首页 >
热质说
✍ dations ◷ 2025-11-28 00:23:49 #热质说
热质说(又名热素说、Caloric theory)是种错误和受局限的科学理论,曾用来解释热的物理现象。此理论认为热是一种称为“热质”(caloric)的物质,热质是一种无质量的气体,物体吸收热质后温度会升高,热质会由温度高的物体流到温度低的物体,也可以穿过固体或液体的孔隙中。热质说在拉瓦节1772年用实验推翻燃素说后开始盛行,拉瓦节的《化学基础》一书就把热列在基本物质之中。热质说可以解释一些热的现象,不过无法解释一些只要持续做功就可以持续产生热的现象(如摩擦生热)。19世纪中,热质说被机械能守恒所取代;之后,热质说仍然在许多科学文献中出现,一直到19世纪末才消失。目前常用的热量单位卡路里(Calorie)即起源自热质(caloric)。在热力学发展的过程中,对热的解释常常和燃烧有关。化学家贝歇尔及施塔尔在17世纪提出燃素说,试图解释燃烧现象,当时也将燃素解释为“热的实体物质”。热质说是由普利斯特里提出的。普利斯特里在1770年代用氧(当时称为“去燃素空气”)来解释燃烧现象。在1783年的论文《Réflexions sur le phlogistique》中,普利斯特里认为燃素说和他的实验结果不吻合,因此提出“热质”的说法。热质是热的实体物质,以流体的形式存在。依普利斯特里的理论,宇宙中热质的总量为一定值,热质会由温度高的物体流到温度低的物体。1770年代时,有些科学家认为冷也是一种物质,不过皮埃尔·普瑞弗斯特(英语:Pierre Prévost)认为冷只是一个缺乏热的现象而已。在热质说中,热是一种物质,无法产生或消灭,因此热的守恒就成了这种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热质说也影响了约瑟·布拉克一些有关物质热力学性质的实验。在十八世纪时,除了热质说以外还有一个理论可以说明热的现象-分子运动论。分子动力论是较新的理论,其中有些概念是来自原子论,可以解释燃烧及热量测定,不过当时将分子动力论和热质说视为二个等效的理论。热质说可以成功的解释许多物理现象。例如热茶在室温下冷却就可以用热质说解释:热茶的温度高,表示热质浓度较高,因此热质会自动流到热质浓度较低的区域,也就是周围较冷的空气中。热质说也可以解释空气受热的膨胀,因空气的分子吸收热质,使得其体积变大。若再进一步分析在空气分子吸收热质过程中的细节,还可以解释热辐射、物体不同温度下的相变化,甚至到大部分的气体定律(英语:Gas laws)。道尔顿的气体分子模型中就包括了热质。尼古拉·卡诺提出了卡诺循环及相关的定律,形成了热机理论的基础,而卡诺的分析就是架构在热质的基础上。不过,热质说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拉普拉斯修正牛顿的音速公式。拉普拉斯在热质说的基础上,在牛顿的公式中增加一个常数,此常数即为气体的绝热指数。上述的修正大幅的修正了音速的理论预测值。1798年时,英国科学家伦福德提出《探讨摩擦生热之来源》(An Experimental Enquiry Concerning the Source of the Heat which is Excited by Friction)的论文,其中描述他观察加农炮制作时所产生的热。他发现在加农炮镗孔(英语:Boring_(manufacturing))时,只要持续加工,加农炮就会持续加温,其产生的热甚至可以使水沸腾,而且单位时间的发热量不会下降。若依热质说的理论,若热质从加农炮中释出,加农炮的热质就会减少,因此发热量就会下降,依他观察到的情形,加农炮中的热质没有减少,因此提出热质不是一种满足守恒定律的物质,不过他实验的不确定性也广被质疑。由于当时将热质说视为和分子运动论等效的理论,因此伦福德的论文并未视为对热质说的威胁。事实上当时的科学家利用伦福德的论文来增加他们对热质说的了解。伦福德的研究引起了詹姆斯·焦耳及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进而进行相关的研究。在1799年时汉弗里·戴维在《论热、光和光的复合》论文中,描述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和周围环境隔绝的真空容器中,使二块冰互相摩擦,最后变成水,以当时的理论来看,只可能是冰的热容降低,释放出热质。但水的热容比冰大,冰变为水不可能会释放热质。戴维恩此导出热质不存在的结论,并认为热是物体微粒的振动。不过他的实验并未得到当时的重视。焦耳在1840年进行多次导体发热的实验,发现其发热量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并在1843年提出理论,认为热只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后来为确认热和能量之间的关系。焦耳用以下实验来量测热和能量单位间的转换系数-热功当量:在一量热器中加水,量热器中有叶片,经过转轴连到量热器外,量热器外利用下降的重物带动叶片旋转,使叶片及水的温度上升。量测重物重量、落下距离、水(及叶片)的温度、质量及比热即可计算热功当量,后来将液体由水改为鲸油及水银,进行并改进实验达40年之久。此实验也确认热及能量之间的关系。1850年时,鲁道夫·克劳修斯发表论文提出热质说及分子运动论其实不相容,热质说中提到的热质守恒可以用能量守恒取代。热可以等效为物质中粒子(如原子或分子)的动能,热质说成为历史,也开始了现代的热力学研究。不过热和粒子的运动在频谱还是有不同之处:频谱上尖锐的频谱对应粒子的运动,而热会以类似噪声的连续频谱出现在频谱上。
相关
- 人类偏肺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副黏液病毒科下的一种单链核糖核酸病毒,于2001年在荷兰被首度发现。病毒主要令儿童受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征包括发烧、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等。抵抗力弱的成
-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s)是体内的腺体,制造及分泌化学物质,并且通过体内的导管(英语:duct (anatomy))将化学物质分泌到上皮组织表面。外分泌腺的例子有汗腺、唾腺、乳腺、聍腺(英
- 英安岩英安岩是一种化学成分和闪长岩相当的火山喷出岩石,颜色为灰色、灰白或灰红等浅色,斑状或块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和玻璃质,以石英和长石为主,有时具有流纹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也
- 亚科科(英文: family, 拉丁语: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现时生物界约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总科。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属
- 雨林雨林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区系。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雨林大多数靠近赤道,在赤道经过的非洲、亚洲和南美洲都有大片的雨林。湿润的气候保证了树和植物的快速生
- 植物 (消歧义)植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自一般认为的植物学奠基人特奥弗拉斯托至今,“植物”的概念多经变化,本消歧义页列出“植物”可能指代的概念,及其可能包含的子类群。
- 坦索罗辛坦索罗辛(Tamsulosin),药品名称是Flomax等,可以治疗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肥大症(BPH)、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也可以帮助肾结石排出,目前的证据显示对较大的肾结石效果较好
-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人脑或脊髓结构或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每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体征和症状如持续性头痛;面部,背部,手臂或腿部疼痛;无法集中注意力;失去感觉
- 萨曼王朝萨曼王朝或萨曼帝国(波斯语:سامانیان、Sāmāniyān;英语:Samanids,875年-999年)是一个由波斯人建立的曾经统治着中亚和大伊朗的王朝。王朝的名称是源自创立人萨曼·胡达(Sa
- 德国电信德国电信股份公司(德语:Deutsche Telekom AG,FWB: DTE),是一家由国有德国联邦邮政私有化后的电信部门分离出来的股份公司(AG)。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直接持有31%的股份,另外通过德国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