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

✍ dations ◷ 2025-11-19 14:25:34 #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二至三成的感染者死亡。李斯特菌在美国每年约引起2500份病例、500人死亡,其中李斯特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其致死率甚至高过沙门氏菌及肉毒杆菌。李斯特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属厚壁菌门,取名自约瑟夫·李斯特。它在30°C以下的环境中具能动性,但通常不耐超过37°C的高温;而除了以鞭毛运动之外,李斯特菌也能透过肌动蛋白丝状物的爆炸性聚合(简称爆聚),藉真核细胞进行活动,即所谓的“彗尾”(comet tails)或“肌动蛋白火箭”(actin rockets)。研究显示,约一成的人类消化系统内滋长有李斯特菌。然而,兽医才是碰上以李斯特菌为祸首之临床病例的大宗,而病例中又以反刍动物感染脑膜脑炎的情况最为显见。李斯特菌具有相当的致病性,能经由妇女的阴部感染腹中胎儿、引发脑膜炎,因此怀孕妇女通常不建议食用未经低温杀菌的软质奶酪,如:布利奶酪、卡门培尔奶酪、菲达奶酪、克索布兰可奶酪等。近期,李斯特菌则在疾病生物科技领域被用作模式生物来解释相关学说。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光镜下菌体规则、短小、无分枝、不产生芽胞。在20-28°C环境下产生鞭毛,于显微镜下可见翻滚运动(Tumbling motility);在37°C环境下并不产生鞭毛,故运动性减弱, 此特性是重要鉴定依据, 于Motility Test Medium(MTM)下可见特异性的伞状运动(Umbrella motility)。本菌兼性厌氧,可于常规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C,亦可在0-50°C范围内生长 (冷藏环境依然可增生)。在37°C环境下培养一至两日可长成直径1-2毫米的小型菌落,表面平滑。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会出现较窄的溶血环,呈完全溶血。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在45度光源观察时可见呈灰蓝色。在李斯特菌特异性培养基Modified Oxford Medium(MOX)上, 以35°C培养24~48小时,可见因esculin水解产生的黑铁酚类化合物,使菌落周围出现黑色沉淀。本菌生物化学特性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VP试验与甲基红均为阳性。能发酵糖类,产酸不产气。能分解七叶苷,不能分解尿素和明胶。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至少十三个血清型已被辨识出来,当中只有 4、1/2a和1/2b三种常见于人类感染中。因此,血清学检验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意义有限。现时,脉冲场凝胶电泳、核糖体分型及多位点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分别出同一血清型中的不同菌种,故于流行病学研究中具较广泛的应用。此菌属兼性胞内寄生菌(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pathogen),入侵及寄生于细胞的过程如下:1.此菌借由其表面蛋白Internalin A(Inl A, 结合宿主细胞表面E-Cadherin)或Internalin B(Inl B, 结合宿主细胞C-Met,同时也是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P)受体),活化讯号下游PI3K及MAPK Cascade使肌动蛋白(Actin)聚合,细胞骨架重塑而将菌内吞。2.于内吞囊泡或吞噬体酸化后,Listeriolysin O(LLO)、PI-PLC及PC-PLC破坏囊泡使菌逃逸至细胞质,并开始于宿主细胞中生长。3.肌动蛋白组合诱导蛋白(Actin assembly-inducing protein, ActA)促进肌动蛋白聚合,形成彗尾产生推力而前进,并可形成伪足(Filopod)入侵至邻近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肺炎,发热,咽喉炎,腹泻,全身疼痛,脑膜炎,败血病,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李斯特菌感染多数出现在新生婴儿,老人,身心障碍者及免疫有缺陷人士。怀孕妇女感染李斯特菌有机会导致流产及死胎。医生或使用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李斯特菌感染。若有人进食被认为含李斯特菌而不表现任何症状,一般认为不需进行治疗或测试。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肾病肾病变、肾脏病(英语:Nephropathy、kidney disease、renal disease),又称肾损伤,指肾脏的疾病或是功能损伤。又分成非发炎性的肾病(英语:Nephrosis),以及发炎性的肾炎(英语:Nephritis)。
  • A/BICD-10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被视为具有可传播性和可传染性的疾病。肠道传染病(A00-A09)结核病(A15-A19)由特定动物传染的细菌性疾病(A20-A28)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
  • 布尼亚病毒目沙状病毒科 汉他病毒科 内罗毕病毒科(英语:Nairoviridae) 番茄斑萎病病毒科(英语:Tospoviridae) Phenuiviridae(英语:Phenuiviridae)本雅病毒目(Bunyavirales),又译为布尼亚病毒目,属于有
  • 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疫苗是用于对抗肺炎链球菌的疫苗。 疫苗能够有效防止某些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目前有两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结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及多糖
  • 德国麻疹风疹疫苗(英文:Rubella vaccine),是一种用于预防风疹的疫苗。其效力始于单一剂量后的两周,而且大约95%的人会得到免疫力。 有高免疫接种率的国家不再有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
  • 群体集体又称群体(英语:collective),当多个团体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或动机,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组合成集体来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集体可以提出或行使政治或社会权利。有些集体是建立
  • 古巴斯捷氏综合征古德巴斯捷氏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GPS),又称古德巴斯捷氏病(Goodpasture's diseas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anti-glomerular basement antibody diseas
  • 修格连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又名修格连氏综合征,或者舍格伦综合征。该病的英文名称为Sjögren's syndrome(发音为/ˈʃoʊɡrənz/,又称为Mikulicz disease及Sicca syndrome,是一种长期的自身免
  • 蚱蜢总科:蚤蝼总科Tridactyloidea总科:区蚱总科Tetrigoidea总科:蜢总科Eumastacoidea总科:牛蝗总科Pneumoroidea总科:锥头蝗总科Pyrgomorphoidea总科:蝗总科Acridoidea总科:长角
  • 原始色素体生物原始色素体生物(Archaeplastida)即泛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主要群体。包括红藻、绿藻、陆生植物(有胚植物狭义植物)及少量合称为灰胞藻的生物。除了狭义植物以外,这个组的其他生物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