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 dations ◷ 2025-05-15 10:15:48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是在肾小球(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中所产生的病症。它常见于细菌感染的并发症中,通常是由链球菌(脓疱病)所造成的皮肤感染,也可以是链球菌性咽炎所造成的感染,亦被称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或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它可以是"未来所出现的白蛋白尿"之危险因素。 在成年人中,肾脏问题发生时"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所感染的症状和病征仍然会随时出现,也会使用这些医学术语"相关感染的肾小球肾炎"(infection-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或"细菌相关感染的肾小球肾炎"(bacterial infection-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表示之。血尿:寡尿浮肿高血压一般情况急性肾坏死是由于毛细管或毛细管血栓所造成。而经由脱皮造成急性肾小管阻塞。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是链球菌性咽炎(链球菌性喉炎)和脓疱疮(impetigo)的并发症。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确切病理仍不清楚,但它被认为是III型超敏反应(Type III hypersensitivity)。免疫复合物(感染过程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卡在足细胞足突下面的肾小球基底膜上。这就形成了在光显微镜下的起伏颠簸的外观,及电子显微镜上皮下隆起的现象。补体激活导致基底膜的破坏。有的理论提出,从某些"肾毒性链球菌感染"(nephrotoxic streptococcal infection)的"特异性抗原"(specific antigen)具有基底膜蛋白的亲和性高,从而产生了特别严重的、持久的抗体反应。诊断很少需要肾活检(renal biopsy),因为通常有一个传统的临床表现。在血液中有一升高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试验)滴度及"低补体水平"(C3)。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PGN)归属于肾炎综合征;因而、经由增加静水压力会导致水肿,及流体超负荷继发性炎症损伤。肾炎综合征的例子包括:DPGN、IgA肾病、狼疮性肾炎,及MPGN。低白蛋白血症是肾病症候群水肿的原因(其特征在于大量蛋白尿、大于<3.5克/天>)。实例包括:微小病变(MCD)、膜性肾小球肾炎(M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狼疮、淀粉样变、糖尿病等。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肾功能衰竭以及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急性肾小球肾炎在2010年导致约84,000人死亡、于1990年约135,000人死亡。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相关

  •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3d10 4s22, 8, 18, 2蒸气压第一:906.4 kJ·mol−1 第二:1733.3 kJ·mol−1 第三:3833 kJ·mol−1 (主条目:锌的同位素锌(英语:zinc)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Zn,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
  • 流行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华氏温标是一种温标,符号为℉。华氏温标的定义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根据德国科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所写的一篇期
  • 乔治亚州使²»äºšå·ï¼ˆè‹±è¯­ï¼šState of Georgia),是ç¾å›½ä¸œå—方的一个å·ï¼Œé‚®æ”¿ç®€å†™æ˜
  • 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ALD, Adrenoleukodystrophy),是一种脑内去髓鞘化白质化的遗传病,其通常分作儿童型脑白质化、青少年大脑型、肾上腺脊髓性神经病变型及女性异型合子病征基因
  • 最大呼气流量计峰值呼气流量(英文:peak expiratory flow,PEF),也称峰值呼气流量测定(英文: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是一个人的最大呼气速度,用峰值流量计测量,一个用于监测一个人呼吸空气能
  • 亚历山大·弗莱明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FRS(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苏格兰生物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发现青霉素,这一发现开创了抗生素领域,
  • 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酯 是一种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抗生素。最初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发现,并于1987年作为Zinnat被引入。 在1987年十二月28日获FDA批准通过。 葛兰素史克在美国和印度分别以Ce
  • 麦迪霉素麦迪霉素又称为“米地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抗生素由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合成。麦迪霉素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似,抗菌作用稍低于红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