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伤寒

✍ dations ◷ 2025-07-13 16:29:50 #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Typhus),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是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Louseborne typhus)与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Fleaborne typhus)。斑疹伤寒是流行性斑疹伤寒、丛林型斑疹伤寒 (恙虫病)和鼠性斑疹伤寒的合称。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皮疹。症状通常在接触病原体后一至两周出现伤寒由细菌感染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是体虱传播的立克次体引起的,丛林型斑疹伤寒是恙满幼虫传播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鼠性斑疹伤寒是鼠蚤传播的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斑疹伤寒没有疫苗。预防方法是避免接触传播疾病的生物。治疗方法是使用四环素抗生素。流行性斑疹伤寒常于卫生环境差和拥挤的地方爆发,但现在已经少见了。丛林型斑疹伤寒可见于东南亚、日本和澳洲北部。鼠性斑疹伤寒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斑疹伤寒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1528年,源于希腊语typhus (τύφος) ,意指迷茫,用于形容患者受感染后的精神状态。 斑疹伤寒与伤寒是不同细菌引起的不同病症。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人虱型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Pediculus humanus)是传播媒介,常流行于冬季或寒带地区。普氏立克次体在体虱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经体虱粪便排出体外,人是经由揉挤虱粪或压挤虱子入叮咬处或表皮伤口而感染,有头痛、畏寒、虚脱、发烧和全身疼痛的现象,第五至六天会出现斑点,有显著毒血症,约发烧二周后症状迅速消失而恢复,死亡率约10%~40%。此病可能复发,但复发症状较温和。近年来,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染已大为减少,主要见于非洲。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又称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typhi)透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印鼠客蚤是传播媒介,人是受害者。属于“鼠—蚤—人”传播循环,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有头痛、恶寒的情况,但病情轻、病程短,潜伏期为6~14日,死亡率极低。氯霉素及四环素为其特效药物,病愈后的复发性低。地方型斑疹伤寒发病地区散布于全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斑疹伤寒每年造成每百万人中0.2人死亡。

相关

  • 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英语:Immunosuppressive drug)是对免疫系统有免疫抑制效用的物质,分为外原的免疫抑制药,一类压制人体免疫反应的相关药物,用于器官移植与各种自体免疫疾病。和内原的免
  • 列文虎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专性厌氧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是一类仅能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法在正常大气(氧含量21%)等富氧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这类生物对氧气的耐受力不同,部分专性厌氧菌可以在氧含量达8%的
  • 小DNA病毒细小病毒科(英语:Parvoviridae),又称“小DNA病毒科”,是最小且最简单的DNA病毒,少部分此科的病毒有环境耐受性。在1960年代被发现会感染哺乳动物,可分成两类,一类可自己进行复制,另一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
  •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ntibiotic growth promoters,AGPs)指在畜牧业中,作为非治疗用途使用的抗生素添加剂。20世纪50年代起,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开始在动物生产中应用。2006年起,欧洲禁
  • 鼠型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即是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病原体为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于家鼠之间,印度鼠蚤为由鼠类传给人的主要媒介。跳蚤吸血后获得病原体,其在中
  • 金属工金属加工简称金工,是一种把金属物料加工生成独立零件、组件、或大型结构的工艺技术。该术语涵盖从大型船舶和桥梁到精密发动机部件和精美首饰的广泛工作。 因此,它包括相应的
  • J01B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γ详见细菌分类表γ‐变形菌纲(学名:Gammaproteobacteria)属于细菌界变形菌门,是目前所知的细菌中种类最多的一纲,包括一些医学上和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类群,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