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阿罗阿丝虫

✍ dations ◷ 2025-11-28 09:12:35 #寄生虫病,旋尾下目

罗阿罗阿丝虫(学名:)简称罗阿丝虫,又称眼丝虫、罗阿罗阿线虫,是一种引起罗阿罗阿丝虫病的寄生虫,分布于非洲和印度的热带地区。

罗阿罗阿丝虫的成虫为白色线状,头端略细。微丝蚴具鞘,头间隙长宽相等,体核分布至尾端,在尾尖处有一较大的核。雄虫长25~35厘米,宽0.3~0.4毫米;雌虫长45~55厘米,宽0.45~0.55毫米;微丝蚴长250~300微米,宽6~8.5微米。

罗阿罗阿丝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皮下组织,常周期性地在眼结膜下爬动。雌虫在移行过程中间歇性地产出微丝蚴。微丝蚴寄生于人体血液中,当中间宿主斑虻(Chrysops)吸食人血液时,微丝蚴进入虻体内。微丝蚴在虻中肠脱鞘后移行至虻腹部脂肪,经2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再移行至虻的头部。当虻再次吸血时,感染期幼虫自其口器逸出经皮肤创口侵入人体,约需1年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可达15年以上。

罗阿罗阿丝虫的致病阶段主要是成虫,主要临床表现是局部暂时性肿胀,常发生在腕部和踝部。成虫常移行于眼睑,潜行于眼结膜、角膜下,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症、眼球水肿等症状,使感染者出现眼部奇痒、异物感。

对于寄生于眼部和皮肤的罗阿罗阿丝虫的成虫可进行手术切除,对于人体内的微丝蚴则采取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为乙胺嗪(英语:Diethylcarbamazine)和伊维菌素,但是后者有较大的不良反应。

相关

  • 全身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巴氏奶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
  • 正方形在平面几何学中,正方形是四边相等且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正方形是正多边形的一种:正四边形。四个顶点为ABCD的正方形可以记为 ◻ {
  • 苯二氮平苯二氮䓬类药物(拉丁语:Benzodiazepines,BZDs、䓬/zhuó/),又译苯二氮平,是一种精神药物,其核心化学结构是一个苯环和一个䓬环。第一种此类药物是氯氮䓬(利眠宁),由Leo Sternbach在195
  • 三尖瓣线三尖瓣线(tricuspoid)也称为Steiner曲线(Steiner curve),是有三个尖点的圆内螺线,是一个圆绕着直径为其三倍的圆内侧无滑动滚动时,圆上一点产生的一般旋轮线三尖瓣线也可以指有三个
  • 端午台湾端午节(传统称呼为五日节、五月节或肉粽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庆。台湾汉人称为午日节、五日节、午月节、五月节、五月初五。台湾端午节正午时首重祭祀、与午日辟除驱
  • 谢健忠谢健忠(印尼语:Anthony Hambali、英语:Anthony Xie,1986年08月31日-),艺名安东尼,台湾男演员、歌手、主持人,乔杰立LALA成员,曾就读于国立华侨实验高级中学。
  • 长滨之战长滨之战(日语:長浜の戦い/ながはまのたたかい  ?)是永禄3年5月28日(1560年6月21日)在土佐国割据的长宗我部氏和本山氏(日语:本山氏)之间的合战。别称长滨表之战。在户之本的本战是
  • 权力菁英《权力菁英》(英语:)是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1956年出版的著作。此书认为,经济(大型商业公司的执行长)、政治(政治领袖)与军事(高级将领)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具有共同利益,形成了美国
  • 江南1970《江南1970》(韩语:강남 1970;前名《江南布鲁斯》(韩语:강남블루스))是一部于2015年上映的韩国动作新黑色电影,由柳河(朝鲜语:유하 (1963년))(韩语:유하)编写剧本、导演及监制,并由韩国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