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圣

✍ dations ◷ 2025-07-07 07:53:42 #封圣
封圣(拉丁语:Canonizatio,英语:Canonization),又称列圣品、宣圣,基督宗教仪式,是一种正式承认某个人成为基督宗教圣人的过程。在不同基督教派中,拥有自己的程序,其中最著名者,为天主教会。在天主教中,封圣是宣福礼之后的进阶仪式;经过宣福礼的真福者,再出现过两次神迹,经过教会进一步确认其资格后,就可以举行封圣仪式,宣布承认这个人为圣人。另,经教宗认可其贡献良多者则可追封二等圣人后由接续教宗册封之。封圣习俗可追溯到古代的桑特里亚教崇拜中,而基督教大约在教父时期便开始认可圣人。起初,圣人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殉道者和效法殉道者的好榜样。早期的基督教中,圣人的敬礼并不是得到一致承认的礼仪,正如天主教百科全书承认:“教父俄利根把这个习俗视为异教拜物的表现。”直到公元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圣像敬礼才得以确立。自十二世纪起,圣人须经教宗列入圣品,才可正式为认可的圣人。在十六世纪的特伦多会议指出,信徒应该求圣人为他们转求天主,也该敬礼圣人遗物(即圣物)和圣像。目前的封圣程序是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83年1月25日颁行的宗座宪令《成全的神圣导师(德语:Divinus Perfectionis Magister)》,并由封圣部(英语:Congregation for the Causes of Saints)在同年2月7日颁布的法规规范的。首先是由推动人提出对候选人的列品申请,并由该人逝世或安葬地教区主教启动调查程序,通常是在候选人死后五年开始进行。在搜集证据后,主教把此“天主之仆”的调查报告呈交封圣部。然后由申请人进行进一步调查。圣部会向教宗推荐,建议教宗宣布候选人的“英雄德行”,此时候选人就成为可敬品,可供信徒转祷,但尚未能设庆期、命名圣堂。教会亦未正式宣告候选人已在天上。如果教会认为此人已经在天上、获得救赎,就会对之宣福。如果是殉道者,教宗可以直接宣布其为真福,而“精修者”就需要一个科学不能解释的奇迹透过祈求候选人转祷发生,通常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得以康复。获真福品在真福生活的教区、与之相关的地区或会院可以设定庆日,但仍不可以其名祝圣圣堂。而当有最少两次奇迹出现时,真福就可以被册封为圣人。在神学上,圣人是确定享有荣福直观能力者。获圣品者的庆日在各地教会都可以庆祝,平信徒可以自由敬礼圣人,不受限制。圣堂亦可以其名字祝圣。另外一种封圣的做法是“相等于册封”,同样需要认明其圣德,但无需两次显示奇迹的元素。

相关

  • 氯化氰氯化氰(Cyanogen chloride)是由氰与氯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容易凝结无色剧毒气体。氯化氰由氰化钠和氯气反应得到。氯化氰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并曾一度提出用于化学战。它接触眼
  • 犹他-阿兹特克语系犹他-阿兹特克语系(Uto-Aztecan languages)是一个美洲原住民语言的语系。犹他-阿兹特克语系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Great Basin)的美国俄勒冈州、爱达荷州、犹他州、加州、内
  • 米高·毕晓普约翰·米高·毕晓普(英语:John Michael Bishop,1936年2月22日-),美国免疫学家及微生物学家。1989年,他夺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目前,他则是任教于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19
  • Wiki引擎Wiki引擎,或称为Wiki软件,是指用来架设Wiki的软件。广义来说,即是一种软件能作为网络共笔,供网民自行编辑,并最终集合成完整的数据库。狭义来说,即是能达成维基百科样式的软件。由
  • 科顿·马瑟科顿·马瑟(英语:Cotton Mather;/ˈmæðər/ FRS,1663年2月12日-1728年2月13日)是美洲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位清教徒牧师、多产作家、小册子作家(英语:pamphleteer)与意见领袖,他于1681年
  • 苏联共产党苏联主题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苏联共产党(俄语:Коммунисти
  • 文昌文昌可指:
  • 加西亚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1911年3月20日-1991年9月2日)是一名墨西哥外交官和政治家,在1982年,他与瑞典的阿尔瓦·米达尔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出生于米却肯州的萨莫拉,在加入
  • 开放源代码开放源代码(英语:Open Source)是一种在电脑程序的出品前和开发中提供其内部代码的做法。开放源代码在互联网上获得广泛使用,参加者需要大量更新电脑源代码。开放源代码使得生产
  • 生命线生命线(英文:Lifeline)是一个提供24小时免费的自杀危机防治专线。生命线的志工能透过电话或视讯提供自杀防治服务、心理支持、以及情绪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