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冰期
✍ dations ◷ 2025-07-18 05:54:31 #小冰期
小冰期(英语:Little Ice Age)又称小冰川期,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全球气温出现下降的现象,时间约在自1550年至1770年这220年间,结束于19世纪初期。从长期来看,在中世纪温暖期持续了400年后,出现了长达500年的寒冷化时期。小冰期当中,有4个特别寒冷的时期,1350年前后:沃夫极小期1450年——1570年:史波勒极小期1645年——1715年:蒙德极小期1770年——1830年:道尔顿极小期。小冰期带来的影响,除了气温下降外,还使得植物生长季节变短,土壤降温,使粮食作物产量变少,谷物价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频繁出现饥荒与瘟疫。因为死亡率上升,这使全球人口成长率在这段时间减缓。小冰期时期也是暴乱、抢掠及死亡的高发期,很多文明的历史古籍都记载了这段混乱的时期。这个名称由法朗索瓦-艾米尔·马泰(François-Emile Matthes)于1939年所创立。当时马泰用这个名词来描述一个在美国加州一条以原来的气候学说不能解释其存在的冰川。斯坦福大学地球化学家Richard Nevle认为,在16-17世纪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通过疾病消灭了大部分的当地土著居民,留下了大量无人耕种的土地。茁壮成长的树木从空气中吸收了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削弱了大气层的吸热能力,致使气候冷却,引发小冰川期。此外,小冰期也与天体引力变化有关。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它很可能是四次火山喷发和海冰增加导致阳光反射增加的组合效应诱发的——即所谓的反射效应。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教授Gifford Miller领导了这项研究,他们根据收集的加拿大巴芬岛冰盖下的死植物样本发现,当时发生了多次大型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效应引起海冰面积增加,而海冰反射率增加又长时间维持了冷却效应。海冰增加在十五世纪中期到底顶峰,在小冰川期结束前一直维持相同水平。研究人员认为,太阳过于平静只起到辅助影响。报告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太阳黑子活动1450年至1550年,1645年至1715年为太阳活动的极小期,与广义的小冰期(十四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吻合,亦有小冰期的成因之一,但目前科学界尚未有定论。有专家指出2012年发生的北半球严寒气候,可能表示地球即将出现另一个小冰期,这个小冰期或将持续20到30年,唯此说法并没成为科学界主流。
相关
- 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类型。肺炎链球菌 (J13 )是在所有年龄组除了新生婴儿最常见的细菌 引起的肺炎。 肺炎链球菌是一个革兰氏阳性细菌也经常存在于没有肺炎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英语: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缩写为 英语:PVNS)也称为关节内的腱鞘巨细胞瘤(英语:intra-articular giant-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是
- 润肤剂润肤膏,是一种日用品,功能是润肤及护肤。润肤膏由天然物料或者石油等化学物料合成。在商品市场上定位为化妆品或药品。润肤膏在冬日令皮肤避免干燥损伤。润肤膏保持皮肤湿润,可
- 疱疹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英文:herpesviral encephalitis、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造成的脑炎。什么时候都可以发病,40岁以上多见,急性起见病, 潜伏期为2=21
- 组织 (生物学)组织旧称
- 血液及免疫系统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血液学(英语:Hematology或haematology)是
- 群体感应群聚感应(Quorum sensing)是一种与族群密度有相互关系的刺激和反应的系统。许多细菌会透过群聚感应,根据其族群规模来调节基因的表现。有些社会性昆虫也会使用和群聚感应的相似
- 印第安战争法兰西王国 (1622–1763)英格兰 (1622–1707)大英帝国 (1622–1867)美国 (1783–1924)北美印第安战争(英语:American Indian Wars)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用来描述一系列的美国和加拿
- 亨利八世亨利八世(英语: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兰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了休妻
- 伯罗奔尼撒伯罗奔尼撒(希腊语:Πελοπόννησος,转写: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区划而言,半岛东南部是伯罗奔尼撒大区,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