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UCN 3.1
✍ dations ◷ 2025-08-08 06:28:22 #IUCN 3.1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或称IUCN红色名录,简称红皮书)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此名录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及维护。IUCN红色名录是根据严格准则去评估数以千计物种及亚种的绝种风险所编制而成的。准则是根据物种及地区釐定,旨在向公众及决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并协助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主要的物种评估机构有国际鸟盟、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及IUCN辖下物种存续委员会内的专家团体。总括而言,上述团体所评估的物种数目占整个红色名录接近一半。IUCN红色名录被认定为对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2008年更新的红色名录。估计总共物种数量有61,259种,评估了总共26,604种物种及2,160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y)、族系(Stock)、亚族(Subpopulation)。所有已评估物种中,共有16,928种被视为受威胁,当中有8,462种为动物,8,457种为植物,9种为地衣及菇类。名录中公布了共804种自公元1500年起绝种的物种。与2000年公布的766种比较,增加了38种。每年都有少量的“绝种”物种再次被发现,被拨入拉撒路物种(Lazarus taxon)(这是个古生物学名词,指化石记录中忽隐忽现的物种),或拨入数据缺乏(DD)级别之内。于2002年,绝种物种数量减少至759种,但后来又回升了。2001年,Mace和Lande提出并制定了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3.1),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of Endangered Species)。物种分类为9个级别,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详见保护现状的描述。1994年所订立的准则只有8个级别(IUCN2.3),低危(LR)级别下再有3个子分类:近危(nt)、无危(lc)、保护依赖(cd),2001年准则更改,将上述组别归入近危(NT)级别。当讨论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threatened")一词是官方指定为以下3个级别的总称:
极危(CR)、濒危(EN)及易危(VU)。
相关
- 并发症并发症(complication)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之续发性反应所造成的结果,是医学、病理,可能是因为病患在医疗或护理过程中,因为一种疾病合并引发其他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
- 鼻孔鼻,又称鼻子,是陆上动物呼吸的器官,属呼吸系统一部分,也是许多哺乳类动物感应嗅觉的器官。鼻一般在动物的头部,可能是隆起,鼻对体外的开口叫作鼻孔,鼻孔让空气进入鼻腔内,两孔气流速
- 庞贝氏症庞贝氏症(英语:Pompe disease),又称为酸性麦芽糖酵素缺乏症(acid maltase deficiency, AMD)或糖原贮积症第二型(glycogen storage disorder, GSD; glycogenosis II),是一种罕见疾病,成
- 万隆万隆市(印尼语:Kota Bandung),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西爪哇,古称勃良安,意为仙之国,现名意为山连山。为印尼第四大城市,也是西爪哇省的首府。该城市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址所在地,因为第一
- 本都统治者列表这是一份本都王国统治者的列表。本都是希腊化时代安纳托利亚的一个重要王国,其国王可能具有伊朗血统。
-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或资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从技术上说就是为了支持组织决策和控制而收集(或获取)、处理、存储、分配信息的一组相互关系的组件。除了支持决策、协作和控制,信息系
- 形态音位学词法音位学(英语:morphophonology 或 morphonology)是语言学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词法学与语音学或音位学的联系。主要关注语素(即最小的意义单位)在组合成词时发生的音变。词法音位
- 神经假体神经义肢(英语:neuroprosthetics)是指替代人体神经通路受损部分的人工植入装置。神经义肢通过人工电刺激以引起神经组织的兴奋,从而代替受损的神经功能。按受损功能的不同,神经义
- 精神病院精神病院是一种专门用来治疗患有精神病的特殊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病院有一种谁把患者送,谁就把患者接走的行业规则,因此有可能即使患者已经痊愈,但把患者送进来的监护人
- 特殊摄影特摄(日语:特撮/とくさつ Tokusatsu ?)是日语“特撮(とくさつ)”的和制汉语的转变,是(日本)特殊摄影技术((传统)特效)的简称。亦是指使用大量特技效果的真人电影、电视剧的日语术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