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

✍ dations ◷ 2025-11-14 00:22:32 #邢窑
邢窑,是唐代邢州(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邢台县及邢台市区)的瓷窑,是中国生产白瓷最早的窑场之一,在唐代达到鼎盛。邢窑始于北朝的北齐,发展于隋及初唐,在盛唐、中唐、晚唐前期达到鼎盛,唐末和五代转入低潮,复兴于宋,延续至金元,历史达900余年。1980年代到1990年代,在临城县、内丘县、邢台县及邢台市区境内不但发现了从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邢窑遗址,还发现了大量金元时期的邢窑遗址。唐代,邢窑是中国白瓷的生产中心。唐代邢窑白瓷精美、造型独特。陆羽《茶经》称,“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皮日休《茶瓯诗》称:“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唐《地理志》称,“邢州巨鹿郡土质瓷器,越州会稽郡土质瓷器。”天宝年间,邢瓷已作为地方贡品大量运往长安。唐李肇《国史补》说,“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白瓷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体系。唐《乐府杂录》说音乐家郭道源“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这显示了唐代邢瓷的品质。中唐后期,邢瓷已远销今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埃及和日本等国。唐代阿拉伯商人苏来曼在《东游记》中称:“中国人能用陶土做成用品,里面装了酒,从外面能看到”,这就是邢窑产透影白瓷。晚唐,邢瓷细白瓷式微,造型单调保守。北宋邢瓷已默默无闻,取而代之的是定窑。临城邢窑细白瓷胎料是用窑址所在地产的俗称“红砂石”的原料配制而成。除隋代透影白瓷外,其他产品的胎中未发现掺入石英、长石等瘠性原料,所以均属于用软质或者半软质黏土配制。邢窑白瓷釉料使用富含MgO、CaO釉土,并引入草木灰和石灰石,故需先经过臼捣捶后再配高岭土使用。北齐(北朝)时期,邢窑瓷器胎体厚重,胎色灰黄,胎质粗糙,釉色多为黄绿或青绿色,器型质朴粗犷。隋代开始用化妆土装饰青灰色胎体,后又用白色粘土制胎烧造粗白瓷,工艺水平提高,胎料精细,器型中的立式器皿增多,造型豪放。唐代邢窑胎釉原料更加精细,旋坯技法更规范,采用匣钵正烧法,种类增多(包括大量生活用品及陈设品),造型丰盈大方。五代器物胎质粗松、胎色青灰或灰黄居多,釉色多灰白,釉下多施化妆土,工艺粗糙,造型注重实用。北宋时期,邢窑与巩县窑、越窑、耀州窑、定窑等都作为贡品进入皇室,造型浮华秀丽,体态修长轻盈。金元时期,临城县不少邢窑窑场恢复陶瓷生产,在工艺和装饰上借鉴定窑,但制品比定窑粗糙。历代邢窑器物造型的共同特征是圆唇口、短颈、丰肩、鼓腹。邢窑装饰分为旋纹、戳印、模印、按压、压印、雕塑、捏塑、贴塑、镂空、刻划、削边、三彩、点彩等。1988年,在内丘县西关隋邢窑遗址的北侧发掘中,出土200多片胎厚仅0.7毫米的白瓷瓷片标本,呈半透明状,被称为透影白瓷。2009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一座隋大业四年墓葬中出土一组精细白瓷,与此前发现的隋邢窑白瓷有不少共性,其中一只口径8厘米、通高7厘米、器壁厚约1毫米的白瓷杯,胎釉洁白细腻,光照见影,证明当时已成功掌握了透影白瓷烧制工艺。临城县的张志忠十多岁时便参加瓷器制作。1980年初,临城县二轻局成立了“邢瓷恢复研制小组”,张志忠所在的陶瓷厂参加。后在景德镇拜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已退休的拉坯大师程光逵为师。1985年2月,邢瓷恢复研制小组实验任务告急,张志忠奉命回临城县担任工艺组组长。1986年底,研制小组完成18件典型器物的仿制,烧成细白瓷300多件。1987年1月15日在石家庄举行的“邢瓷恢复研究鉴定会”上,该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1988年到1989年,张志忠又仿制出梅瓶、执壶、净瓶、三系盘口瓶等十多个品种,并多次出口日本等地。2010年9月,张志忠的作品“白釉长颈瓶”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铜奖。张志忠是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邢台市邢窑研究所所长。2014年7月,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张志忠是代表性传承人。在此前后,张志忠筹资成立邢州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恢复生产、复制、仿制邢窑白瓷,并与邢台学院成立白瓷研究所,在临城县和邢台市建工作室。

相关

  • 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肺病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群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肺内血管及淋巴
  • 水净化水净化(英语:Water purification),是指从原水中除去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其目的是以特定的程序达到把水净化的效果,并用水作不同的用途;大多数的水都是提供人类饮用的。净化水亦可作很
  • 金字塔金字塔(英语:pyramid),在建筑学上是指锥体建筑物,著名的有埃及金字塔,还有玛雅金字塔、阿兹特克金字塔(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一般来说基座为正三角形或四方形等的正多边形,也
  • ASCIIASCII(发音: /ˈæski/ ASS-kee,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它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而其扩
  • 杜内期杜内期(英语:Tournaisian)是石炭纪的第一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358.9–346.7百万年前。
  •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波兰语:Adam Zagajewski,1945年6月21日-),生于乌克兰利沃夫,波兰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1982年曾移居巴黎,2002年返回波兰,居住在克拉科夫。他发表于《纽
  • 42塔42大厦(Tower 42)是英国伦敦市第二高建筑,也是大伦敦第七高建筑。最早因为是国民西敏银行国际部所在地而称国民西敏大厦(National Westminster Tower),而大楼的造型也和该银行商标
  • 重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设置的一个组成部门,前身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于1949年,1954年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1956年
  • 姚建萍姚建萍(1967年-),江苏苏州人,中国苏绣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 罗伯特·A·塔夫脱罗伯特·阿方索·塔夫脱(英语:Robert Alphonso Taft,1889年9月8日-1953年7月31日),美国保守主义政治人物,共和党党员,1939年至1953年间为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他是塔夫脱家族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