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rek

✍ dations ◷ 2025-11-15 08:47:20 #Netrek

Netrek是一款跨平台开源网络游戏,最多16名玩家可以在同一局里玩。它结合清版射击游戏和组队的即时战略游戏。在即时战斗中玩家试图摧毁或使得对方飞船失效。在战略方面则通过从自己的行星上获得陆军,对敌人的行星轰炸和降落陆军来占领敌人的行星。游戏的目标是占领所有敌人的行星。

Netrek的前身是1986年开发的Xtrek,Netrek是1988年首次可以玩的。它是历史上第三款网络游戏,是第一款网络组队游戏。截至2011年为止它是最老的依然有人玩的网络游戏之一。它创新了许多被后来的游戏使用的技术,在专利争执中被引用为现有技术。

Netrek有多个不同版本和变种,下面描述的是布朗克Netrek,也称香草Netrek。

Netrek基本上是一个对在柏拉图系统上运行的多人太空战争游戏《帝国》的巨大扩展。而《帝国》则是最早的电子游戏《太空战争》的多人版。和这些前身游戏一样,玩家指挥一艘飞船,这艘飞船可以在整个游戏宇宙的二维地图上飞行,玩家从地图的上方指挥飞船的路线。Netrek把战术战斗和战略战役组合在一起。

游戏的40个行星分布在整个地图上。地图分四个区,每个区有十颗行星。Netrek把玩家分成四个队,它们基于电视连续剧星舰奇航记中的四个派系星际联邦、罗慕伦、克林贡和奥里昂。游戏开始时每个队占据地图上的一个区。

行星各不相同,有些是军事性的,有些是农业性的。游戏开始的时候每个队在他们控制的区里有一颗主星,一般这颗主星的名字也是按照星舰奇航记命名的。有些行星拥有为环绕它们的友方飞船提供特殊服务的设施。扳手代表修理设施,它可以加快玩家在作战中被敌人破坏的外壳和能量盾的修补。油箱代表燃料库,可以提高围绕行星的飞船提高补充燃料的速度。有些行星两个设施都有,有些什么也没有。有些行星上产生陆军的速度比其它行星高,这些行星被称为农业星。一个队的主星总是有燃料库和修理设施,但是肯定不会是农业星。其它的九颗行星里两颗是农业星,其它的星上可能有燃料库或者修理设施。陆军在行星上逐渐成长,玩家可以把陆军上传到飞船上,然后下传到敌人的行星上来占领敌人的行星。飞船可以轰炸行星来杀行星上的陆军,但是至少有一个陆军是不能通过轰炸被杀死的,因此要占领一颗行星必须下传陆军。

行星会对环绕它的敌方飞船开火,甚至于即使原来是自己的主星,被敌人占领后会对原来自己的飞船开火。

和太空战争与帝国不同的是Netrek拥有许多不同的飞船,这些飞船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比如侦察飞船速度高,可以用来做长距离骚扰。而战列舰则火力非常高,但是行动缓慢,利于做防御。

通过摧毁敌人飞船或者轰炸敌人陆军玩家获得“杀点”。杀点决定玩家的飞船可以运载多少陆军。假如玩家的飞船被摧毁了他的杀点就被重置为0,因此它们需要重新获得杀点来运输军队和占领行星。因此有2个杀点或者以上的玩家往往会遭受自杀性攻击,来取消他们可以运输陆军的能力。

飞船有两种主要武器:相位武器和光子鱼雷。相位武器是立刻生效的能量武器,飞船不能逃避它们。鱼雷则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达目标,因此可以被逃避。其它飞船上的战术系统包括盾、牵引光束和推离光束。假如一条飞船被摧毁了,玩家可以选择一条新的,然后在他们的主星附近重新出现。

除了敌人飞船的直接攻击外假如飞船离一个爆炸太近,比如附近的一艘飞船被摧毁,的话也会受损害。靠近敌人的行星也会导致行星自动对飞船做损害。

游戏的最终目标是占领敌人所有的行星。一般每局只有两个队,其它两个空缺的队的空间被称为“第三空间”。假如每个队至少有四名玩家的话服务器就进入“竞赛形式”,在这个形式里玩家可以轰炸和占领行星。假如一个队只有两颗行星了就开始一个20分钟的倒计数,倒计数结束时他们就自动投降。假如在这20分钟里该队占领第三个行星,倒计数就暂停,假如他们能够占领第四个行星,倒计数就取消,自动投降的危险就被消除了。

假如一个队或者两个队都只有不到四名玩家,游戏进入竞赛前形式,在这个形式下一个队比另一个队的行星多四个就算赢了。在这个形式下游戏的状态不会被存储。假如有更多玩家加入游戏使得游戏进入竞赛形式的话竞赛前形式就会被取消。在一些服务器上机器人会补充缺乏的玩家使得每个队至少有四名成员。假如有新的玩家加入的话他们会取代机器人玩家。

玩家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游戏。有些局在十到15分钟内就结束了,但是一般会长得多。“线索游戏”是有经验的玩家之间的游戏,一般这些玩局的时间定为一个小时,加上半个小时延长,一个定分系统决定最后的胜负。

Netrek主要是从1973年在柏拉图系统大型机上开发的《帝国》游戏衍生出来的。两个游戏之间有许多相似处。关键的区别在于行星的样子不一样,游戏节奏不一样,以及其它硬件发展导致的区分比如使用鼠标而不是键盘指令、TCP/IP网络,以及屏幕有色彩和声音。

198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学生戴维·戴维斯写了一个叫trek82的UNIX游戏。这个游戏是他根据自己记忆他在夏威夷大学使用柏拉图系统时玩《帝国》的情景写的。这个游戏版本使用字母图像显示游戏的场面,使用一个分享文件交换数据。克里斯·古斯里参加戴维斯的工作并把他介绍给杰夫·波茨坎侧和克莱格·里瑞斯。这两个人当时正在编写一个更加战略性的《帝国》衍生,名叫《征服》。他们合作的版本被称为trek83。

1986年古斯里开始把trek83转写给新发行的X视窗系统,其结果是Xtrek。XCF继续开发这个游戏,艾德·詹姆斯加入该项目提供帮助。1988年春斯科特·西尔维和斯密斯发表了Xtrek II,这个版本不在使用X视窗系统来传送游戏信息,而是拥有游戏自己的服务器-客户端协议。这个更改非常关键,因为从此开始这个游戏也可以被转写到其它平台上,不管这些平台是不是支持X。正是这个版本后来被西尔维、斯密斯和特伦斯·张开发为Netrek。

1989年游戏的源代码在Usenet上发表。1990年秋当时正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专科的特伦斯·张在当地设置了一个开放Netrek服务器。张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本科毕业生。1991年春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之间举办了第一次跨学校比赛。1992年1月“国际Netrek联赛”组成,不同的队形成,并互相之间进行比赛。1990年代初的数年里Netrek 尤其在卡内基·梅隆计算机群上特别流行。

1993年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海口·温格勒添加了短包袱的性能,把Netrek的网络通讯减少了40-75%,使得玩家在网络联络慢的情况下也能玩。

1990年代中期和后期是Netrek的鼎盛时期,当时在不同地区有多个联赛,使用不同形式的Netrek版本,而即时的玩局随时随刻都有人在玩。2002年到2006年间玩的人不断减少。2007年初Netrek的玩家人数有有些增长,其开发也获得了一定的复兴。2006年末一个新的麦金塔用户端Mactrek被发表,同时Windows的用户端也获得了巨大改变,服务器也获得不同改进。2019年在MacOS的应用程序商店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用Swift编程语言编写的开源用户端。目前有把每秒10辐的图像提高成每秒50辐的计划,另外还有语音聊天的计划。

《Macworld》把麦金塔版的Netrek列为1989年最佳网络游戏,并把它列入麦金塔游戏名人堂。

Netrek创新了许多新技术和设计,许多这些创新后来被商业网络游戏采用:

相关

  • 3氦过程3氦过程是3个氦原子核(α粒子)转换成碳原子核的过程。这种核聚变反应可以在超过一亿K的高温和氦含量丰富的恒星内部迅速的发生。同样的,它发生在较老年,经由质子-质子链反应和碳
  • 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珠算是指用算盘计算,珠算有对应四则运算的相应法则,统称珠算法则。珠算以算盘口诀控制珠算过程,惟熟练后不用加减口诀。各种算盘有不同的指法和口诀。2013年,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
  • 业力业(梵语:कर्मन्,转写:karma,巴利语:kamma,音译羯磨或羯摩),印度宗教一个普遍的观念。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业力是组成有情因果关系、因
  • 钱斯勒斯维尔战役钱斯勒斯维尔战役(Battle of Chancellorsville),是美国内战期间主要战役之一,发生于1863年4月30日─5月6日。南军将军石墙杰克逊在此战役中被己方军队误伤致死。
  • G2G2或g2, G-2可以是下列意思:
  • 梅花村街道梅花村街道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越秀区东部。以辖区内的梅花村得名。辖区总面积1.73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常住人口7.53万人。梅花村街位于原有的东山区的
  • 造字造字本来是一个东亚汉字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存的汉字数超过十万以上,而这些汉字都未必是我们日常会使用的字。而在有专门为东亚民族设计的系统时,就已经有“造字”
  • 朱应奎 (万历进士)朱应奎,字丽明,四川潼川州(今三台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四川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授吏部验封司主事,三十五年调补考功司主事。晋验封司郎中,三
  • GraphiteGraphite是一套由SIL开发的,跟Unicode兼容的可编程智能字体(英语:Smartfont)构建(smart font rendering)及技术系统。它是一套自由的编程接口,透过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及Common Public License(英语:the Common Public License)发行。Graphite是一个建基于TrueType字体格式的技术,并新增了三个自用的新表格。它允许各种智能构建字体的规则,包括有:连体字、字体替换、字体插入、字体重排、标音符定锚、缩进及对齐。G
  • 纳粹德国政府纳粹德国政府为1933年至1945年期间德国的治权政府,遵循领袖原则,政府继承了魏玛共和国政府政府结构,部门及大部分行政区划(部分行政区划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领土变更而改变)。尽管魏玛共和国宪法法理上仍对纳粹德国政府有效,并终结于1945年德国投降,魏玛宪法对德国政府在纳粹党上台后已不再具有实际约束性。纳粹德国政府及纳粹党执政后,在原先魏玛政府的基础上进行了政府部门的拓展和重组,建立了国家安全机构及党卫队以巩固政权,并将政府改革为党国体制。1933年1月30日,魏玛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