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Formica rufa
✍ dations ◷ 2025-09-29 10:19:23 #Formica rufa
红褐山蚁(Formica rufa,英文俗名 red wood ant、southern wood ant、 horse ant)为蚁属红褐山蚁种群(英语:Formica rufa species group)的一种蚂蚁,是该属的模式种,树栖,原生于欧洲和小亚细亚,但在北美洲也被纪录过,栖息于针叶和阔叶林中,在林地和公园中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工蚁体色为红色和稍棕的黑色,头部背侧及前中躯背板有黑色斑块,工蚁多形性,体长介于4.5~9毫米(0.18~0.35英寸),大颚发达,且可以从腹部末端喷出蚁酸来防御。1671年,英国自然学家约翰·雷首次萃取出蚁酸,他捣碎了大量的红褐山蚁然后进行蒸馏,成功萃取蚁酸。红褐山蚁的蚁巢为巨大显眼的拱型土丘,由草、枝条或针叶组成,常会盖在太阳照射的到的林间空地,靠着腐烂的树桩盖。大型群体工蚁数量可以高达十到四十万只,蚁后数量可以到达100只。红褐山蚁为多后制,红褐山蚁还会接纳来自同巢刚婚飞完的蚁后,蚁巢因此而越加茁壮,蚁后数量甚至能高达数百只,这些古老的蚁巢的高度和直径能达到数米以上。红褐山蚁领域性极强,会主动攻击其他物种的蚂蚁,甚至会导致周围的蚂蚁消失。红褐山蚁在春天时婚飞,春天时红褐山蚁会重新建立领地,这个时候也是邻近群体间打斗最激烈的时间。红褐山蚁在春天时会透过分巢的方式建立新巢,它们也可以透过暂时社会性寄生的方式建立新巢,宿主为黑山蚁(F. fusca)种群的物种,特别是黑山蚁(F. fusca)和莱曼氏蚁(英语:Formica lemani)(F. lemani),但 F. glebaria、F. cunnicularia(英语:Formica cunicularia) 和其他相近的物种(包含毛山蚁属)也有被寄生的案例。红褐山蚁主食为蚜虫蜜露,但它们也会猎食无脊椎动物,如昆虫或蛛形钢,它们是积极的清除者,觅食的队伍可以长达 100 米,大工蚁甚至会在更远的地方觅食。在林业上,红褐山蚁常会被用来控制害虫,红褐山蚁偶尔也会被人工引进某个地方来控制害虫。工蚁会护幼及照顾虫茧。工蚁在羽化初期的某个特定时间会特别敏感,它们会接收某种由虫茧释放的化学刺激物,刺激物的有无会影响工蚁后续的行为。1978 年,Moli 等人进行了实验,观察工蚁对同巢虫茧及异巢虫茧的反应,如果工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和虫茧接触,工蚁便无法辨识虫茧的来源,也不会照顾虫茧,这种情况下两种虫茧都会被吃掉。如果工蚁只接触同巢的虫茧,工蚁会搜集两种虫茧,但只会照顾跟保护同巢的虫茧,异巢的虫茧会被当作食物吃掉。如果在异巢虫茧中注射同巢虫茧的萃取物,工蚁会无差别的照顾两种虫茧,这显示了虫茧中的某种化学刺激物影响了工蚁的行为,然而,还没有人确认该化学物为何。红褐山蚁的觅食方式会随着环境改变。红褐山蚁会和蚜虫共生,也会和其他猎食者竞争食物,无论是在树冠层或落叶层,红褐山蚁都倾向于猎食环境中数量最多的生物,红褐山蚁偏好取食巢穴附近树冠层的猎物,当食物资源减少时,它们也会到比较远的地方或其他树上觅食,而不是更勤奋地搜索落叶层,当食物资源减少时,觅食工蚁的数量并不会增加,于是觅食范围的扩大降低了觅食的效率。在特定情况下,红褐山蚁会对其他红褐山蚁表现出攻击性,春天时来自敌对巢穴的工蚁常有种内竞争的现象,可能是为了保护地盘和活动路径。在研究了活动路径和工蚁间的打斗后,科学家发现红褐山蚁的地盘会随着季节改变。长期的觅食路径会随着时间而渐渐发达,其他蚂蚁如果经过路径就会遭受攻击。季节更迭会影响觅食的模式,进而改变地盘的范围。蚂蚁透过化学信号分辨敌我,如果无法分辨敌我,蚁群将会瓦解。重金属沉淀会影响蚂蚁的攻击性,可能是因为重金属对生理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环境中食物资源的改变,在受污染地区的蚂蚁觅食效率会降低。争夺资源的频率增加可能会导致蚂蚁的攻击性增加,但受到重金属影响后,蚂蚁的攻击性并不会增加。在1989年,Moli 进行了实验来观察食物如何影响红褐山蚁的亲缘辨识机制。他把野外采集的工蚁和同巢的蚁后饲养在实验室中,给予人工食物,分别饲养7天和30天,时间结束后,将被饲养过的工蚁放回原来的蚁巢中并观察结果,饲养7天的工蚁被蚁群接纳,而30天的则被蚁群攻击,Moli 的结论是:工蚁会不断地接收与释放化学讯息、蚂蚁的饮食会影响群体的气味,进而影响巢友互相辨识。红褐山蚁种群中的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群体结构。有些为多后制,群体中可以容纳好几只蚁后,蚁巢和蚁巢彼此相连,形成巨大的网络;有些为单后制,蚁群中只有一只蚁后。有些地方的红褐山蚁则两者兼具,单后制蚁巢的新后借由婚飞建立新巢,多后制则由旧巢的工蚁协助,在附近建立新巢,像蜜蜂一样。多后制可能是由单后制演化而来,其中一种支持这个说法的现象为:单后制的蚁巢在特定的环境或生理情况下会接纳新的蚁后。有时候出自单后制蚁巢的新后会被旧巢接纳,形成多后制。红褐山蚁通常具有好几个蚁巢,环境改变时它们会借由移巢来应对。分巢是红褐山蚁建立副巢的主要方式,食物资源减少、遭受其他蚁群攻击或蚁群本身状态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红褐山蚁移巢。移巢的时候,工蚁、蚁后、幼虫、茧和卵会在旧巢和新巢之间移动,虽然目的地是副巢,但是负责搬运的工蚁有时候会把另一个个体带回旧巢。分巢的过程短则一周,长则可超过一个月。红褐山蚁蚁巢交替非常迅速,Klimetzek 在三年的时间中计算到了248个蚁巢。蚁巢年龄和死亡率没有关联。蚁巢体积越大,年龄越大,蚁巢的大小会随着年龄增加。
相关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法语: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英语: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
- Saussure, Ferdinand de弗迪南·德·索绪尔(法语: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年11月26日-1913年2月22日),生于日内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他
- 波形蛋白1GK4, 1GK6, 1GK7, 3G1E, 3KLT, 3S4R, 3SSU, 3SWK, 3TRT, 3UF1· structural constituent of eye lens · protein binding · protein C-terminus binding · identical
- 茄碱茄碱(Solanine),又称龙葵碱、龙葵素、茄苷,是茄科(茄科)物种中被发现的一种糖苷生物碱毒素,例如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的物种
- 单磷酸脱氧鸟苷去氧鸟苷单磷酸(Deoxyguanosine monophosphate,dGMP)是一种结构与鸟苷单磷酸相似,但五碳糖的2号碳上少了一个-OH基的分子,并由单一的氢原子取而代之。
-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范围在中国北方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面积约有65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面积7%左右。其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高原包括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 伊丽莎白女王级伊丽莎白女王级可以指:
- NPR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英语:National Public Radio,缩写为NPR)是美国一家获公众赞助及部分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非商业性媒体机构,成立于1970年2月24日,开播于1971年4月。其以广播联
- 天卫十七天卫十七(S/1997 U 2, Sycorax)是环绕天王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天卫十七可能是被天王星捕获的小行星或彗星。
- 光电子光电效应(英语:Photoelectric Effect)是指光束照射物体时会使其发射出电子的物理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1060-1063:1240-12461887年,德国物理学者海因里希·赫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