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绿色长城

✍ dations ◷ 2025-05-17 14:00:36 #非洲绿色长城
非洲绿色长城(英语:Great Green Wall)为沿着撒哈拉沙漠南缘的撒赫尔地区种植跨越非洲大陆的树墙,是一项防止沙漠化的计划。这项计划由非洲联盟主导,概念起自于绿色前线、中国的三北防护林等大型绿色工程计划,以解决撒赫尔和撒哈拉地区在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后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此计划最初的构想,是建立东西向横越非洲大陆的一排树,已演变成一个绿色长城的愿景,以解决撒赫尔和撒哈拉地区所面临挑战的居民的一项人为干预措施。作为乡村发展(英语:Rural development)的一项程序,这项次区域的合作关系的整体目标为使当地居民与自然自然环境在健全的环境保育与经营管理之下强化其环境回复力。绿色长城撒哈拉和萨赫尔倡议(英语:Great Green Wall of the Sahara and the Sahel Initiative,GGWSSI)将成为在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退化和干旱的共同影响的全球性的因应,也有助于提高当地收入。该倡议是一种支持在地社区为环境努力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干旱地区的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资源,都能做可持续性管理或使用。另外,还寻求撒赫尔和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变迁的减缓(英语: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和调适,以及提升当地的食品安全。1952年,英国保育运动作家Richard St. Barbe Baker(英语:Richard St. Barbe Baker)在一次考察中,提出了“绿色前线”的概念,以一排树来作为控制沙漠的30英里深的前线。这构想在2002年于查德恩将纳所举行的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特别高峰会中重现。并在2005年6月1日至2日,于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所举行的萨赫尔—撒哈拉国家共同体(英语:Community of Sahel-Saharan States)成员国之领导人会议第七次常会中核准。2005年起,绿色长城这概念开始有了大幅度的进展。自阿尔及利亚大坝以及中国三北防护林吸取经验,理解需要综合多个跨领域部门,才能产生可持续性的成果。从植树倡议起,撒哈拉和萨赫尔地区的绿色长城已经进展到发展程序阶段。2007年1月29日至30日,萨赫尔—撒哈拉国家共同体(英语:Community of Sahel-Saharan States)成员国之领导人会议第八次常会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为了解决在该地区的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所造成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各国代表人认可萨赫尔与萨哈拉倡议兴建绿色长城的目的。绿色长城于2008年7月开始建造。2009年2月11日至12日,于塞内加尔达喀尔举行非洲绿色长城国际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确定了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条件下可植树的种类,并就正式成立“落实和监察造林专门机构”以及就国家造林讯息共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萨赫尔与萨哈拉地区的布基纳法索、吉布提、厄立垂亚、埃塞俄比亚、马利、毛里塔尼亚、尼日、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查德等11个国家,共同建立了泛非绿色长城机构(英语:Pan African Agency of the Great Green Wall)(GGWA)。泛非绿色长城机构成立后,于2012年9月的非洲部长级环境会议(英语:Africa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MCEN)中,通过绿色长城倡议以落实与发展协调区域策略。根据此会议,绿色长城是联合国永续发展大会(英语: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又称里约+20)土地退化的贡献目标的旗舰计划。撒哈拉和萨赫勒倡议的绿色长城,是非洲联盟招集了撒赫尔与撒哈拉地区二十多个国家来合作,包括阿尔及利亚、布基纳法索、贝南、查德、佛得角、吉布提、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马利、毛里塔尼亚、尼日、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苏丹、冈比亚、突尼斯等国。并且,该倡议得到许多区域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包括:撒哈拉与撒赫尔的绿色长城的概念,已由非洲联盟委员会和萨赫尔—撒哈拉国家共同体(英语:Community of Sahel-Saharan States)秘书处的连续讨论中取得共识。该倡议被认为是一组综合性行动,攸关萨赫尔与撒哈拉地区人民生计的相关议题。绿色长城撒哈拉和萨赫尔倡议不仅是造林,也是作为乡村发展(英语:Rural development)的一项程序。绿色长城的地理空间范围设定为撒哈拉南界,长约7,000公里、宽约15公里的带状区域。绿色长城撒哈拉和萨赫尔倡议强化现有的机制,例如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英语: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的环境计划中的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英语:Comprehensive Afric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gram)(CAADP),对于防治沙漠化的区域、次区域、国家行动方案,以透过协调与合作,提升萨赫尔—萨哈拉地区的效率。为了确保这项倡议的成功,区域协调策略指出其重要性在于国家、次区域及区域等尺度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现有国家、区域和地方计划的倡议,透过南南合作与技术转移(英语:Technology transfer)来整合、共享与汲取经验,再借由地方的参与,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计划。绿色长城所选用的物种大多为当地的植物,可适应当地年雨量仅100至400毫米的干燥气候。例如Calotropis procera(英语:Calotropis procera)、Balanites aegyptiaca(英语:Balanites aegyptiaca)、阿拉伯金合欢等。Calotropis proceraBalanites aegyptiaca阿拉伯金合欢

相关

  • 过敏原过敏原(英语:allergen,又称为变应原、过敏物、致敏原、致敏物)是指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严格地说,过敏原是一种能促进在特应性个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非寄生抗原。尘螨的排泄物、花
  • 取代基取代基是取代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基团,取代发生后,会形成新的化合物。不同的取代基会导致不同的效应,如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电子效应及立体效应等,从而使不同的化合物
  • 柏柏尔犹太人柏柏尔犹太人(Berber Jews),是生活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地区说柏柏尔语的犹太人分支,人口3,000~9,000人。他们的起源不明,其中一个说法是一些人是改信犹太教的柏柏尔部落后人(在罗马
  • 失效率失效率(英语:Failure rate),也称故障率,是一个工程系统或零件失效的频率,单位通常会用每小时的失效次数,一般会用希腊字母λ表示,是可靠度工程中的重要参数。系统的失效率一般会随着
  • 万有理论万有理论(英语:Theory of Everything或ToE)指的是假定存在的一种具有总括性、一致性的物理理论框架,能够解释宇宙的所有物理奥秘。:6经过几个世纪奋勉不懈的努力,发展出两种理论
  • 鲁诗《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
  • 二甲基砜二甲基砜(Methylsulfonylmethane),简称为有机硫 (MSM)其化学式为(CH3)2SO2、甲基硫酰基甲烷的砜类有机化合物。二甲基砜在常温下是无色固体,无化学活性。在一些植物中含有二甲
  • 政体政体(英语:form of government),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
  • 精神泛性人非二元性别(英语:Non-binary gender)、性别酷儿(英语:genderqueer)和X性别(日语:Xジェンダー)是指一系列不完全是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认同,这些身份在男性或女性的分类以外。非二元性别可
  • 布料织物(英语:fabric),俗称布,是由纱线等带有纤维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织品。可以由棉纱纺成棉布,也可以由人造纤维制成,或者以混合棉纱与人造纤维制成混纺布。布是很多日用品和工业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