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洲绿色长城
✍ dations ◷ 2025-11-19 05:48:46 #非洲绿色长城
非洲绿色长城(英语:Great Green Wall)为沿着撒哈拉沙漠南缘的撒赫尔地区种植跨越非洲大陆的树墙,是一项防止沙漠化的计划。这项计划由非洲联盟主导,概念起自于绿色前线、中国的三北防护林等大型绿色工程计划,以解决撒赫尔和撒哈拉地区在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后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此计划最初的构想,是建立东西向横越非洲大陆的一排树,已演变成一个绿色长城的愿景,以解决撒赫尔和撒哈拉地区所面临挑战的居民的一项人为干预措施。作为乡村发展(英语:Rural development)的一项程序,这项次区域的合作关系的整体目标为使当地居民与自然自然环境在健全的环境保育与经营管理之下强化其环境回复力。绿色长城撒哈拉和萨赫尔倡议(英语:Great Green Wall of the Sahara and the Sahel Initiative,GGWSSI)将成为在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退化和干旱的共同影响的全球性的因应,也有助于提高当地收入。该倡议是一种支持在地社区为环境努力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干旱地区的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资源,都能做可持续性管理或使用。另外,还寻求撒赫尔和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变迁的减缓(英语: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和调适,以及提升当地的食品安全。1952年,英国保育运动作家Richard St. Barbe Baker(英语:Richard St. Barbe Baker)在一次考察中,提出了“绿色前线”的概念,以一排树来作为控制沙漠的30英里深的前线。这构想在2002年于查德恩将纳所举行的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特别高峰会中重现。并在2005年6月1日至2日,于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所举行的萨赫尔—撒哈拉国家共同体(英语:Community of Sahel-Saharan States)成员国之领导人会议第七次常会中核准。2005年起,绿色长城这概念开始有了大幅度的进展。自阿尔及利亚大坝以及中国三北防护林吸取经验,理解需要综合多个跨领域部门,才能产生可持续性的成果。从植树倡议起,撒哈拉和萨赫尔地区的绿色长城已经进展到发展程序阶段。2007年1月29日至30日,萨赫尔—撒哈拉国家共同体(英语:Community of Sahel-Saharan States)成员国之领导人会议第八次常会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为了解决在该地区的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所造成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各国代表人认可萨赫尔与萨哈拉倡议兴建绿色长城的目的。绿色长城于2008年7月开始建造。2009年2月11日至12日,于塞内加尔达喀尔举行非洲绿色长城国际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确定了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条件下可植树的种类,并就正式成立“落实和监察造林专门机构”以及就国家造林讯息共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萨赫尔与萨哈拉地区的布基纳法索、吉布提、厄立垂亚、埃塞俄比亚、马利、毛里塔尼亚、尼日、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查德等11个国家,共同建立了泛非绿色长城机构(英语:Pan African Agency of the Great Green Wall)(GGWA)。泛非绿色长城机构成立后,于2012年9月的非洲部长级环境会议(英语:Africa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MCEN)中,通过绿色长城倡议以落实与发展协调区域策略。根据此会议,绿色长城是联合国永续发展大会(英语: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又称里约+20)土地退化的贡献目标的旗舰计划。撒哈拉和萨赫勒倡议的绿色长城,是非洲联盟招集了撒赫尔与撒哈拉地区二十多个国家来合作,包括阿尔及利亚、布基纳法索、贝南、查德、佛得角、吉布提、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马利、毛里塔尼亚、尼日、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苏丹、冈比亚、突尼斯等国。并且,该倡议得到许多区域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包括:撒哈拉与撒赫尔的绿色长城的概念,已由非洲联盟委员会和萨赫尔—撒哈拉国家共同体(英语:Community of Sahel-Saharan States)秘书处的连续讨论中取得共识。该倡议被认为是一组综合性行动,攸关萨赫尔与撒哈拉地区人民生计的相关议题。绿色长城撒哈拉和萨赫尔倡议不仅是造林,也是作为乡村发展(英语:Rural development)的一项程序。绿色长城的地理空间范围设定为撒哈拉南界,长约7,000公里、宽约15公里的带状区域。绿色长城撒哈拉和萨赫尔倡议强化现有的机制,例如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英语: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的环境计划中的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英语:Comprehensive Afric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gram)(CAADP),对于防治沙漠化的区域、次区域、国家行动方案,以透过协调与合作,提升萨赫尔—萨哈拉地区的效率。为了确保这项倡议的成功,区域协调策略指出其重要性在于国家、次区域及区域等尺度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现有国家、区域和地方计划的倡议,透过南南合作与技术转移(英语:Technology transfer)来整合、共享与汲取经验,再借由地方的参与,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计划。绿色长城所选用的物种大多为当地的植物,可适应当地年雨量仅100至400毫米的干燥气候。例如Calotropis procera(英语:Calotropis procera)、Balanites aegyptiaca(英语:Balanites aegyptiaca)、阿拉伯金合欢等。Calotropis proceraBalanites aegyptiaca阿拉伯金合欢
相关
- 小DNA病毒细小病毒科(英语:Parvoviridae),又称“小DNA病毒科”,是最小且最简单的DNA病毒,少部分此科的病毒有环境耐受性。在1960年代被发现会感染哺乳动物,可分成两类,一类可自己进行复制,另一
- 姆大陆姆大陆(Mu continent,又译穆大陆、母大陆、欧姆大陆)是一个传说中存在于太平洋的大陆,并且声称有超过一万年的历史。20世纪初,美国学者詹姆斯·柴吉吾德(英语:James Churchward)提出
- 舌形贝见内文舌形贝纲是腕足动物门舌形贝亚门之下的两个纲之一。这个纲的物种都是海洋生物,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肉茎粗大,能在海底钻洞穴居住,肉足可以在洞穴里自由伸缩。绝大部分时
- CBi有机铋化学是指研究碳(C)和铋(Bi)之间化学键的化学分支,它自1980年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有机铋化合物中,铋可以以+3或+5氧化态存在。有机铋化合物包括烃基铋及其卤化物、铋叶立德
- 宋辽金元辽宋夏金元(960年-1368年),是对中国历史上的辽朝(契丹)、宋朝、金朝、西夏和元朝(包括其前身大蒙古国)之合称,这一段时期属于多民族竞争时期,而这几个朝代也分别由不同的民族所建立,比
- 锌指核酸酶锌指核酸酶(英语:Zinc-finger nucleases, ZFNs),是人工改造的限制酶,通过融合锌指结构的结合DNA结构域和分解DNA结构域而成。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锌指结构域使锌指核酸酶针对复杂
- 林在培林在培(1957年02月20日-),生于台湾台北,籍贯浙江鄞县,中华民国男歌手与男演员。与妻子“紫琳”同是台视新人奖歌唱比赛出身,原为台视基本歌星出身,转往戏剧演出发展颇成功,曾经获得19
- 肌肉卫星细胞肌卫星细胞(Myosatellite cell)是一种位于骨骼肌中的细胞。肌卫星细胞呈扁平形,有突起,通常附着在肌纤维表面。当肌纤维受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可增殖分化,参与肌纤维的修复,具有干细
- 华盛顿时报《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份日报,2005年3月31日发行量为103,017份,约为其主要地区竞争对手《华盛顿邮报》同期发行量的七分之一。该报
- 距今距今(英语:Before Present,简称:BP),是一种用于考古学上的年代的标记法,用于表示放射性碳十四定年法所估测出之绝对年代。自1954年开始,学者初次制定一个以公元1950年为所有放射性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