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 (佛教)

✍ dations ◷ 2025-10-23 07:04:32 #佛教名数5,佛教术语

蕴(巴利语:khandha;梵语:स्कन्ध,转写:skandha;孟加拉语:স্কন্ধ,转写:skandha),又译为阴或聚,有积增聚合的意思,佛教术语,意指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佛教将蕴分析成五种基本元素,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五者,又称五蕴(梵语:पञ्च स्कन्ध,转写:pañca-skandha;巴利语:pañcakkhandhā),旧译五阴、五聚、五众或五受阴;其中,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四者称为四蕴。

《大毘婆沙论》记载“蕴”有六种含义:

五蕴之定义如《杂阿含经·六一经》:

五取蕴之定义又如《杂阿含经·四六经》:

五蕴之缘起如《杂阿含经·五八经》:

五蕴的体性是:生灭、无常、苦、空、无我。

在《巴利三藏》中,有详细的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开首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一个“五蕴”。

《楞严经》将“五蕴”译为“五阴”,而在经中的卷九及卷十,还特别举例讲述了每蕴修行次第的十种魔相,合为五十阴魔相。《楞严经》所讲述的修行次第,也就是相关于五蕴的次第顺序。《楞严经·卷十》对于五蕴(五阴)的论述,首先强调了:‘五阴本因,同是妄想。’,然后阐述了五种妄想─“坚固、虚明、融通、幽隐、颠倒”─而对应了“色、受、想、行、识”五蕴。然后阐述了五蕴的边际与次第关系而说:

也就阐明了,五蕴妄执的生起次第乃是“识、行、想、受、色”,所以其销破次第也就是反向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其实也就是觉知境界的五层存在次第。五蕴的五种觉知境界存在层次,也就是觉性的五种妄执障碍层次,也就是存在万象的显化层次,所以也就对应了菩萨修行习证的渐进次第。

按现代用语来说,五蕴可以指以下五种:

相关

  • 室温常温也叫一般温度或者室温,通常定义为摄氏 25 度。有时会设为 300K(约 27°C),以利于使用绝对温度的计算。不同于标准状况,常温不一定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温度。
  • 过渡体衬线体(Serif)是一种有衬线的字体,又称为有衬线体、衬线字、曲线描边字,俗称白体字;而与之相对的,没有衬线的字体则被称为无衬线体。衬线是字形笔画末端的装饰细节部分。一般认为
  • 人类牙齿人类牙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切割和磨碎的方式来分解食物,并且为吞咽和消化作准备。人类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牙齿,即门齿、犬齿和大臼齿。每种类型的牙齿有不同的用途。门齿用于切
  • 布尔诺坐标:49°12′00″N 16°37′00″E / 49.20000°N 16.61667°E / 49.20000; 16.61667布尔诺(捷克语:Brno 捷克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 近自由电子近似近自由电子近似(英语:Nearly-free electron model)是一种研究电子的近似方法。依据能带理论,可以认为固体内部电子不再束缚在单个原子周围,而是在整个固体内部运动,仅仅受到离子实
  • 暹罗猫暹罗猫(Siamese cat)是很早被承认的东方短毛猫品种之一。这个品种的由来尚未确定,相信是来自东南亚。据称是源自暹罗(今泰国)寺庙里饲养的猫。在泰国里被称Wichien-maat(วิเช
  • 上阳入高阳入或上阳入调是粤语的声调名称之一,由阳入声衍生而出。衍生规律依据元音的长短,短元音的阳入声字都被分派到此一单独调值阳入声中,称为“高阳入”。所有高阳入调的音节都带
  • 坎佩切州^ a. Separated from Yucatán on May 3, 1858, was federal territory from 1858 to 1863.坎佩切州(西班牙语:Campeche)是墨西哥东南部的一个州,南临危地马拉贝登省,西临墨西哥
  • M14自动步枪M14是美国在越战早期使用的战斗步枪,由春田兵工厂设计及生产,在越战时被M16突击步枪取代,但其后的改良衍生型重新在战场上服役。M14步枪部分零件继承自M1加兰德步枪,采用气动式
  • 肽核酸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是一种与DNA和RNA相似的化学物质,可经由人工合成制造,用来作为生物学研究或是医学治疗。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并未发现任何体内拥有PNA的个体。P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