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韩

✍ dations ◷ 2025-11-11 05:25:23 #辰韩
辰韩(진한,しんかん),是古代(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部落之一,在洛东江以东庆尚道,与马韩及弁韩合称三韩。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带方郡之南,与日本海接壤。国境南接壤弁韩。初始有6国,后来分裂成12国,其中斯罗发展成为新罗。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馀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故辰韩亦有秦韩之称(“辰”和“秦”在现代朝鲜语/韩语中发音一样,韩语谚文书写字形也都是“진”字,但汉字表记不同)。另一说法是辰国人后裔。李延寿在其所编写的《北史》列传第八十二中记录:“新罗者,其先本辰韩种也。地在高丽(高句丽)东南,居汉时乐浪地。辰韩亦曰秦韩。相传言秦世亡人避役来适,马韩割其东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韩。其言语名物,有似中国人。”辰韩初有六国,后发展最鼎盛时共有十二国;辰韩包括前57年建立的新罗,东晋时期为新罗国所分。辰韩被新罗合并后秦人逃亡日本。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其渎卢国与倭接界。十二国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絜清,长发。亦作广幅细布。法俗特严峻。辰韩与弁韩交流较多,居民均相互杂居。辰韩与弁韩语言文化相似,但《后汉书》记载,两者语言文化相异。。辰韩与其它三韩部落一样都是在公元前108年古朝鲜灭亡后的混乱和北方人民的南迁中成立。辰韩与辰国的关系不很明朗。《后汉书》认为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 而《三国志》认为辰韩即“古之辰国”。辰韩人以种稻养蚕为生计。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开始有6个国家,稍分发展为12个国家 三国志魏书卷30:弁韩也有12个国家:三国志魏书30卷:弁、辰韩共二十四国,大国有四五千个家庭,小国有六七百个家庭,总人口有四五万户。

相关

  • 广岛大学广岛大学(日语:広島大学/ひろしまだいがく Hiroshima daigaku;英语译名:Hiroshima University),是日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位于广岛县东广岛市,成立于1949年。广岛大学是广岛县唯一的
  • 营养器官繁殖营养繁殖是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是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植物各个营养器官均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枝条能长出不定根,根上能产生不定芽等,从而长成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n/an/an/an/an/an/an/an/an/a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简称HGPRT)为人体内一个翻译自HPRT1基因的酵素HGPRT为一种转
  • 浓硝酸硝酸(分子式:HNO3)是一种强酸,是三酸两碱其一,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纯硝酸为无色液体,沸点83℃,味苦,在-42℃时凝结为无色晶体,与水混溶,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其不同浓度水溶液性质有
  • 克拉克县雅典-克拉克县 (Athens-Clarke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北部的一个县。面积314平方公里,是全州最小的。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估计,共有人口101,489人。县治雅典。成立
  • 克罗泽群岛克罗泽群岛(Archipel Crozet),是印度洋南部的一组群岛,属于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的一部分。该群岛主要由5组火山岛,即科雄岛、企鹅岛、阿波特尔群岛、波塞申岛和东岛组成,总面积352
  • 罗伯茨理查德·罗伯茨爵士(英语:Sir Richard John Roberts,1943年9月6日-),出生在德比,是一名英格兰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1993年,他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现任新英格兰生物实
  • 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公国(俄语: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е,罗马化:Velikoe Knjažestvo Moskovskoe;英语:Grand Duchy of Moscow),准确翻译为莫斯科大亲王国,是一个
  • 1号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是人类染色体中最大的一条。如同其他的体染色体,一般人类身体内的细胞中,会有两条1号染色体。在1号染色体,缠绕了大约245,522,847个核苷酸碱基对(DNA的基本讯息单位),大
  • 完整街道完整街道(英语:complete streets,又译完全街道)是一种交通政策和设计方法,它要求对街道进行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时,确保所有年龄和行为能力的使用者,无论采用哪种交通方式,都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