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

✍ dations ◷ 2025-02-23 07:03:53 #微流控
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 特别的,微意味着以下的特性:微流控利用对于微尺度下流体的控制,是一个包括了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的多交叉学科。微流控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在DNA芯片,芯片实验室,微进样技术,微热力学技术得到了发展。微流控研究的空间特征尺度范围在1微米(10-6米)至1毫米(10-3米)。流体在微观上的行为与宏观流体的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微观尺度重力和惯性不再起主导作用。而表面张力,能量耗散,及流体阻力开始主导着流体行为。微流控研究这些行为如何变化,以及如何解决这些行为,或者为新用途而开发。在流体通道的尺寸约为100纳米(nm)-500微米(μm),直到2毫米以下(<2mm)时,就需要考虑到微流体现象了。雷诺数(比较惯性力和粘性力的常数)变的很小,大部分的流态成了层流而非湍流。 当几束流体并行时,不会发生混合,而流体之间的物质交流则依赖于相对而言缓慢无效率的扩散。它们之间的分子转移必须常常考虑扩散作用。这个性质在微流体仪器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微流体仪器可以比传统实验条件获得更精细,更稳定的化学梯度。化学和物理性质(浓度,pH,温度,剪切力等)的高特异性也可以被确保,从而在单次和多步反应中产生更均匀的反应条件和较高级别的产物。微流体结构包括微气体系统,即用于处理片外流体(液体泵,气体阀等)的微系统,以及用于片上处理纳升(nl)和皮升(pl)体积的微流体结构。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微流体的商业应用是喷墨打印头。此外,微流体制造的进步允许以低成本塑料生产设备,并且可以自动验证部件质量。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正在革新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酶分析(如葡萄糖和乳酸分析),DNA分析(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量测序)和蛋白质组学。微流体生物芯片的基本思想是将检测操作,以及样品预处理和样品制备在一个芯片上进行整合。生物芯片的新兴应用领域是临床病理学(英语:Clinical pathology),特别是疾病的即时现场诊断。此外,能够对生化毒素和其他危险病原体的空气/水样进行连续采样和实时测试的基于微流体的设备可以作为一个永远在线的“生物烟雾报警器”进行预警。微流控技术已经为生物学家创造了强大的工具来控制整个的细胞环境,从而导致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该技术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多种优势如下所示:

相关

  • 精神依赖心理依赖(英语:Psychological dependence),亦称精神依赖,指的是在停药、停止某项活动时因情感产生的依赖导致的戒断症状(如烦躁、失乐、焦虑等)。心理依赖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成瘾症状
  • 悬浮偶极悬浮偶极(Levitated dipole)是一种核聚变实验,将超导圆环设置于反应器内部。超导圆环将产生轴对称磁场,类似于地球或木星的磁层。据信这样的装置可以比其他聚变反应器设计更有效
  • 阿兹海默症阿尔茨海默病(拉丁语:Morbus Alzheimer、德语:Alzheimer-Krankheit、英语:Alzheimer's disease,缩写:AD),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
  • 恰加斯病恰加斯病(英语:Chagas disease),又称为南美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是一种热带疾病(英语:Tropical disease)寄生虫病;致病原是克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cruzi),通常借由俗称为
  • 转氨酶增高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种催化转氨基反应的转移酶,将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是肝功能测试的重要指标。EC 1.1
  • 盘尼西林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
  • 劳工劳动力可有以下含义:
  • 斯图尔特·亚当斯斯图尔特·桑德斯·亚当斯 OBE(英语:Stewart Sanders Adams,1923年-2019年1月30日),英国化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他作为博姿公司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研制出止痛药物布洛芬,并是研究
  • 肌球蛋白肌凝蛋白(英语:myosin),又称为肌球蛋白,是真核细胞内的一类ATP依赖型分子马达,对细胞的运动与细胞内物质传输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肌凝蛋白II就在肌肉收缩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扮演
  • 地球的其他卫星除了月球之外,地球可能曾经拥有其它的天然卫星数个世纪。有些已经被提出,但尚未经过验证。目前月球仍然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但是有些天体被视为准卫星,像是小行星3753克鲁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