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结构发展史
✍ dations ◷ 2025-08-25 17:16:46 #结构发展史
作为一支 “史上最有效、最长寿的军事单位” ,古罗马军队需要适应内外部生产力条件以及人口组成的剧变,因而从约公元前800年罗马建城伊始,直至西部帝国于公元476年最终分崩离析,罗马军队的组织架构与组成先后发生过多次根本性的变化。位于罗马军事架构的顶端的是罗马陆军和罗马海军,而由于一系列军事改革以及民族内部人员构成的演变,陆军和海军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变化。可以将罗马军事组织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根据罗马史家李维和共和国晚期的希腊史家哈利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罗马人的军队早在公元前8世纪便已建立起来。那时的罗马城仅仅是一座山丘上的堡垒聚落,其武装部队的规模也很小,所参与的军事行动仅限于“财产或牲畜的有限劫掠,偶尔爆发小规模袭扰冲突“。德国历史学家蒂奥多尔·蒙森将其称作罗马的“部落(拉丁语:curiae)”军,这一名称来源于传说中罗马的三个组成部落(兰姆尼安人(英语:Ramnians)、提蒂人(英语:Tities (roman tribe))和卢克雷人(英语:Luceres))。人们对早期罗马军队的编制细节尚未有清晰的概念,但很可能类似于勇者战团抑或簇拥在部落酋长或国王周围的保镖卫队。蒙森认为,这一时期罗马军队的组织形式受到所谓“Italus国王法”的严格管理。这些法典曾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有所述及,但均已佚失。尽管包括李维及波利比乌斯在内的罗马史家曾深入讨论过伊特鲁里亚征服之后罗马王国的军队细节,相关史料却无一传世,很有可能它们都在罗马城的数次洗劫中被焚毁。波利比乌斯,生于300年之后,而李维更是在500年后诞生,因此相关史料可靠性较低,很可能已与后世的军事结构,如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的军队结构等混为一谈。共和国早期的军队不断向前进化。尽管罗马人总倾向于把这些军队中的变化归功于一系列伟大的军事改革者,这些军队制式的发展很可能仍是缓慢演变的产物,而非来自于某次蓄意改革。如这一时期所诞生的步兵中队(英语:Maniple (military unit))(拉丁语:maniple)这一军事组织形式,很可能来自于其宿敌,曾在第二次萨莫奈战争中击败罗马的山地民族萨莫奈人。。在这一时期,5000名罗马步兵被编为一组阵型,被称作军团(拉丁语:legio)。然而与后期罗马军团主要由重装步兵组成的情形有所不同,共和国早期及中期的军团为轻重步兵混合编制。此时的罗马军团为“中队制军团”(拉丁语:manipular legion),是指以步兵中队为基本单位的军团,因此与后来帝国时期的军团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是以步兵大队(拉丁语:cohort)为组织基础的“大队制军团”(拉丁语:cohortal legion)。中队制军团的士兵选拔标准,会根据社会阶层,以及服役时间和经验进行权衡,因此这也象征着共和国早期“社会阶层决定军事地位”这一传统与共和国晚期“社会阶层与军事阶层脱钩”这一变革之间的一种妥协与过渡。事实上,即便是奴隶,也曾一度在必要时被迫加入共和国的军队。通常,每年执政官都只会招募一个军团,但在公元前366年,在同一年内先后召集起两个军团,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由史料中御车者(拉丁语:flexuntes)一词可以推测,这一时期的军队可能还会采用战车作战。步兵中队由120名相同类型的士兵组成,其编制足够小,在战场上得以进行灵活的战术行动,而不影响军队的整体作战。根据兵种的不同(青年兵、壮年兵与成年后备兵)按通常照三线阵(拉丁语:triplex acies)进行部署,。第一排通常由青年兵组成,他们通常身着铜制胸甲(也有少数人有钱购买链甲)、头盔,偶尔还配有护胫,此外还手持中心镶铁的木制盾牌(盾牌高120厘米(47英寸),呈长方形,正面向外弯曲以保护侧面)。通常他们还配有一支短剑(英语:gladius)与两枚标枪,其中一支为传统意义上的铁标枪,另一支则更细长、更轻。至于短剑何时被引入罗马军团,并取代重步兵长矛成为军团的首选近战武器,学界尚无统一观点。很可能在早期的步兵中队中,青年兵与壮年兵仍然使用长矛(拉丁语:hasta)作战。
相关
- 牛海绵状脑病牛海绵状脑病(英语: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缩写:BSE),俗称疯牛症(mad cow disease),是由传染因子引起,属于牛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此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
- 抗生素抗药性抗生素抗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是抗药性的一种形式,借此特性,一些微生物亚群体,通常是细菌种,能够在暴露于一或多种抗生素之下得以生存;对多种抗生素具抗药性的病原体被视为
- 平流层平流层(英语:Stratosphere),旧称同温层,位于对流层的上方和中间层的下方。其下界在中纬度地区位于距离地表10km处,在极地则在8km左右,其上界则约在离地50km的高度。平流层的温度上
- 卡西尔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年7月28日-1945年4月13日),德国哲学家,生于西里西亚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于1939年成为瑞典公民,死于美国纽约。受学于马尔堡的新康德主义传
- 不可观测性不可观测性(英语:unobservability),是一种物理特性。人类不可直接观测其存在、本质、特性、质地,或交互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不可观测的事物。在科学哲学中,不可观测的事物的典型例子
- 墨尔森条约《梅尔森条约》(法语:Traité de Meerssen,德语:Vertrag von Meersen),又译《墨尔森条约》,为西法兰克王国君主秃头查理及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日耳曼人路易于公元870年所签署的条约。8
- 增生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即指血液中某种细胞增生过多引起其他细胞成分相对减少的贫血。包括三大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增生性贫血
- 维琴尼亚·萨提尔维琴尼亚·萨提尔(英语:Virginia Satir)(1916年6月26日-1988年9月10日)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家族治疗先驱,她原先是一名教师、社会工作者,后开创并发展了属于自己的萨提尔模式(The Satir
- 面神经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主要掌管脸部表情及眼皮开闭。颜面神经受损可能导致眼皮不能闭合、脸部肌肉瘫痪、口歪、味觉异常等症状。临床上颜面麻痹(歪斜)可简单分为:周边型及中枢
- 黑洞黑洞(英语:black hole)是时空展现出引力的加速度极端强大,以至于没有粒子,甚至电磁辐射,像是光都无法逃逸的区域。广义相对论预测,足够紧密的质量可以扭曲时空,形成黑洞;不可能从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