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

✍ dations ◷ 2025-08-07 22:02:19 #催眠
催眠术(Mesmerism or Hypnotism)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奥地利,弗朗茨·梅斯梅尔(Franz Anton Mesmer 1734-1815)将其理论化和系统化, 然后以他的名字定名催眠术为Mesmerism,后来英国人詹姆斯·布雷德(James Braid)命名为Hypnotism,此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催眠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埃及,以及中国古老的祝由术、导引术,或是其他民族的巫术都有催眠的痕迹可寻,但都高深于现代催眠。现代催眠最早以催眠术鼻祖麦斯买的名字命名为Mesmerism,至今约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后来由英国曼彻斯特的外科医生詹姆斯·布雷德(James Braid)将催眠定义为Hypnosis。在希腊神话中Hypnos是睡神,相传Hypnos住在冥界,他的左手拿着罂粟花蕾,右手则是持着一支牛角,牛角里装满了液体,这种液体可以令人进入睡眠。如果被他的魔法棒轻触到眼睛,无论是人或者神,都会无法抗拒的进入梦乡。中国现代催眠术是由国外传入,1903年留日学生王若俨翻译了《催眠术实施法》。1905年有留日学生江吞等翻译《催眠术精理》,1905年陶成章在上海讲授催眠术,其后《催眠术讲义》出版。留日学生余萍客1909年在日本横滨创立了中国心灵俱乐部,研究传播催眠术。留日学生鲍芳洲1910年在日本神户组织华侨催眠术研究社,传播教授催眠术。大多数人认为,催眠能否成功,主要应该看催眠师的技艺如何,认为催眠师在这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一个人的催眠能否成功其关键因素除了催眠师本身的经验及技艺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共同的信任,在某个层面上而言,催眠师本身应该具备快速与个案建立亲和感的能力,被催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也应该是决定催眠进入何种深度的重要关键。 然而深度不一定能够决定一切,多数的催眠在一级及二级左右深度就可做到,那样的状态下,被催眠者十分的清醒,多数的被催眠者仅是感觉自己闭上眼睛而已,并感觉不到跟清醒中有太多的不同。 事实上,每个人都具备被催眠的能力,却又因为每个人的状态各不相同,所以进入催眠的速度及深度以及接受催眠的建议也都各不相同。 其实人类每天都活在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之中,这种受暗示性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进行着,只不过一般人接受到暗示也不以为意,就像是我们在看电视时,看到的广告一样。只不过平日的接受的程度没有那么高罢了。有些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的人,可以非常容易的被催眠师用暗示的方法进行催眠,这些人不仅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进行自我催眠的能力也会很强,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我催眠,人类的每一个想法及意识都可以算是一种自我催眠。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属性(天赋),然而也可以经过专业后天的开发。每个人都有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只不过程度不同。一般来说这种可受暗示性的程度是相对稳定的,但据说也受年龄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儿童时期较高,在青少年时期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有证据表明这种可催眠性是受遗传影响的,但同人格,个性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据说这种可催眠性也可以通过训练而进行强化。有学者认为感觉剥夺也可以使可催眠性有所改变,但改变不会很大。 可催眠性与人的性格有关系,一般来说想象力较丰富的人他们的受暗示性会比较高一些,而批审性较强的人他们的的受暗示性会比较低一些。 最重要是被催眠者的意愿,即使他对暗示的感受性高,但是没有意愿的话,是进不了催眠的。大多数是使被催眠者完全放松,然后再使用暗示的方法对被催眠者进行催眠,包括言语的暗示、环境的暗示等。言语暗示是用言语的形式,将一些暗示的信息传达给被催眠者。如对被催眠者说:“你现在置身在一个非常幽静的森林里。”环境暗示是让被催眠者处在一个适合催眠,有助于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场所,如室内灯光的光线,室内的音乐,室内的陈设等。但亦可在紧张和嘈杂的地方进行。 多数在电影里出现的弹手指声为催眠开局,是因弹手指声音能够对脑波产生一种提醒与暗示性。说到催眠原理,一定要从脑波开始讲起。脑波有四种:β、α、θ、δ波。 当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是β波,称为一般状态。 当人在心情平静下,所呈现的是α波,称为放松状态。 θ是打盹波,称为打盹状态。 δ是酣睡波,称为熟睡状态。 而催眠就是在α波和θ波状态下进行的。医学报告指出,许多的疾病都是由长期压力和烦恼的形成的,当然做人难免会有压力和烦恼,当人们遭遇到压力时,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喝酒、唱歌、跳舞、看电影、逛街等等,来舒解个人的压力和烦恼,这种放松是有益的,毕竟心情要平静才比较有能力省察放松前的烦恼,脑波呈现α波时(也就是催眠状态下),才是潜意识打开的时候,同时也带动间脑的启动,有助于解决所有问题的紧张根源。部分LGAT课程也会运用催眠术。催眠疗法: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忧郁症,坏习惯,情绪问题等。1969年美国的宾州大学的麦格拉山发现,不容易被催眠的人,使用催眠止痛的效果和强效止痛剂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可被高度催眠的人利用催眠来止痛可达到止痛剂效果的3倍。催眠的运用在于:治疗忧郁症、治疗肥胖、协助戒烟、改善睡眠品质、解除心理压力,信心重建、治疗创伤症候群(如美国卫生部辅导的伊拉克战场士兵回国的创伤治疗计划)、恐惧症状克服(如:幽闭恐惧症、飞行恐惧症、演讲恐惧症)、戒除强迫性行为......前世回溯,是透过运用心理学及催眠的方式,进行记忆回溯,让人们回溯自己对前世的经历及记忆。六级深度测试顺序:1级眼皮胶黏→2级手臂僵直→3级数字遗忘→4级疼痛丧失→5级正性幻觉→6级负性幻觉实验发现,每个人进入催眠状态都有些不同,进入催眠时的脑波形态也有许多种型态,有些人脑波会与清醒时的相同,因此不支持催眠是睡眠的另一种特殊状态的看法。下面是三种较重要的理论:催眠使受试者思维退化至某种较幼稚的阶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时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种较原始的思维方式,因而凭冲动行事并进行幻想与幻觉的制作(Gill, 1972)。认为是受试者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受试者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Barber, 1979 & Spannos, 1986)。但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受试者也不会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角色扮演学者则认为,在适当的诱导下譬如酬劳或奖赏,还是有可能使受试者接受无麻醉的手术。欧内斯特·希尔加德(Ernest Ropiequet Hilgard, 1977)根据实验观察,认为催眠将受试者的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分流。第一个分流是受试者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分流是受试者难于察觉、被掩蔽的意识活动,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车的人对路上状况作出了一些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驭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分了。

相关

  • 喉囊肿喉囊肿(laryngeal cysts)是指囊肿发生在喉部、或更频繁使用的声门上之位置,诸如“会厌谷囊肿(epiglottic vallecula cyst)”发生在会厌旁谷(英语:Vallecula)里的现象。通常喉囊肿
  • 酒酿酒酿,又称醪醩,是一种可以家庭制作的并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及朝鲜半岛的小吃,味道甜,有酒味,在陕西、四川、江浙、北京、云南等地及韩国深受欢迎,其中朝鲜半岛的醪糟称为甘酒。酒酿
  • 子宫颈炎宫颈炎(英语:Cervicitis),是一种女性子宫颈的炎症。它多因性传播疾病感染造成,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双球菌、沙眼衣原体。也可因宫颈手术操作后造成的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得以进入损
  • 在子宫内In utero是拉丁词汇,字面意思是“在子宫里”。在生物学里它常被用来描述胚胎或胎儿状态。法律上指未出生婴儿。
  • 费雯·丽奥利维尔爵士夫人费雯·丽(英语:Vivien Leigh, Lady Olivier,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英国国宝级电影演员,两届奥斯卡影后。费雯·丽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电影演员,也是一名优秀的
  • 淡色藻总门淡色藻门(学名:Ochrophyta)是不等鞭毛类的一大部分光合生物。它被分为两个亚门——Phaeista(包括Hypogyristea和Chrysista)和Khakista(包括Bolidomonas(英语:Bolidomonas)和硅藻纲) 。
  • 猪肉绦虫猪带绦虫(学名:Taenia solium;pork tapeworm),也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体长2-3米,宽7-8毫米,共有800-900个节片,后端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 伊拉克战争伊拉克 (复兴党政权)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 Supreme Command for Jihad and Liberation 纳克什班迪教团军 Tanzim Qaidat al-Jihad fi Bilad al-Rafidayn Islamic Sta
  • 表征遗传表观遗传学(英语:epigenetics)又译为表征遗传学、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
  • μ子催化Μ子催化聚变是一种核聚变过程,可以让核聚变的发生温度远低于正常情况,即使在室温下或更低的温度都可以触发核聚变。它是核催化已知聚变反应的几种方法之一。μ子是一种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