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

✍ dations ◷ 2025-07-18 01:47:52 #冰雹
雹或冰雹(英语:Hail)属于突发性天然灾害,是一种固态降水物,是圆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 5~50毫米,大的则可达到10厘米以上。冰雹是在对流云所形成的积雨云中形成会,所以会在对流旺盛的时候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增大,直到因其重量增加而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的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凝结成冰粒又不断凝结变大,直到因自身重量而下落。若降到地面时未融化解成水,则仍呈固态的冰粒或冰雹。冰雹和雨、雪一样是在云层中形成,是一种凝结的固态降水(冰)。形成冰雹是在对流云层中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旺盛的积雨云才有可能降下冰雹。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是由上升气流凝结而形成的。如果大气对流非常强烈,亦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层昏暗而云顶较高时(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张开来,形成砧状;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强,强烈的上升气流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形成更大的冰雹。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冰雹在上升气流时因其自身重量而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冰雹大多发生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在赤道和两极减少,在海洋上也较少。从局地条件看,冰雹分布是山区多、平原少。这是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受热差异大,空气垂直运动发展,冰雹易于形成。冰雹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枝叶、茎干和果实产生损伤,造成作物减产或欠收。除此之外,冰雹出现时常伴有强风及剧烈的降温,还产生雷电现象,从而带来各种危害,例如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冰雹雹暴呈透明层与不透明层的冰雹

相关

  • 克雅二氏病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英语: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简称CJD),或称克-雅氏症、克-雅氏病、克雅二氏症、克雅二氏病、库雅氏症、库贾氏症、克雅氏症、克雅氏病,是一种发生在
  • 埃索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英语:Esomeprazole)是氢离子泵阻断剂,商品名为耐适恩(英语:Nexium);由阿斯利康研发并在瑞典上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柔林格症候群(Zolli
  • 梭菌属C. acetobutylicum C. aerotolerans C. beijerinckii C. bifermentans 肉毒杆菌(C. botulinum) 丁酸梭菌 C. butyricum C. chauvoei C. colicanis 艰难梭菌 (C. difficile) C. f
  • 联合国系统联合国系统是对联合国及其关联机构的总称,其中部分机构在联合国成立前就已存在。包括:联合国主要基于6个主要组成部分:除了独立的组织外,联合国的各机构还经常下设机构负责专门
  • 铁蛋白铁蛋白是一种常见的球状蛋白质,由24个蛋白亚基构成,它能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表达,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用于储存铁离子的主要蛋白质。铁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使铁离子的储存维持在溶
  • STST节段(ST segment)为心电图学术语,表示QRS复合波(英语:QRS complex)至T波之间的间期,一般介于 0.005 至 0.150 秒之间(5 至 150 毫秒)。ST节段始于J点(英语:J-point)(即QRS复合波的终点),
  • 乳糖乳糖(英语:Lactose)是一种双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β-D-葡萄糖在β-1,4-位形成糖苷键相连。分子式C12H22O11(Jmol立体图),莫耳质量342.3克。有两种端基异构体:α-乳糖和β-
  • 汉越词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蚱蜢效应蚱蜢效应(grasshopper effect)是指污染物透过挥发或是风力的影响,不断的释放至大气中,然后再借由沉降作用(例如降雨)回到陆地上,并随季节变化一直在反复进行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
  •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漏事件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漏事件(俄语:Эпидемия сибирской язвы в Свердловске),是1979年4月2日在莫斯科东部1450公里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