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医宝鉴

✍ dations ◷ 2025-04-24 16:23:55 #东医宝鉴
《东医宝鉴》(韩语:동의보감)是朝鲜宣祖御医许浚所编撰的一部汉文医学著作,成书于1610年,1613年正式刻版刊行。《东医宝鉴》共有25卷,由内景、外景、杂病、汤液、针灸5篇构成:63。该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加之金元四大家的实际医学理论,并倡导朝鲜乡药运用的综合性医学理论和临床典籍:54。它的问世确立了韩医学的独立地位:24,并最早创用“东医”作为朝鲜传统医学的专用名:20。2009年,《东医宝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前言1。《东医宝鉴》与《乡药集成方》、《医方类聚》合称为朝鲜医学史三大古典著作:15:208。中国清朝《东医宝鉴》复刊本的序文如是评价此书:“其书是以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砭五者为大纲,各以其类别为目,又析为子母条分而件繁之,每举一类必考其原始,究其终极,证以脉法,各注所从出,示非意断,诚医学中徽宝之书也。”:80许浚开始编撰《东医宝鉴》时正值壬辰倭乱。战乱期间,朝鲜无辜百姓死于疾病,救济百姓成为极为迫切的任务。但当时朝鲜医学却处在各种医学混合在一起,理论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中,既有传统医学,又有中国宋、金、元时期医学,还有刚刚传入的明朝医学。宣祖于是命许浚在明代医学的基础上,加入本国医学思想,编撰符合本土需要的新综合医书,纠正错误理论和处方,并选取正确的处方。:54-55为完成这项任务,许浚与郑碏、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朝鲜当时名医组织编辑局开始编纂。1597年,编书队伍由于倭军的入侵被迫解散。当时《东医宝鉴》只完成了基本的骨架。停战后,郑碏已经去世,杨礼寿已经衰老,郑礼男和李命源也不再从事医学。许浚于是只好独自一人继续编写。宣祖将宫中收藏的500本医书给了许浚以帮助他完成编撰。起初的编撰速度非常慢,到1608年宣祖突然驾崩时还没有完成一半。:55-56宣祖的突然去世使许浚被剥夺官职及流放到义州。在流放期间,许浚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医宝鉴》的编撰,从1597年到1608年还没完成的一半,在1608年到1610年的流亡期间得以完成。从1596年开始到1610年成书,《东医宝鉴》的编写经历了两个王朝,一共花了14年的时间:56。1611年,李廷龟附加了序文,1613年11月,《东医宝鉴》完成印刷:81。《东医宝鉴》共有25卷(正文23卷,目录上下2卷),每卷独立成册,由内景篇(4卷)、外景篇(4卷)、杂病篇(11卷)、汤液篇(3卷)、针灸篇(1卷)5篇构成:63。许浚在《集例》中说:“今此书先以内景精气神脏腑为内篇;次取外景头面手足筋脉骨肉为外篇;又采五运六气、四象、三法、内伤、外感诸病之证,列为杂篇;末着汤液、针灸以尽其变。使病人开卷目击则虚实轻重、吉凶死生之兆,明若水镜,庶无妄治、夭折之患矣。” :61内景篇、外景篇和杂病篇中提出的病症有1130余种,复方3626首,单方915首。汤液篇中对15类1400中药材的形状、性味、采取方法、主治进行了说明:63。研究中国医书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的学者们在看了《东医宝鉴》后,认为将体内、体外、疾病、药物、针灸单独加以研究整理得到一篇著作中是非常有独创性,在医学界也是史无前例的。:63《东医宝鉴》的编排体例很独特,其认识人体疾病的着眼点也与中国医家有所不同:57。中国汉、唐医学典籍一般都是按病症分类,着重方药之治。医学处于鼎盛时期的宋、元、明时期对汉、唐医籍的体例进行了发展,但仍以病症为纲,分门别类进行论述。一般是先以内、外、妇、儿等科分类,类下再以病症名称分门,诊法方药至于病症之内。许浚并没有按照这种传统方法来编辑《东医宝鉴》,而是另辟蹊径“先以内景精气神脏腑为内篇;次取外景头面手足筋脉骨肉为外篇;又采五运六气、四象、三法、内伤、外感诸病之证,列为杂篇;末着汤液、针灸以尽其变。使病人开卷目击则虚实轻重、吉凶死生之兆,明若水镜,庶无妄治、夭折之患矣。”:61许浚的这种编辑体例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朝鲜医学注重体质学说。不同体质的人,患病有差异,用药也有所不同。许浚用“内景”、“外形”来统御人体各种疾病,体现了他重视形体,并异形为主的医学观点。其次,这种体例条理清晰。在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五篇之下,又有分纲和目,再下则为各种病症、治法、用药等,可谓纲举目张。最后,《东医宝鉴》将诸多疾病的生成、症状、治法分散第附于人体各个脏器、肢体、器官等之上。这样便于阅读和查找:61-62。《东医宝鉴》引用了83部中国医书和《乡药集成方》、《医方类聚》、《医林撮要》3部朝鲜本国医书,此外还引用道家养生、养性以及文史杂著等37部,总引用可查考有据的古籍达123部:57。许浚对引用的各种医书的内容,按他的体例,摘其要者,重新编排,自成体系,通过引文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引文与体例融为一体。《东医宝鉴》的引文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不加改动的全文引用。《内经》、《灵枢》、《难经》等经典文献都是这种情况。第二种是“意引”,按原意,适当引用而略加改动和取舍,摘其要者,为我所用。此类引文一般是诸家著述,各抒己见者。第三种是标明出处,简括其名。《东医宝鉴》的引文都标有出处,而且一般用简称。比如《丹溪心法》简称为“丹心”,《医学入门》简称为“入门”等。第四种是改变计量。《东医宝鉴》对引文改动最大就是方剂用药计量。许浚认为《局方》的用药量过多,而《医学正传》的药量过少,《古今医鉴》和《万病回春》的药量较为适量。一贴(剂)药总共七八钱或至一两,合于今人之气禀。他按此原则对原药量进行了改动。因此《东医宝鉴》所引方剂的用药量都与原书不同:-58。《东医宝鉴》自问世以来,在朝鲜、中国、日本等国有多种刊本,广泛流传于亚洲各地。1613年,该书由朝鲜内医院正式出版,史称此版为癸丑内医院开刊本(初刻本),现藏于韩国首尔大学图书馆奎章阁。之后,朝鲜有1613年初刊本、1634年内医院重刻本、湖南观察营全州藏本、岭南观察营大邱藏本、1719年中秋内医院校正岭营改刊、1753年岭营版、1766年木版本等9种。在中国,有1763年壁鱼堂初刊本、1776年刊本、1796年英德堂刻本、1821年青云楼刻本、1877年广东近文堂刻本、1889年江苏江左书林翻刻本、1890年上海金章图书局石印、1917年上海广益书局影印等23种。在日本,有日本宽政11年(1799)训点重刊本、木版本、大阪书林本等33种。:-65-66关于书名,许浚在《东医宝鉴》中说:“王节斋有言曰:东垣北医也……丹溪南医也……则医有南北之名尚夷,我国僻在东方,医学之道,不绝如线,则我国之医,亦可谓之东医也”。王节斋,即中国明朝医家王伦,著有《名医杂著》。他生平推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和朱丹溪,故有此李东垣北医和朱丹溪南医之论。朝鲜宣祖对朝鲜医学界充满信心。许浚引用此语的目的是为了将朝鲜医学区别于中原,也表明朝鲜医学与中原医家并驾齐驱。《东医宝鉴》问世后,“东医”就特指朝鲜传统医学了。:94-95对于宝鉴二字,许浚说:“鉴者,明照万物,莫逃其形。是以元时罗谦甫有《卫生宝鉴》,本朝垄信有《古今医鉴》,皆以‘鉴’字为名,意存此也。今是书披卷一览,吉凶轻重,皎如明镜,故遂以《东医宝鉴》名之者,慕古人之遗意矣。”:95

相关

  • 支气管支气管是连接呼吸道内将空气输往肺部的通道。支气管末梢又分支为许多小管,最终成为小支气管。支气管并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支气管管壁有平滑肌,过敏时平滑肌过度收缩,导致
  •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的一小类医学病症,有600多种不同的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感染、癌症、癫痫发作(如癫痫)、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先天和发育障碍(如脊柱裂)和退行性疾病(
  • 普通外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普通外科(英语:General surgery)是外科领
  •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英语: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5日),犹太人,美国涉猎广泛的科学家、乙肝病毒发现者,此外还对库鲁病有过深入研究。他与丹尼尔·卡
  • HDN新生儿溶血症(HDN,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是一种第二型过敏反应,是由于母亲和胎儿的血型不同而引起的疾病。若母亲体内有对抗胎儿血型的抗体,这些抗体便
  • 辣椒素辣椒素(英语:Capsaicin)又名辣素,辣椒碱,即反式-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分子结构式为(CH3)2CHCH=CH(CH2)4CONHCH2C6H3-4-(OH)-3-(OCH3,是辣椒属植物红辣椒的活性成分。它对包
  •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英语: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
  • 恶魔蠕虫恶魔蠕虫(学名:Halicephalobus mephisto)也称魔鬼蠕虫、魔鬼线虫,是2011年在南非一座金矿中发现的一种新线虫,生活在地面以下1.3公里深的极端环境中,身长约0.5毫米。
  • 撤回因为对患者有一定风险,有些药品已经退出市场。通常这些副作用在第三期临床试验中并未发现,在市场销售后的临床监视期发现。本列表不止包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没有批
  • 巴氏涂片检查巴氏涂片检查(英语:Papanicolaou test,简称Pap test),在港澳地区称为柏氏抹片检查,是一种子宫颈医学诊断方法,用于检查子宫颈癌等疾病。巴氏涂片检查的方式是,首先取得少量子宫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