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dations ◷ 2025-05-15 10:55:00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该病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被发现,1935年由日本学者最早分离,因此命名。携带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叮咬易感者后,病毒随蚊虫唾液进入人体,先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繁殖,随后形成病毒血症,之后的转归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以及人体免疫系统,以免疫功能为主要影响因素:4~21天,通常为10~14天。病初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升至39~40℃,伴疲倦、嗜睡、头痛、纳差、恶心、呕吐,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在乙脑流行季节遇到急性起病、发热、嗜睡、头痛、呕吐,而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征象者,应警惕乙脑。少数可出现神志淡漠、颈项僵直。病程第4~10天。初期症状加重,脑实质损伤症状凸显。由于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极期的严重表现,三者常互相影响,且呼吸衰竭是主要死因,故又被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要过的“三关”。上述症状日趋好转,部分患者可有恢复期症状,如持续低热、痴呆、失语、流涎、多汗、面瘫、吞咽困难、肢体硬瘫、肢体不自主运动、癫痫发作等。一般患者于2周左右完全恢复,重型患者可能需1~6个月时间逐渐恢复,如超过6个月仍无法完全恢复者,进入后遗症期。约5%~20%的重型患者存有后遗症,主要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瘫痪、癫痫、精神障碍等,经治疗可有不同程度恢复,癫痫有时会持续终生。发生率在10%左右,常见为肺炎,多因昏迷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因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次为肺不张、败血症、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重型患者尚需警惕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白细胞数在(10~20)×109/L,少数可更高;中性粒细胞数常>80%。部分患者血象可一直正常。为基本检查项目,如无禁忌,均应实施。特点为:对本病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MRI成像敏感度比CT好,尤其是采用FLAIR、弥散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尚无特效方法,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主要针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这三个难关。1949年初期,中国每年几十万的病例数。中国的乙脑疫苗SA-14-14-2株普及后,目前中国年发病例仅约2千例,病死人数只有大约60人。该疫苗也被WHO推荐给全世界疫区的预防。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相关
- 血管运动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一种非过敏性鼻炎,它有很多的症状跟一般的鼻炎相同,比如慢性的流鼻涕,伴有间断性喷嚏、鼻溢、鼻尖粘膜组织充血,血管运动性鼻炎与鼻窦炎以及其他应激性反应是有
- 咯血咳血又称为咯血,是一种症状,指肺或气管中的出血,经由咳嗽而吐出。多半是因为所吐出的痰中带有血丝而被发现。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支气管炎、肺炎、肺肿瘤、肺结核等疾病。或是使用
- 细胞核细胞核(拉丁语:nucleus)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封闭式膜状细胞器,内部含有细胞中大多数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这些DNA与多种蛋白质(如组织蛋白)复合形成染色质。而染色质在细胞分裂
- 他汀类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英语: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或 Statins,简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或“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抗高血脂药。因他汀类有降低低密度脂
- 组织 (生物学)组织旧称
- 抑菌药抑菌药(英语:bacteriostatic agent/drug)是指具有抑制细菌繁殖药效的抗菌药物。与抑菌药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杀菌药,即能起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不过抑菌药与杀菌药并非严格对
- 亚历山大病亚历山大症(英语:Alexander disease)是一种缓慢恶化但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亚历山大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起因于基因突变,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造成发育迟缓和身体特征的变化
- 同物异名异名(英语:synonyms)或称同物异名,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表示用来指称同一分类单元(taxon)的不同命名,此用词在动物学与植物学上的用法不甚相同。在动物命名上,异名是指用来表示同一个分
- 柄锈菌纲见内文Pucciniomycetes D.Hawksw., B.Sutton & Ainsw. (1983)柄锈菌纲(学名:Pucciniomycetes),以前曾称为锈菌纲(Uredini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一个真菌的纲。此纲包含5
- 拮抗剂受体拮抗剂(英语:receptor antagonist),也叫阻断剂(英语:blocker),是药理学术语,指能与受体结合,并能阻止激动剂产生效应的一类配体物质。拮抗剂对相应受体有化学亲和性,但没有效能,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