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头鲸

✍ dations ◷ 2025-02-23 19:03:21 #弓头鲸
弓头鲸(学名:Balaena mysticetus,旧称北极鲸,又称格陵兰露脊鲸、格陵兰鲸、巨极地鲸、北极露脊鲸),是一种属于鲸目的海洋哺乳动物。长成后长度可达20米 (雌性比雄性大)。体形粗壮,体色呈深色,无背鳍,上颚窄,下颚呈弓形。有长达3米的鲸须 (为同类动物中最长者)以滤食水中的小动物为生。颅骨大而厚实,用以自水下撞击冰面呼吸 (有伊努伊特人报告,其撞穿的冰层可达60公分厚)。鲸脂厚达43–50 公分,比任何其他动物都厚。本种在1758年首次见于林奈的《自然分类》 (Systema Naturae)第十版。其属名Balaena一直以来都只有一种。而在1849年由丹麦生理学家、动物学家丹尼尔·腓特烈·埃施里赫特 (Daniel Frederik Eschricht)提出的Leiobalaena是其异名。弓头鲸在分类上一直与露脊鲸分开,自1821年约翰·爱德华·格雷的研究把后者辨别出来以后一直如此,但这种分类并没有基因支持。的确,科学家认为两者的区别比弓头鲸与须鲸科的小。在未来的分类中两属的四个品种有很大机会被划入同一个属中。在化石纪录方面,在中新世 (距今约1000万年)至更新世 (距今约150万年)中五种同属的化石中,Balena prisca可能与现代的弓头鲸一样。这与更早的化石纪录,埋藏于距今2300万年前南美洲地层中的、与之最接近的Morenocetus中间有一段空隙。在所有须鲸中只有弓头鲸一生都在北极及附近水域渡过的。阿拉斯加的族群冬天会到白令海西南方,然后在春天北上,沿着浮冰的间隙进入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捕食磷虾和浮游动物。弓头鲸泳速缓慢,通常独来独往,或者结成最多六头的小群体。它们可以在水中逗留40分钟,但并非潜水能手。弓头鲸拥有一副洪厚的嗓子,在迁移、进食、和社交时用以互相沟通。其中一些长而重复的鲸歌可能是交配的讯号。其他动作包括跃出水面、在水面拍打尾巴和在水中直立。弓头鲸到10 至15 岁时达到性成熟。其交配期约在每年的三至八月,受孕期主要在三月。交配时组合可以是一雄一雌或数组雄性群体与一至二头雌鲸。每3 至4 年雌鲸会诞下一头幼鲸,幼鲸出生时长约4.5 米,重1 公吨。1岁时可成长至9 米。从前的估计寿命约60~70 年,与其他鲸类相若。但在1993、1995和1999年在鲸体内发现旧的象牙矛尖,触发了对鲸眼结构的研究,因此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至少部分个体是可以活到150~200岁的。另一项研究则显示雌鲸到了90岁仍然有生殖能力。由于其寿命之长,雌性也可能有更年期的现象。这从极大的个体并无幼兽在侧的情形中得到证实。天敌有虎鲸和人类。自古以来弓头鲸因为其脂肪、肉、油、骨和鲸须而被人类捕猎。在古老的鱼叉上可能沾有鲸脂,从而判断其年龄和被捕方式。它们与其近亲露脊鲸都有泳速缓慢和死后在水中漂浮的特性,因而成为了捕猎的上选。在商业化捕鲸时代来临以前,北方的水域估计有超过5万头弓头鲸。自1611年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和格陵兰周围水域开始商业捕鲸,把当地增长缓慢的弓头鲸捕杀殆尽以后,人们便到新的海域继续捕鲸。在北太平洋的捕鲸活动始于19世纪中期,只花了20年的时间就把超过60%的鲸猎杀了,弓头鲸近乎于灭绝。目前作为弓头鲸数目下降的主要原因的商业捕鲸活动已经中断,其中阿拉斯加 (又称白令-楚科奇-波弗特群)的族群自此恢复过来,但当地的居民每年仍然捕猎少量鲸(25到40头/年)作基本食粮—这并不影响其复原。1990年其数量仍维持在7,800头,大约是大规模捕鲸前的41%。其他族群的情况资料较少,但估计数目已经很少,大概只有数百头。故全球数目约为8,000至9,000头。弓头鲸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件一,即“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在美国《濒危物种法》中亦属濒危。其于红皮书的数据如下:

相关

  • 哮喘喘息 、哮喘(英语:asthma,又称气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支气管痉挛(英语:bronchospasm)。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
  •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1912年发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
  • HI碘化氢(化学式HI)在常态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碘化氢在空气中不可燃,但遇潮湿空气会发烟。易溶于水并可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酸性,称氢碘酸,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
  • 主权公国联合尼德兰主权公国(荷兰语:Souvereine Vorstendom der Verëenigde Nederlanden),是一个在1813至1815年间存在的主权公国。该政权是打败拿破仑的领袖们重划欧洲势力范围时产生
  • 江崎玲于奈江崎玲于奈(日语:江崎 玲於奈/えさき れおな Esaki Reona ?,1925年3月12日-),罗马拼音Leo Esaki(レオ・エサキ),日本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 光触媒化学中,光触媒、光催化剂(photocatalyst)指的是能够加速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催化(photocatalysis)。常用的光触媒有磷化镓(GaP)、砷化镓(GaAs)等等。最广泛使用的是二
  • ISO 4缩写ISO 4(信息及文档——标题字词及出版物标题的缩写规则,英语: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ule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title words and titles of publications)是规定
  • 鲁文·里夫林鲁文·里夫林(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
  • 史丹利·米勒斯坦利·劳埃德·米勒(英语:Stanley Lloyd Miller,1930年3月7日-2007年5月20日)是一位美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以生命起源的无生源论研究而闻名,尤其是以证明有机化合物可从简单的无
  • 119年印度塞人王朝西娑多婆王朝(英语:Western Satraps)国王纳哈巴纳(英语:Nahapana)(119年-124年在位)即位,他攻击案达罗国并吞并了南拉杰普塔纳(Rajput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