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奥战争

✍ dations ◷ 2025-08-29 04:23:30 #普奥战争
布拉格条约德意志邦联:普奥战争(又名七周战争或德意志内战)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和奥地利,此战称为德意志之战(Deutscher Krieg)或兄弟之战(Bruderkrieg)。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此战是第三次独立战争。几个世纪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很多都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他们在名义上统治德意志全境,而且拥有独立统治权,但又受外国势力帮助,尤其是法国。在19世纪崛起以前,普鲁士已经是欧洲的强国之一。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德意志邦国被并入组织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奥地利领导。这时,法国在德的影响力减弱,民族主义在德兴起,德意志统一运动开始萌芽。运动的支持者提出两种统一方法:把德意志全境统一,建立大德意志,包括奥地利这个多民族帝国;或是在普鲁士领导下,建立排除奥地利,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1862年,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的首相。他马上策划统一运动,务求由普鲁士主宰小德意志。凭着普丹战争的胜利,俾斯麦引起德国人的民族意志。他借着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地的统治问题,诱发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奥地利与一些德意志邦国合作,以捍卫德意志邦联的名义,挑战普鲁士。(称为"Bundesexekution")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支持奥地利,把普鲁士当作侵略者。它们包括: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汉诺威、黑森-卡塞尔、黑森-达姆施塔特及拿骚。故此,普鲁士及其盟友是与德意志邦联对敌。一些北方的邦国支持普鲁士,包括奥尔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及布朗史维希。此外意大利与普鲁士结盟,希望夺回被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统一意大利。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帝国并没有介入战争: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之失败,俄国与奥国关系欠佳;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认为奥军会得胜,又想得到莱因河附近的领土因此并没有干预。 除此之外,法国作为与普鲁士接壤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没有介入战争。意大利王国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奥尔登堡安哈尔特公国不伦瑞克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萨克森-劳恩堡利珀亲王国施瓦茨堡-松德斯豪森瓦尔代克-皮尔蒙特不来梅汉堡吕贝克巴伐利亚王国汉诺威王国萨克森王国符腾堡王国巴登大公国黑森-达姆施塔特拿骚黑森选侯国萨克森-迈宁根罗伊斯-格赖茨绍姆堡-利珀法兰克福自由市林堡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罗伊斯-格拉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施瓦茨堡-鲁多尔施塔特普奥之战是多年未见的大陆国家战争,动用了不少曾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派上用场的科技,包括以铁路帮助运兵及以电报维持长途通讯。普军的后装枪(breech-loading rifles)德莱赛针发枪使用方便,士兵可以在找掩护时上膛;奥军用前装枪(muzzle-loading rifles),上膛时却没有掩护,实力显而易见。在战争中,普军的步枪首次使用了后镗枪,可从后方装填子弹;反观奥军当时的步枪为洛伦兹米涅步枪,子弹要从枪口装填,反应速度远不如普军士兵。主要战事发生在波希米亚。6月23日普军直抵Seidenberg至齐陶一线集结。6月26日普奥两军之间发生Hühnerwasser战役(Gefecht bei Hühnerwasser)。普军的参谋部总长老毛奇精心策划战阵,集中火力攻打奥地利。当奥军集中侵略西里西亚时,他就调军到萨克森和波西米亚,与早已在那里集结大军的普王威廉一世会合。7月3日,普军大举进攻,在克尼格雷茨战役(又称萨多瓦会战)打败奥军。奥军人数有优势,死伤人员却是普军的七倍,皆因普军装备优良、战略得宜。奥军溃不成军,不久后被迫求和。除了萨克森之外,其他邦国对战争的影响很有限。汉诺威的军队在6月27日的巴特朗根萨尔察战役击败过普军,但不久遭到大军围困而投降。普军在美因河与巴伐利亚正面交锋,在纽伦堡和法兰克福战斗。巴州的维尔茨堡被普军围困,但一直到停战前仍未投降。奥军对意军有较大的优势,在6月24日的库斯托札战役和7月20日利萨战役(利萨在今克罗地亚维斯)的海战上,都击败意军。加里波底组织意军阿尔卑斯山地猎兵,在7月21日的Bezzecca战役击溃奥军,夺得部分特伦蒂诺,向特伦托进军。8月12日,普奥两国停战,意大利政府惟有与奥国议和。根据在10月12日签订的维也纳条约,由于奥地利拒绝向意大利直接割让威尼斯,于是把威尼斯割让予法国,再由法国转交给意大利。为了避免法国或俄国干预战争,俾斯麦劝谕威廉一世迅速跟奥地利议和,不急于求成。奥军接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跟普鲁士在8月23日签订布拉格条约 (1866年)。根据条约,德意志邦联正式解散;由此,普鲁士能够在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邦联,向统一德国的目标迈进。普鲁士没有要求奥地利割地赔款,令她日后可以与奥国结盟——奥地利所惧怕的势力,反而是意大利人和斯拉夫人的民族统一主义。战后,普鲁士主宰德意志事务。在普法战争时,普鲁士激起德意志民族主义,令南部的德意志邦国与她一起抗战。最后,普鲁士打败法国,普王威廉一世登基为德国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和统一运动的胜利,令新德国成为欧陆最强的大国。普鲁士没有向奥地利要求任何割地赔款,而奥地利对意大利只需要少量的领土和赔款,导致了战后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关系变好(因为已经从德意志兄弟之间的竞争霸权关系,转变为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平等关系);但反而是奥地利和意大利矛盾升级。战争象征着德意志邦联的结束。在维持中立的国家于布拉格条约签订后各有不同遭遇:

相关

  • 3d6 4s22, 8, 14, 2蒸气压第一:762.5 kJ·mol−1 第二:1561.9 kJ·mol−1 第三:2957 kJ·mol−1 (主条目:铁的同位素铁(Iron)是一个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Fe (源自拉丁语 ferrum),原
  • 水净化水净化(英语:Water purification),是指从原水中除去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其目的是以特定的程序达到把水净化的效果,并用水作不同的用途;大多数的水都是提供人类饮用的。净化水亦可作很
  •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英语: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是粥样斑块(英语:Atheroma)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严重时视其影响的动脉所在,可能造成冠状
  • 微孢子虫纲微孢子虫(学名:Microsporidia)为罗兹菌门下的一纲。它是由孢子形成的单细胞寄生虫。目前多于一百万种微孢子虫中的1500种版命名。微孢子虫只能寄生于动物宿主。大部分的动物物
  • 生物半衰期生物半衰期(英语:Biological Half-Life)是一个物质(如代谢物、药、讯息分子、放射性核种)失去一半的药理、生理、或放射性效应所需的时间。通常这个词用来描述肝、肾或排泄过程将
  • 季风季风(又称季候风)是周期性的风,随着季节变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传统定义,非全球性季风定义)。主要发生在季风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非几内
  • 亚伦·贝克亚伦·特姆金·贝克(英语:Aaron Temkin Beck,1921年7月18日-),美国精神病医生,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的名誉教授。他是认知疗法之父,他开创性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抑
  • 性高潮控制性高潮控制(英语:Orgasm control、edging、peaking、surfing)是一种性技巧,即维持长时间的性刺激但不达到性高潮。男性进行性高潮控制时,被刺激者将长时间地直接接受性刺激。在此
  • 星系自转问题星系自转曲线(英语:Galaxy rotation curve)可以绘制成以恒星或气体的轨道速度为y轴,相对于至核心距离为x轴的图表。恒星围绕星系核心公转的速度在从星系核心开始的一个大范围的
  • 反应激活能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阿瑞尼士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