堺市

✍ dations ◷ 2025-07-02 09:42:33 #堺市

堺市(日语:堺市さかいし  */?)是位于日本大阪府中部的市,为政令指定都市,乃大阪府辖下人口及面积都名列第二的行政区划,次于大阪市。地理上位处近畿平原南部,大和川下游左岸区域,西面大阪湾,北临大阪市。其都市发展崛起于战国时代,1889年建市,2006年4月1日升格为大阪府继大阪市之后第2个政令指定都市。因为紧邻大阪市区,其白天人口低于居住人口,因此也被视为大阪的卫星城市。

堺市辖区西部为平原,沿着海岸线自古即有多条道路及铁路通过,包括纪州街道(日语:紀州街道)、熊野街道、南海本线等多条重要路线,也因此是较早形成市区的地方;沿海区域则为堺泉北临海工业地带(日语:堺泉北臨海工業地帯)。中部及东部为丘陵地形,现主要为住宅区。

据考古资料显示,此地在旧石器时代时就已有人居住,由于位于摄津国、河内国与和泉国的交界并临海,逐渐发展成为贸易港口。

“堺”的地名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正因为位于三个国交界的边境处,被称为“境”,其日文发音为“さかい”(Sakai),后来逐渐转用为相同发音的“堺”。

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乱,本地商人们为避免受到战争波及,组织了会合众(日语:会合衆)以自治的形式管理此地,并在城市的四周建立了护城河,维持堺的独立自主,不隶属任何领主,被当时来到日本的西方传教士称为像威尼斯一样的自治城市。直到织田信长崛起后才先后臣服于织田信长及丰臣秀吉,也因为丰臣秀吉决定将政治中心设在大阪,商人们被迫迁往大阪,此后堺只剩下港口的功能;而在17世纪的大阪之役中,堺也受到波及遭大火烧毁。

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幕府曾在此设立堺奉行(日语:堺奉行)负责管理,但随着商业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堺奉行也曾多次被撤除并入由大坂町奉行(日语:大坂町奉行)管理。江户时代后期一度由于发展酿造业而恢复繁荣,1868年由新政府接替江户幕府后,最初隶属大坂裁判所(大阪府的前身),但仅半年后改隶属分出新设立的堺县,直到1881年才随着堺县被并入大阪府后才成为大阪府的辖区。

1880年,日本实施郡区町村编制法(日语:郡区町村編制法),设立了行政区划堺区,1889年改实施市制后成为了堺市,此后堺开始发展纺织、制砖产业而成为工业城市,并成为阪神工业地带的一部分。

而堺市的辖区随着不断的并入周边泉北郡及南河内郡的行政区划逐渐扩大,二次大战后随着大阪的发展,更成为大阪都市圈的一部分,也成为大阪的卫星城市之一。在1996年日本实施中核市制度时,便成为第一批的中核市;2005年合并位于东侧的美原町后,人口达到升格为政令指定都市所需要80万人的门槛,因此在2006年进一步升格为政令指定都市,成为日本第15个政令指定都市,并在辖内设立堺区、中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美原区等7个行政区。

辖内有多条铁路路线通过,但全都南北向通过辖内,东西向之交通仍须仰赖巴士客运。

位于堺市的高等教育学校主要为大阪府立大学、桃山学院教育大学(日语:桃山学院教育大学)、羽衣国际大学(日语:羽衣国際大学)、太成学院大学(日语:太成学院大学),其他还有关西大学、帝冢山学院大学在堺市设有校区。

日本职棒福冈软银鹰的前身南海队在1938年成立之初,主球场即设于堺市,先后曾使用过堺大滨球场(日语:堺大浜球場)和中百舌鸟球场(日语:中百舌鳥球場),直到1948年因试行导入职业棒球地域保护権(日语:プロ野球地域保護権),南海鹰才将主场迁至大阪市。

目前以堺市为主场的职业球队有: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的大阪樱花、日本职业女子足球联赛的大阪堺樱花女子(日语:セレッソ大阪堺レディース)、排球V联赛的堺拓荒者(日语:堺ブレイザーズ)。

中心商业区

老街

堺灯塔

堺渔市

黑姫山古坟

大和川桥

马场纪念医院

相关

  • 语言灭亡语言灭亡(英语:language death、language extinction、linguistic extinction、linguicide、glottophagy)是一个影响语言社群的过程。这现象显示某项语言变体的讲者族群,相关之
  • 西澳西澳大利亚州(英语:Western Australia,缩写:WA),简称西澳,是澳大利亚联邦的一个州,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今划分为142个地方政府区域,幅员广达2,525,50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3,是面积最广
  • font color=#ffffff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font公立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中国大陆地区省部共建或省属重点
  • 赤井达郎赤井达郎(日语:赤井達郎,1927年-2017年1月7日),岐阜県中津川市人,日本历史学家、奈良教育大学名誉教授。1954年,毕业于立命馆大学(日语:立命館大学)文学部。1958年,进入院文学研究生院。
  • 欧尔班·维克托欧尔班·维克托(匈牙利语:Orbán Viktor,匈牙利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恩斯特·卡西米尔王子 (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弗雷德里克·恩斯特·卡西米尔(荷兰语:Willem Alexander Frederik Ernst Casimir;1822年5月21日-1822年10月22日),荷兰王子,荷兰国王威廉二世与安娜·巴甫洛芙娜的
  • 里亚德·布德布兹里亚德·布德布兹(法语:Ryad Boudebouz,阿拉伯语:رياض بودبوز‎;1990年2月19日-)是阿尔及利亚裔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攻击中场,现效力于法
  • 彼得·费多谢耶夫彼得·尼古拉耶维奇·费多谢耶夫(俄语: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Федосе́ев,1908年8月22日(9日)-1990年10月18日)苏联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的共产党理论家。1908年8月9日生于今皮利纳区。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高尔基师范学院;1936年毕业于莫斯科历史哲学学院研究生班;1936至1941年为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 伊姆诸战争伊姆诸战争,是台湾邹族传说中一场由伊姆诸和特富野之间因为势力竞争而爆发的战争,最后特富野社在头目雅伊布谷(邹语:Yaipuku)的策略和征帅亚扑塞欧古·姆奇那那(Yapsueongʉ muknana)的勇猛之下取得胜利,战败的伊姆诸则就此由盛转衰。伊姆诸与特富野的势力范围接壤,两社在过去便经常为了争夺猎场而爆发战争,后来在某次为了争夺壮丁人数的战役中落败后,落败的伊姆诸只能跟特富野和解,但他们一直怀恨在心,后来伊姆诸逐渐壮大,辖下的小社变多,人口也逐渐比特富野还要多后,他们便计划要报复。在某一次收获祭结束
  • 就业率就业率,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就业率为用于测量可工作年龄的人口(15岁至64岁)中雇员的比率,即就业人数与人口的比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当一个人在最近的一周内,如果在“可收获的”岗位上工作了一小时以上,即为被雇佣(英语:Employed)。就业率可衡量一个经济体创作工作岗位的能力,因此通常与失业率共同用于评估劳动雇佣市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