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 dations ◷ 2025-11-29 02:01:09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姐妹分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缩写 SCE),是两个同卵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基因材料交换。减数分裂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两两 配对,复制后,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配对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每个四分体都有2条染色体,2对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经常互相缠绕,再分开时不一定能维持染色体原来的形态和组成,有可能发生同源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这是染色单体上,也是不久之后染色体上基因重组的原因。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只是二价体中的两个同源染色体分离,但遗传物质的总量与母细胞比较并未减少;其第二次分裂的姐妹染色分体分离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在量上的减半。由于各个二价体中每一染色体向两极中任一极移动是随机的,所以,如果母细胞的染色体有n对,则子细胞虽然也有n对染色体,但染色体组合却有2n种可能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后恢复到原来的染色体数目,进而使亲代与子代间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同时,由于配子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及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的同源非姐妺染色分体片段交换,使后代有一定的变异,增加了种群的适应性并有利于演化。在高等动植物中,体细胞的增殖是透过有丝分裂来实行的;而配子的形成必须透过减数分裂或称生殖分裂才能够完成。两个子细胞核形成后,动物细胞在赤道区收缩,最后分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则在赤道面由残留的纺锤丝等物质形成赤道板,并在赤道板两侧开成细胞膜,把细胞分隔为2个子细胞,然后回复到间期的状态。 有丝分裂的特性: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并在后期均等分离,可使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完全一样的染色组成,这可保持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原核生物、低等生物的无性生殖和园艺作物的营养繁殖就是利用有丝分裂的这一特性来保持其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也称为生殖分裂,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进行连续两次分裂,因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单倍性)。通过受精作用,两性配子结合为合子,这才又恢复了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双倍性)。

相关

  • 牙龈炎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是指一种发生于牙龈组织的疾病,牙龈病病损范围限于牙龈,而不累计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牙龈病主要包括牙龈炎性损害和牙龈增生。牙龈病一般不侵犯
  • 三尖瓣三尖瓣,又称右房室瓣,是在哺乳动物心脏的右后侧,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瓣膜。其作用是阻止血液回流至右心房。
  • γ球蛋白γ球蛋白(英语:Gamma globulins,又译为丙球蛋白)是球状蛋白质的一类,通过血清蛋白质电泳分别出来,最常见的γ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抗体),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属于γ球蛋白,一些γ球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又称为成人型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全身性疾病,主要影响肾脏,但也可能会影响其他器官,如肝脏、胰腺、脑动
  • 牧地牧地在地理学上,是指由大面积天然草本植物或灌木植被覆盖,而又可供畜养或野生的草食性动物取食的地区。
  • 副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英语: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是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的治疗疾病的时候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一般都对患者的治疗不利。不良反应是药物所具有的两
  • 盎格鲁萨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英语:Anglo-Saxon) 是个统称,通常用来形容5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于大不列颠东部和南部地区,语言和种族相近的民族。 他们使用非常近似的日耳曼方言,历史
  • S02B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S02(耳科用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
  • 帕加马别迦摩(希腊语:Πέργαμος;现代土耳其语:Bergama),或称巴格门古城,是安纳托利亚古国,现在是土耳其境内贝尔加马的一处历史遗迹。别迦摩原是密细亚(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一座古希
  • 埃格斯特朗(Ångström, 简称埃,符号Å)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它不是国际制单位,但是可与国际制单位进行换算,即1 Å = 10–10 米 = 0.1纳米。一般用于原子直径、化学键长和可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