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字体

✍ dations ◷ 2025-05-15 10:47:41 #新字体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汉字结构(合体 ‧ 独体) ‧ 部件俗字 ‧ 异体字 ‧ 多音字 ‧ 通假字 ‧ 假借字隶变 ‧ 隶定 ‧ 古今字 ‧ 生僻字右文说 ‧ 同形异义词陆 ‧ 港 ‧ 台 ‧ 新 ‧  日 ‧ 琉 ‧ 朝 ‧ 越吴语字 ‧  粤语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话字客家话正音正字 ‧ 台湾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 台闽汉字(字 ‧ 词)繁体字 ‧ 简化字汉字简化方案 ‧ 二简字 ‧ 简笔字旧字体 ‧ 新字体 ‧ 扩张新字体 当用汉字 ‧ 常用汉字 ‧ 同音汉字书写规则韩国国字 ‧ 朝鲜汉字 ‧ 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合文 ‧ 女书 ‧ 则天文字 ‧ 闽南借音字 ‧ 注音符号 喃字 ‧ 岱喃字 ‧ 假名(万叶 ‧ 平 ‧ 片) 口诀 ‧ 吏读 ‧ 乡札 ‧ 韩国国字 ‧ 西夏文 方块侗字 ‧ 古壮字 ‧ 僰文 ‧ 傈僳竹书 ‧ 仡佬字音读 ‧ 朝鲜汉字音古汉越语 ‧ 喃音 ‧ 汉越音新字体是日本在1923年制定的《常用汉字表》、1946年公布《当用汉字表》至今,日本社会通行的汉字字体,其简化程度总体而言不如中国大陆的简化字,言部、金部、糸部等常用部首没有简化。日本的“字体”与中文的“字形”是同一个概念。 在日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新字体,但政府并未宣布废止旧字体,在专有名词等很多场合中,旧字体仍可使用。新字体多为略字(即民间常用的简笔字),但亦有少数增添笔画的情况,如“.mw-parser-output .jis2004font{font-family:"源ノ角ゴシック JP Normal","源ノ角ゴシック JP","Source Han Sans Normal","Source Han Sans","NotoSansJP-DemiLight","Noto Sans CJK JP DemiLight","ヒラギノ角ゴ ProN W3","ヒラギノ角ゴ ProN","Hiragino Kaku Gothic ProN","メイリオ",Meiryo,"新ゴ Pr6N R","A-OTF 新ゴ Pr6N R","小塚ゴシック Pr6N M","IPAexゴシック","Takaoゴシック","XANO明朝U32","XANO明朝","和田研中丸ゴシック2004絵文字","和田研中丸ゴシック2004ARIB","和田研中丸ゴシック2004P4","和田研細丸ゴシック2004絵文字","和田研細丸ゴシック2004ARIB","和田研細丸ゴシック2004P4","和田研細丸ゴシックProN",YOzFont04,"IPA Pゴシック","Yu Gothic UI","Meiryo UI","MS Pゴシック";font-feature-settings:"jp04"1}歩(步)”“晩(晚)”。日本是一个长期使用汉字的非汉语系国家,由于汉字学之不易,因此民间底层长期流行一些简笔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主张侵略一派认为汉字过多不利学习,主张完全废除汉字。但因为日文假名只能表音,而日文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吸收的具有表意功能的汉字一旦彻底废除,会形成大量同音词,对阅读和理解没有断词的日文造成困难,因此汉字最终得以留存,仅进行了一些简化。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了《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131个采用新字体,原写法则被称作旧字体(日语:旧字体〔舊字體〕/きゅうじたい Kyūjitai)。1981年10月1日,《常用汉字表》代替《当用汉字表》,收录1945字,其中新字体355个。后来发布的《人名用汉字表》收11新字;《表外汉字字体表》收22新字,共388字。(《人名用汉字表》数次修订后,新字体数量增至19个;《改定常用汉字表》亦新收录了一些新字体,故目前已经不止388个。)但这三百余个仅是日本政府公布的新旧字体对照,并不代表学术界使用的,譬如《人名用汉字表》中的“聡”,在字典中为“聰”的新字体,但《人名用汉字表》中,只有新字体“聡”。而且很多旧字体尚未收录至Unicode编码。如果以字典的新旧字体对应来看,新旧字体要多于389字,学术界中《大汉和辞典》等书籍则更为专业。新字体中,字形与港澳台取字相同的有“為”、“併”等字。而与中国大陆的规范汉字相同的有“万”、“医”、“会”、“学”、“礼”、“昼”、“独”、“争”、“国”、“党”、“乱”等;差不多相同的有“恋(恋)”、“画(画)”、“浅(浅)”、“鉄(铁)”、“変(变)”、“辺(边)”、“圧(压)”、“庁(厅)”、“継(继)”等,其中“恋(恋)”、“画(画)”、“浅(浅)”、“将(将)”等与简化字拥有相同的Unicode编码。也有与中文汉字完全不像的,如“図(圖、图)”、“糸(絲、丝)”。基本上,采中、日典籍或约定俗成的俗字。例:図(圖)、観(觀)、昼(晝)、寿(壽)、桜(櫻)等。例:体(體)、関(關)、広(廣)、円(圓)、区(區)等。一个汉字有多种写法的,取一个为正字。例如:“島”“嶋”“嶌”统一作“島”(本字为“㠀”)等。将繁复的声符替换为较简单的。例如借中文死字“囲”为“圍”,原来的声符是“韋”,发音为“い”,替换成同音的“井”(不过,这里的“韋”是音读,“井”是训读)。例:応(應)、芸(藝)、声(聲)、医(醫)、糸(絲)、号(號)、虫(蟲)、涙(淚)、者(者)等。亦有少数增添笔画的情况,例:歩(步)、頻(頻)等。采俗字简化后,一些汉字的部首发生了变化,例如,原本从“鬥”的“鬪”字简化为“闘”后改从“門”。另外,“聲”(耳部)、“醫”(酉部)等字简化时,原来的部首被删除,变成“声”(士部)、“医”(匚部)。例如,“區”已简化“区”,“驅”“樞”同样简化作“駆”“枢”。类推简化一般限于《常用汉字表》,类推简化产生的《常用汉字表》外的新字体称作“扩张新字体”,例如“鴎”。有些新字体被简化到被另一个原本无关联的字,与中文简化字的合并简化类似。如:注:《改定常用汉字表》中新加入的汉字以下划线标出。注:《人名用汉字表》没有区分旧字体和异体字,此处一并列出。注:由于国语审议会(日语:国語審議会)确定了“表外汉字使用传统字形”的原则,《表外汉字字体表》收录的新字体是“简易惯用字体”,旧字体是“印刷标准字体”。

相关

  • NSK萨格勒布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克罗地亚语:Nacionalna i sveučilišna knjižnica u Zagrebu,原称Nacionalna i sveučilišna biblioteka u Zagrebu)是克罗地亚的国家图书馆,也是萨
  •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英语:lymphocyte),也称淋巴球,为白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直径6—8微米;在人体约占白细胞的20—30%,圆形细胞核,细胞质很少。某些疾病可以影响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减,如患肺结核
  • 超氧化物超氧化物(英语:Superoxide)是含有超氧离子(超氧根离子,O2−)的一类化合物,是氧气分子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超氧离子是一个自由基,一个氧原子带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与氧
  • 蟠尾丝虫症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
  • 抵抗力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感质在哲学中,感质(英语:Qualia,/ˈkwɑːliə/或/ˈkweɪliə/;单数形式: Quale)的定义是主观意识经验的独立存在性和唯一性。Qualia这个词源自拉丁语中的形容词quālis'(拉丁语发音:.m
  • 额窦额窦位于眉弓,极少对称,且在其之间的鼻中隔也时常会遍向中线的某一侧。额窦平均的尺寸如下:长 3 公分、宽 2.5 公分、厚 2.5 公分。各个额窦都会经由穿过筛骨迷路前端的额鼻管
  • 脊椎骨脊柱(拉丁语:Columna vertebralis、英语:vertebral column、backbone、spine)是脊椎动物位于背侧的支撑性中轴骨骼。人类的脊柱由23-24块脊椎骨(拉丁语:Vertebrae)和中间起缓冲作用
  • 熟语熟语,又称习语(idiom),是由词或语素(外语单音节,汉语单字一音)构成的常用而定型的现成语句,是大于词的语文单位,但又具有词的特性。熟语是短语或句子,但又与一般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短
  • DingbatDingbats,俗称杂锦字体,本来是印刷品之中使用的装饰及图形符号。在计算机被用来制作印刷刊物后,印刷业界便制造了各种杂锦字体,最著名的是Adobe的Zapf Dingbats字体。微软于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