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醇

✍ dations ◷ 2025-04-02 16:06:42 #乳糖醇
乳糖醇(英语:Lactitol)是一种糖醇,可当作食品添加剂或泻药。其具有相对于蔗糖大约40%的甜度,热量也不高,可以在食品中作为甜味剂代替砂糖,或是乳化剂及增稠剂,在医疗方面亦能当作泻药。乳糖醇在大自然中不存在,必须透过人工加压、氢化乳糖得到。乳糖的葡萄糖部分被还原成山梨醇,但是糖苷键没有断裂。1920年代第一次由从乳清中取得的乳糖制成,并于80年代开始应用在食品中,现在主要由Purac Biochem和杜邦化工旗下的Danisco(英语:Danisco)两家制造商生产。乳糖醇有甜味、没有余韵,和木糖醇等糖醇一样被运用在各式各样的低热量或低脂食品,良好的稳定性让它在烘焙界受到较多欢迎。无添加砂糖的糖果、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食物都可以添加,但是价格昂贵所以用量通常不多。作为一种益生元,乳糖醇能被益生菌利用,进而维护大肠健康。由于人体对其吸收不佳,不同于一般碳水化合物每公克能提供4大卡(17千焦)的热量,乳糖醇只能提供2.4大卡(10千焦)。乳糖醇被列为某些处方药的赋形剂,像是Adderall。因为不易被人体吸收,乳糖醇到达大肠后改变肠中的渗透压,利用渗透作用使水分进入其中并使内容物软化、增大和刺激肠蠕动,所以其为能治疗或预防便秘的泻药。商标名有Importal、舒必通等。乳糖醇一水合物亦能够和洋车前子壳(Ispaghula husk)合用,用以改善便秘、较轻微的高胆固醇血症或大肠激躁症。乳糖醇、赤藻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甘露醇和麦芽糖醇等皆属于糖醇,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糖醇归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被批准添加在食品当中。口腔里的细菌难以代谢乳糖醇,而且它的升糖指数低,被认为不会导致龋齿或明显增加血糖。乳糖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如同大部分的糖醇(赤藻糖醇除外),乳糖醇对任何摄取它的人都可能导致痉挛、胃肠气胀和渗透性腹泻。这是因为人类的上部胃肠道缺乏合适的β-半乳糖苷酶,使得大部分被摄取的的乳糖醇到达大肠,在那里它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分解并增加肠内水分。有相关身体状况的人应在摄取前咨询医师或营养师。1983年起,乳糖醇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一日可接受摄取量,因为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英语:JECFA)认为其在一般的摄取情况下不会有健康危害。欧盟的食品科学委员会(英语:Scientific Committee on Food)发现一日摄取控制在20至30公克内较不容易产生问题。

相关

  • 婴儿婴儿是指刚出生的儿童,是人类一生的第一阶段。根据《说文解字》所述,婴儿的“婴”字本意为女性的颈部饰物,后引申解作为抱在胸前哺乳之初生儿。而婴儿的英文“infant”源于拉丁
  • 脑细胞脑细胞(英语:Brain Cell)是构成脑的多种细胞的通称,目前最新科学期刊表示,脑细胞约有860亿个。脑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负责处理和储存与脑功能相关的信息。
  • Rheumatology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风湿病学或称风湿病专科(英语:Rheumatol
  •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法语:La nitrification)是一个生物用氧气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作用。将氨降解为亚硝酸盐的步骤常常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硝化作用是土壤
  • 济安·贝尼尼吉安·洛伦佐·贝尼尼(意大利语:Gian Lorenzo Bernini;又名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主
  • 法兰西岛法兰西岛(法语:Île-de-France)是法国本土13个大区之一,也是法国首都巴黎的首都圈。其以巴黎为中心,包括巴黎省(75省),上塞纳省(92省),塞纳-圣但尼省(93省),瓦勒德马恩省(94省),塞纳-马恩省(77
  • 转化因子转型(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化,即细胞通过摄取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而发生遗传学改变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受体菌只有处在感受态时才能够摄
  •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华夏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之总称。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申子、韩非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春秋后期已出现颇
  • 卢拉赫卢拉赫王(中世纪盖尔语:Lulach mac Gille Coemgáin;Modern Gaelic: Lughlagh mac Gille Chomghain,英语化简称:Lulach,早于1033年 - 1058年3月17日),被以绰号称作“不幸王”(中世纪
  • 末日论末世论或末日论(英语:Eschatology)是研究历史终结及其相关方面的哲学或者神学理论,神学上的末世论一般关心人类社会的终结以及如何终结等问题,而哲学上的末世论则可能着眼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