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芬莱

✍ dations ◷ 2025-10-29 14:44:08 #卡洛斯·芬莱
卡洛斯·胡安·芬莱(Carlos Juan Finlay,1833年12月3日-1915年8月20日),古巴医生和科学家,公认的黄热病研究先驱。芬莱具有法国和苏格兰血统,他出生在古巴的卡马圭市,其本名原是“胡安·卡洛斯·芬莱·伊巴雷斯”。后来,他更名为“卡洛斯·胡安”。1853年,他入读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杰斐逊医学院,并于1855年毕业后在哈瓦那、巴黎完成了学习。这之后,他定居哈瓦那并开展了医疗实践。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芬莱开始了他的工作,并在1900年时取得突出成果。他是第一个在1881年时论证蚊子是黄热病之媒介物的人:蚊子叮咬一个病人后还能不断地叮咬其他人,由此导致健康人被感染。一年之后,芬莱确认黑斑蚊属的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者。随后,根据他的理论,他建议人们控制蚊子数量以制约疾病的扩散。20年后,即1900年,沃特·瑞德委员会(Walter Reed Commission)证实了芬莱的假设和他的详尽的证明。芬莱随后成为古巴的首席卫生官(1902年-1909年)。尽管瑞德医生因“打败”黄热病而在历史书中得到许多赞扬,他还是将其归功于芬莱医生,说是芬莱发现了传播黄热病的媒介,以及由此带来的控制该病扩散的可能。瑞德医生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芬莱的论文,他还在其私人信件中给予芬莱以应有的名誉。1900年,古巴的一位医生兼美国军官罗纳德·伍德(Leonard Wood)将军说道:“对芬莱医生医学原理的证实,是自从爱德华·詹纳发现(天花)疫苗后,医学领域的最伟大的进步。”1903年,美国政府开始了建设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在此之前,每年都有大约百分之十的劳动力因疟疾和黄热病而丧失,而芬莱的发现减少了蚊媒疾病的传染事件和大范围的扩散,有力地推动了该工程的建设。在如今的古巴马里亚瑙区有一个注射器形状的称作“方尖碑”(El Obelisco)的纪念碑,即是为了纪念芬莱先生的。此外,古巴政府在1981年时发行了有关芬莱的纪念邮票。在巴拿马城海湾前(他在运河之旁创造了可能),也矗立着一座芬莱的塑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颁发“卡洛斯·芬莱微生物奖”以纪念他。芬莱是哈瓦那皇家科学学会的成员。他能流利地使用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及英语,还能读懂拉丁文。他兴趣广泛,写了各种各样学科不同的文章,比如麻风、霍乱、重力以及植物疾病。然而,他的主要兴趣仍是黄热病,他也是有关这种疾病的四十篇文章的作者。他认为中间宿主是疾病的肇因,这个理论被人嘲笑了许多年。他是一位仁爱者,常常接诊许多付不起医疗费用的病人。正是由于他的工作,芬莱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7次。1908年,他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15年8月,芬莱在古巴哈瓦那的家里因中风去世。

相关

  • 猕猴见内文猕猴(学名:Macaca),猴科的一属,是亚洲和北非地区最常见的一类猴,也称为猢狲。猕猴也常被用于进行各种医学试验。
  • 科技美国科技美国的科学技术一直以强大在世界上著称,人类史上很多重要的发明,包括白炽灯、轧棉机、通用零件、生产线等都是源自美国,美国第一个研究出了原子弹,在冷战期间实行阿波罗
  • 胸腺胸腺是动物的初级淋巴器官。人体内的其中一种腺体,部分骨髓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在此成熟。胸腺在人体内的胸骨上端,左右两肺叶之间,甲状腺下方,由两叶不对称的淡红色或略带黄色的
  • 沥青沥青,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它们多会以柏油或焦油的形态存在。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
  • 狄俄倪索斯剧场狄俄倪索斯剧场(Theatre of Dionysus)是希腊雅典的一个露天剧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之一。在节日,会在此表演戏剧,献给葡萄酒和农业之神,戏剧的保护神狄俄倪索斯。它常会与
  • 以色列地以色列地,亦即是迦南地,大致对应于由南地中海东部包围的区域的名字。圣经中,宗教和历史的术语包括迦南地,应许之地,圣地,相当于今日的巴勒斯坦地区。这一领土的界限的定义圣经章节
  • яЯ, я(称呼为 ja)是一个西里尔字母。Я 是俄语、白俄罗斯语和保加利亚语最后一个字母。Я 在俄语亦是代名词“我”的意思。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称“Я是最后一个字母”是用来教
  • 冷泉港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缩写CSHL),又译为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是一个非营利的私人科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位于美国纽约州长岛上的冷泉港,此机构的研究对象包
  • 傍人(属)傍人,是人族下的傍人属(学名:Paranthropus),是双足行走的史前人科成员,可能是由南方古猿演化而来。傍人曾经被分类为南猿属之中的粗壮型南猿。所有的傍人物种都是双足行走的,而大部
  • 环氧丙醇缩水甘油,分子式C3H6O2。无色几乎无臭液体。与水、低碳醇、乙醚、氯仿、苯、甲苯混溶,部分溶于四氯乙烯、二甲苯、1,1,1-三氯乙烷,几乎不溶于脂肪烃和脂环烃。可通过皮肤吸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