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那

✍ dations ◷ 2025-05-16 07:58:22 #瓦尔那
瓦尔那(梵语:वर्ण,转写:Varṇa)是印度教经典中解释种姓制度的概念,其内涵主要见于《摩奴法典》与《瞿昙法经》等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在该制度中主要指四种不同的阶层,经典中根据一些原则区分四种阶层,并明确规范彼此的义务与权利。实际社会中,种姓并非依据该理论的规范划分,因此不能将瓦尔那理论与种姓制度画上等号。即使如此,瓦尔那理论仍被应用在近代的实际社会之中,成为许多种姓抬昇其地位的论述手段,因此瓦尔那理论仍然有其解释上的效力与合理性。瓦尔那是梵语词varṇa वर्ण的音译。这个术语派生自词根vṛ,其含义是包盖(to cover)或封装(to envelop,可比较于vṛtra)。在《梨俱吠陀》中,这个术语可以意味着:“人的种类、部落、等级、行业”,特别是表达了在雅利安人和达萨人之间的对立。这些早期婆罗门所著的经典中刻意忽略贱民不提(这些人最早称为被拒斥的首陀罗),主张将所有的种姓划分成四种瓦尔那。这四种瓦尔那同样以婆罗门为首,并借由职能与权利的划分,构成一严谨的阶序:文字学家乔治·杜梅吉尔认为,瓦尔那阶序并非依由上而下排列的顺序,而是由一系列的二分关系所构成:先是首陀罗被排除在外,其他三个瓦尔那构成一组,即再生族(twice-born,能举行成年礼的瓦尔那);再生族排除吠舍,由婆罗门与刹帝利构成拥有“统治一切生物权力”的一组;最后婆罗门独自拥有三种特权,即传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杜蒙根据上述原则进一步补充,认为瓦尔那阶序刻意排除贱民就如同上述的二分关系。换言之,整个瓦尔那阶序的分类关系大致如下:根据上述的架构,可以理解到瓦尔那实际上是一套分类体系,而非具有实质内涵的规范架构。透过瓦尔那可以得知早期婆罗门心目中的理想种姓制度为何,却无法真正了解种姓制度实际运作的情形。

相关

  • 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是空气由鼻或口到肺的肺气泡之间的通道,而分支下层不再包含软骨或腺体。小支气管是支气管的分支。小支气管具有微丝血管。Template:Lower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
  • 变形虫门变形虫门是一类似变形虫的(amoeboid)原生生物。变形虫门的多数物种靠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而移动。伪足类似于手指形状、边缘是钝的,所以称作lobopodia,直译为钝的伪足. 大多数是
  • 黑格尔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是一名德国哲学家。其时代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
  • 契丹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而目前居住中国东北的达斡尔族可认定为契丹人直
  • 纪念品纪念品是为了保存记忆而取得的物品。在旅行时购买或收集并带回家中的任何物品,只要有纪念意义,都算是纪念品。纪念品本身可能有价值和其他用途,也可能只有纪念功能。如果纪念品
  •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彼得罗·亚历山德罗·加斯帕雷·斯卡拉蒂(意大利语:Pietro Alessandro Gaspare Scarlatti,1660年5月2日-1725年10月24日),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作曲家,以歌剧和室内康塔塔而闻名。亚历
  • 生质燃料生物燃料(英语:Biofuel)、生质燃料或生态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而成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生物质可以用三种不同的转化方法转化为易于利用、含有能量的物质,包含:热转化,化学
  • 轮藻纲轮藻纲(Charophyceae)是绿藻中的一个分类,但它的分类地位仍有争议。有些植物学家认为可以将轮藻门和绿藻门纳入植物界中,但有些植物学家认为轮藻纲被编入绿藻门、链形植物门,或是
  • 热核反应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或聚变反应,是指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极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在此过程中,物质没有守恒,因为有一部分正在聚变的原
  • 曲棍球曲棍球自1908年伦敦奥运会起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当时只有男子项目。1924年巴黎奥运会由于曲棍球没有国际化的管理架构而取消了该项比赛。同年国际曲棍球总会成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