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平原

✍ dations ◷ 2025-08-10 19:06:45 #彰化平原
彰化平原,亦称为彰化隆起海岸平原,台湾在中部地区的一处平原,位于彰化县北半部,为清水平原在南方之延长。其位置是东临八卦台地,西面台湾海峡,北接清水平原、大肚台地,南以旧浊水溪(下游称麦屿厝溪)为界,与浊水溪冲积平原相望。宽度约在12-15公里,面积与高度逐渐向南递增,直到田中便达到45米之高,南北也达到40公里之长。除东缘被八卦台地挟带堆积物于山麓,其余全境是为现代冲积层所掩覆。范围涵盖和美、伸港、线西、鹿港、秀水、田尾、永靖、埔心等地之全境,以及彰化、花坛、大村、员林、社头、田中等地西半部的平原亦属之,然而在福兴、埔盐、溪湖、北斗恰为与浊水溪冲积平原的交界地带,仅一部分平原是属之。彰化平原的开发早在台湾清治时期的康熙年间即已相当发达,漳、泉、粤籍移民陆续抵台,开发集中于当时水源较为充足的八卦山麓。康熙末年(1709年),泉州人施世榜引浊水溪水开凿“施厝圳”(八堡圳),彰化平原水利大兴,开垦面积大增,移民随之倍数成长,清雍正年间即形成“员林仔街”,即今日的员林市。之后移民于1738年(乾隆3年)于今天的北斗镇建立了“东螺街”,当时称为“东螺西堡”。彰化平原年降雨量约1,500至2,00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的5月至8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干季时农业仰赖灌溉。由于彰化县在北方有大肚溪切割,自乌日水隙离开台中盆地后,将河砂堆积于大肚台地、八卦台地之前缘;但在南方却深受浊水溪影响,历史上有数百年记录河道数次变迁,网流自扇端以上发达,下游则呈放射状水路,从最北之洋子厝溪至最南之北港溪皆是,加上输砂量高于台湾其它各大河流,促使彰化县有大部分平原是今日旧浊水溪所冲积而成,这也是彰化平原的面积会大于清水平原最主要的原因。在彰化平原之西北境沿海有一新生地,为发展经济而建设的彰滨工业区,由于开发不当才造成突堤效应,对海岸地形带来很大的改变,北面堆积大量海砂,南面反被侵蚀海岸,形成陆地是一岸进一岸退的差异地貌。彰化平原北狭南宽,东南往西北倾斜,八卦台地南北向列在平原东侧,平原上水系纵横交错,是农业发展的优良地区。地面水资源主要有浊水溪和大肚溪,其中大肚溪下游有福马圳及东西一圳、东西二圳及东西三圳等,而浊水溪下游冲积扇则有八堡圳及莿仔埤圳,浊水溪水源占彰化平原灌溉量达82%,而八堡圳就占了其中的55%,可知浊水溪水源对于彰化平原的农业相当重要。

相关

  • 收缩收缩指的可能是:
  • 神经退化障碍神经退化障碍(英语: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又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 (死亡) 的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有不同
  • 苏胥如塔妙闻(梵语:सुश्रुत,音译为苏胥如塔、苏士鲁塔)仙人,生活于约前7世纪到前6世纪的古印度外科医生,阿育吠陀学者,《妙闻本集(印地语:सुश्रुत संहिता)》的主要作者。
  • 聚合板块边缘聚合性板块边缘(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 / 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又译大陆汇聚带、聚合性板块边界、破坏性板块边界),顾名思义,是指边界两旁板块相移近之处。其动力源自
  • 拉丁化罗马化(英语: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称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语言学中将不是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转换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
  • 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给称为“西方经济学家
  • 可塑剂塑化剂(英语:Plasticizer),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塑胶添加剂)、混凝土、干壁材料、水泥、胶粘剂与石膏等等。同
  • 电子报电子报,一般是指藉互联网发送传播的报纸;因此,在华语世界中,“电子报”可以是指数字化的即时传播媒体,也可以是社群或商家借着邮寄清单技术发送给其相关对象的数位通讯刊物。
  • 高压氧疗高压氧治疗,或简称高压氧,英文: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 ,乃医学上利用高压的氧气来提供治疗的方式。高压氧治疗利用了几个原理:高压氧最主要的治疗适应症包括:以上除一
  • 踢牙老奶奶踢牙老奶奶是一句产生自网络社群的流行语,也称为踢牙老妪,主要流行于2002年底至2003年间。语源来自“台湾英宝格股份有限公司”(Atari Taiwan Limited)于2002年11月30日于台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