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节料理

✍ dations ◷ 2025-11-12 09:38:55 #御节料理

御节料理 (日式年菜)是日本在节日时所做的特殊料理,特别是在过年时的主要料理,所以又称正月料理,通常也只说“御節、おせち”即可。

在日本有人日(人日、じんじつ)、上巳节(上巳、じょうし)、端午节(端午、たんご)、七夕(七夕、たなばた)、重阳节(重陽、ちょうよう)等五大节日,在这些日子都有推出御节料理的习惯,意指五谷丰收,全家平安健康的祈福。

御节本来是指一些季节(节气)转换时的主要节日。这些节日会有些庆祝活动与庆祝的料理,日本人将这些料理当作是个幸运的缘起(えんぎ、Engi),所以这些为了庆典而做的食膳就叫做“御节料理”。

日本的过年(明治维新前为天保历正月初一,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1月1日),是自古以来认为要呼唤已回到山里的田神(守护稻田使其丰收之神)所要庆祝的重大节庆。在现代还保有一般的风俗习惯之固定庆典只剩下过年。所以,在现代御节料理已大多是指会在除夕都先做好,为了跨年后的正月料理而已。

相关

  • 尿路感染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也称为急性膀胱炎或膀胱感染,是一种会影响到部分泌尿道的感染。泌尿道分为上、下泌尿道,感染部位不同对应到不同疾病名称:当影响到下泌尿
  • 姚建铨姚建铨(1939年1月29日-),江苏无锡人,生于上海,中国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1957年由苏州中学考入天津大学精仪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天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爱德华·孟克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 周,在中国历史上可以指:周也可能是指:
  • 频哪醇偶联反应频哪醇偶联反应,又称醛酮的双分子还原偶联,是一种通过醛或酮分子的羰基在电子供体的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反应,形成新碳-碳共价键的有机反应,反应产物为邻二醇。反应名称取自反应丙酮
  • 傅立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法语:Transformation de Fourier、英语:Fourier transform)是一种线性积分变换,用于信号在时域(或空域)和频域之间的变换,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许多应用。因其基本思想首
  • 二磷酸腺苷核糖二磷酸腺苷核糖(英语: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或ADP-ribose,ADP-核糖)是一个由ADP的另一个磷酸基团再与核糖结合而形成的分子,可结合并激活TRPM2离子通道。
  • 东南季风东南季风,属季风亚洲中的一个季风。盛行于一带,为风向东南的夏季季风。亚洲内陆于夏季时,地面接受太阳热量后,温度迅速增高,形成一广大的低压区,使得太平洋上之空气吹向陆地,这种气
  • 鼓浪屿公共租界鼓浪屿公共租界是中国在清末到民国时期的2个公共租界之一(另外一个公共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占领了鼓浪屿岛,直到1845年才撤军。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
  • 苏珊·安东尼纪念币苏珊·安东尼一美元硬币(英语:Susan B. Anthony dollar)是1979至1981年间出产的一种1美元硬币,1981年时因公众反响不佳而停产,1999年又再度生产。这种硬币的诞生是为取代过于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