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卫像
✍ dations ◷ 2025-04-24 20:22:35 #大卫像
大卫像(英语:David)是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于1501年至1504年雕成。雕像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裸体,高5.17米,重约6吨。用以表现圣经中的犹太英雄大卫王。原作目前置放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每年都会吸引约120万人前去参观。雕刻工程从1464年开始。雕刻家多那太罗签约完成一座大卫像,作为旧约中的12个英雄雕像群的一部分。他在一块阿尔卑斯山卡拉拉采石场出产的白色大理石上刻出了下肢、躯干和衣着的大概形状,很有可能在两腿间打了个洞。但不知为何,他没有继续雕刻下去,1466年,多纳泰罗去世,留下了未完成的雕像。1501年,当局决定再找一位艺术家完成这件作品。26岁的米开朗基罗被选中,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这项工作。1504年一月,雕像快完成的时候,人们对雕像的放置地点进行了讨论,原计划放在教堂顶楼,但雕像的美丽使人震惊,最终人们决定将其置于佛罗伦萨的市政厅旧宫入口,取代多纳泰罗的一尊铜像,以代表弗洛伦萨不畏强权的精神。40个人花费四天时间将它从工作室移到市政厅入口。1873年,为保护雕像,大卫像被转移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内。1910年在雕像原址放了一个大卫像复制品。在佛罗伦萨,后继者共复制有二尊大卫像摆放在公众场所展出,一尊是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央,另一尊在市政厅的大门前。1991年一个疯子用藏在大衣里的锤子损坏了雕像的左脚脚趾,然后就被控制住,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早期大卫像的裸露曾引起争议,被穿上28片铜制无花果树叶来遮羞。雕像也曾经被贴上金箔叶子,头上戴有金质花环,这些装饰后来都遗失了。以前的艺术家雕描述的大卫多表现他割下歌利亚的头,取得胜利的情景。但学者一般认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描绘了战斗之前的大卫。雕像面色坚毅,头部左转,颈部的筋凸起,似乎正在准备战斗。他的上唇和鼻子附近的肌肉紧绷,眼睛全神贯注地望着远方。静脉从他下垂的右手上凸起,但他的身体确实放松的姿态,重量都放在右腿上,右手拿石头,左手前曲,将机弦搭在左肩上。他面色的紧张和姿态放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明他刚做出战斗的决定,却还未踏上战场。曾经被人说是一块失败的石头,眼睛大略成爱心型。雕像的上半身,尤其是头和左手和正常人体比例比偏大,这很可能是因为雕像最初要放在屋顶,雕像上部要放大,以便从下方欣赏。和雕像的高度相比,雕像的前后宽度很窄,这也许和大理石最初的形状有关。
相关
- 色素色素(英语:pigment),有时称颜料,是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色素之所以会显示出颜色,在于它们能够反射或吸收某些波长的可见光的颜色。白光在光学频谱大约是混合了从375纳米到780
- GM-CSFn/an/an/an/an/an/an/an/an/an/a结构 / ECOD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又名集落刺激因子2(colony-stimulating fa
- 墨西哥墨西哥合众国(西班牙语: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聆听 帮助·信息)(英文:United States of Mexico ),通称墨西哥(西班牙语:México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 东京都东京都(日语:東京都/とうきょうと Tōkyō to */?)是位于日本关东地方的一级行政区,与道、府、县同属日本第一级行政区划(广域地方公共团体(日语:地方公共団体)),为实际上的日本首都
- 逻辑学家逻辑学家是学术研究主题为逻辑学的哲学家,数学家或其他人。下面按姓氏的英语的字母顺序列出著名的逻辑学家。
- 心血运动论《心血运动论》(拉丁语: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全称《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是英国生理学家、胚胎学家威廉·哈维于1
- 赫希-蔡斯实验赫雪-蔡司实验(英语:Hershey-Chase experiment)是阿弗雷德·赫希与玛莎·蔡斯在1952年所主导,利用T2噬菌体(T2 phage)与细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学实验。此实验确认了DNA在噬菌体以及
- 埃卡瑞丁埃卡瑞丁(Icaridin),别名派卡瑞丁(Picaridin)、KBR 3023,它在INCI的名称是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hydroxyethyl isobutyl piperidine carboxylate),学名是2-(2-羟乙基)哌啶-1-羧酸仲丁
- 吕梁构造期吕梁构造期,简称吕梁期,是古元古代(25-18亿年前)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因为吕梁运动在山西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与此
- 舒伦克瓶舒伦克瓶(英语:Schlenk flask),也称舒仑克管(英语:Schlenk tube),是一种由德国化学家威廉·舒仑克发明的可用于需要隔绝空气的化学反应的反应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