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

✍ dations ◷ 2025-04-26 12:32:48 #地雷
地雷是一种放置或埋在地下的爆裂物,经常被用来杀伤经过的敌方人员或车辆,是一种被动式的陆战军事武器。人类最早使用这类被动性杀伤武器的纪录,可回溯到在中国的宋朝,在一次城池攻防战中,防御的宋兵用埋好的爆炸物抵抗蒙古人。明朝时期(据说为名将戚继光在北方防御俺答所发明),地雷被大量使用。著名的《火龙经》即编写,出版于明朝。在西方,直到16世纪开始使用地雷。地雷在战争中被用来阻碍对方的军队前进,让防守一方能以更少的兵力扼守通道。由于埋下的地雷在战争之后会继续杀害无辜的平民,现时已有144个国家禁止使用及拥有反步兵地雷。但是一些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芬兰等仍然没有禁止地雷的使用。地雷按种类可分为杀伤人员的反步兵地雷(人员杀伤雷),和破坏车辆的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通常由人员的脚造成的压力引爆,但亦有以线索引爆的诡雷。反坦克雷通常可以被磁力引爆。最先进的反坦克雷更能感应辨认敌我。有些地雷同时会被倾侧或按压所引爆,以增加对方扫雷的难度。地雷的设计尽量减少使用金属,以避过金属探测器的发现。地雷的价格非常便宜,反步兵地雷大小如手掌,以塑胶制造,内藏的炸药足以炸断人员的脚掌,不能以爆破方式排除。每个造价只为3美元左右。地雷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布置,例如以火炮在数公里外布置,由直升机、飞机或巡航导弹空投,由装甲车投掷。最常见的做法则是由专门布雷的人员人手掩埋。人手布的雷非常难被发现,多数的反步兵雷场会同时布有反坦克雷,以防对方以装甲扫雷。布雷速度快,容易,需要的价格成本亦很低。相反,扫雷不但成本甚高,而且难度大,需时很长,亦非常危险。常见的扫雷办法包括有:当发现地雷后,排雷的方法有:排雷服排雷鞋装有滚动转轮,以铁链鞭打地面排雷的M4A4除雷机器人与克莱莫人员杀伤雷正确来说,反步兵地雷应该是“反人员地雷”。在战争过后遗留下来的反人员地雷所杀伤的平民,比它们在战争中所杀的步兵还要多。据统计,单在柬埔寨战后便有35,000人被地雷炸断脚而被迫截肢。排除地雷不但危险,需时很长而且昂贵。埋有地雷的土地长时间不能使用,影响当地人的生计。一般而言,经济上较贫困的国家根本不可能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排雷工作。1999年生效的渥太华条约禁止生产、发展、使用、储存及买卖反人员地雷。至2004年有152个国家签署,144国通过。但在主要国家中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拥有大量地雷的国家没有签署该条约,英国、法国、日本、瑞典等签署国则根据条约规定保留数千至一万多枚地雷作研究反雷技术之用。中国目前并非渥太华公约缔结国,但中国官方称:“中方认同公约的宗旨和目标,赞赏公约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近年来,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公约历次缔约国会议和相关活动,并自2005年起对联大‘《渥太华禁雷公约》的执行’决议案投赞成票,体现了中国对公约的积极态度。”该公约于1981年4月开放签署,并于1983年12月2日开始生效。到2002年12月已有90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常规武器公约》第二议定书主要针对地雷、诱杀装置和其他装置的陆上使用,其中包括为封锁水滩、水道渡口或河流渡口而布设的地雷,但不适用于海洋或内陆水道中反舰船雷的使用。中国政府1981年9月14日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该公约,1982年4月7日交存批准书,1983年12月2日对中国生效。但同时指出:公约没有规定对违约行为进行监督和核查,这影响了公约的约束力;有关《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水雷)饵雷或其他装置的议定书》并未体现既能严格限制侵略国在他国领土上使用此类武器,同时又充分保障被侵略国采取必要的自卫手段的权利;《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武器议定书》没有提到对战斗人员限制使用。此外,公约及议定书的中文本的文字被认为不够精确和通顺。对这些不足之处,中国政府希望在适当时候能予改进。有鉴于地雷不分敌我造成战区军民死伤与残疾的危害,国际间促成了“反地雷运动”,呼吁限制地雷的生产与使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20世纪70年代呼吁对杀伤人员地雷予以全球性的禁止。该组织的呼吁得到了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声援,并引起了国际禁雷运动组织的注意。国际反地雷组织是其中一个积极投入反地雷运动的国际公益团体,该组织最早发出了类似的呼吁。越战时期,美越双方部署了大量的地雷、诡雷,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一带,造成严重死伤,而受到地雷炸断四肢的美军士兵负伤返国后,积极投入了反战运动与反地雷运动,而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森迫于强大舆论压力,下令美军撤出越南,并以战败收场。后来的柬越战争与中越战争中,交战方都有用上地雷。越战以来一直存在的地雷问题,使得现今很多越、柬、老挝人民无端被地雷炸到导致严重死伤,最终联合国介入了越战战区地雷的排雷工作,并有显著的进展。在中华民国(台湾)管辖的金门地区,为了防止解放军登陆,国军在海岸大量部署了地雷,雷下有雷,雷旁有雷。自从八二三炮战后,金门与对岸的战火逐渐平息,岸边埋设的地雷逐渐过期与锈蚀,变成了对金门居民有所危害的不定时炸弹。近年来国军排雷大队积极在金门进行除雷工作,以解决老旧地雷随时会伤人的危险。金门全面排雷7年,清除各式雷弹9万5806枚,于2014年全面清除完毕。东德在1961年兴建了柏林墙后,为了更进一步达到针对逃亡西柏林的东德人的具体恫吓与阻绝效果,东德国家人民军与史塔西(秘密警察)除了在东西柏林边界广设岗哨外,并在柏林墙附近部署了大量地雷。在两德统一即将到来的时刻,东德末代领导人昂纳克被推翻,东德临时政府将柏林墙附近的地雷全部清除,双方人民共同将柏林墙拆毁,完成象征意义的统一。在南北朝鲜交界处的三十八度线上,双方在非军事区以及共同警备区部署了估计总数布下200万枚的地雷,使得当地成为世界上地雷分布密度数一数二高的地区。如战乱频仍的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地,地雷滥用的结果造成许多军民肢体残缺,而联合国也介入了战区的排雷工作。美军位于古巴关塔那摩湾的海军基地与关塔那摩湾拘押中心,由于位处被美国视为敌国的古巴境内,美方担心古巴以武力收复关塔那摩湾,因此在周围部署了十余公里长的雷区。由地雷“踩到会爆炸”的性质,引伸出许多“暗藏危险、碰不得”的比喻用法。指无法简单识破,置之不理会有朝一日突然引爆并带来祸害的问题。

相关

  • 猪只猪科(学名:Suidae)属于哺乳纲偶蹄目,共有约20种现生物种与许多化石物种,包括家猪以及疣猪和鹿豚等多种野猪。所有物种均原产于亚洲、欧洲、非洲等旧大陆地区。已知最早的猪科化石
  • 尾道尾道市(日语:尾道市/おのみちし Onomichi shi */?)是位于日本广岛县东南部的城市,位处冈山市与广岛市之中间,也因此成为这两大都市的“缓冲地带”。在临濑户内海处为尾道水道(日
  • 滑囊炎黏液囊炎(Bursitis),或称滑液囊炎、滑囊炎,是黏液囊的炎症。人体有超过150个黏液囊,常位于肌肉、肌腱、骨骼之间。黏液囊炎典型的症状是红、肿、压痛,常见原因为外伤、过度使用、
  • 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原产地尚不明确,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泡制作为中药药材之一,也可以冲泡为草本茶。姜汁亦可用
  • 流量工程交通工程是土木工程学中的一个分支。运输工程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水上交通、管道交通五项内容。道路交通工程学仅研究道路上的交通,具体地说,就是把人、车、路
  • 自我复制自我复制(英语:Self-replication) 是动力系统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出和自身相同的结构。在适当的环境下,细胞会通过细胞分裂进行自我复制。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DNA完成了自
  • 碳化钛碳化钛(TiC),是一种极其坚硬(莫氏硬度9-9.5)的金属碳化物。由于它具有硬度高,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溶于硝酸)的优点,被用于制造金属陶瓷,耐热合金和硬质合金,还可作炼钢工业的脱氧剂。
  • 碳酸钠碳酸钠(英语:sodium carbonate),俗名苏打(soda)、纯碱(soda ash 、soda crystals)、洗涤碱(washing soda),生活中亦常称“碱”。化学式:Na2CO3,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密
  • 理查德三世理查三世(英语: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兰国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他是爱德华四世之弟,封格洛斯特公爵,同时也是约克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他在博斯沃思原野战
  • 柯利弗德·皮寇弗柯利弗德·皮寇弗(英语:Clifford A. Pickover、1957年8月15日-)是科普、数学和科幻作家。他写了超过50本书,主题遍及电脑、创意、艺术、数学、黑洞、人类行为、智慧、时间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