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琅和费线

✍ dations ◷ 2025-05-17 19:21:22 #原子物理学,光谱学,天体化学

夫琅和费线(Fraunhofer lines),港台作夫朗和斐谱线,是一系列以德国物理学家约瑟夫·夫琅和费(1787年─1826年)为名的光谱线,这些是最初被当成太阳光谱中的暗特征谱线。

英国的化学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顿是在1802年第一位注意到有一定数量的黑暗特征谱线出现在太阳光谱中,夫琅和费独立地再度发现这些谱线,并且开始系统性的研究与测量这些谱线。最后,他绘出了570条的谱线,并且以字母A到K标示出主要的特征谱线,较弱的则以其他的字母标示。

后来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和罗伯特·本生确认了每一条谱线所对应的化学元素,并推论在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由在太阳上层的那些元素吸收造成的,有些被观察到的特征谱线则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氧分子造成的。

主要的夫琅和费谱线和对应的元素列在下表:

夫琅和费谱线中的C-、F-、G'-、和h- 线对应于氢原子巴耳末系的α、β、γ、和δ线,D1和D2线是著名的“钠双线”,中心波长是(589.29 nm)以字母"D"标示的589.29 nm。

注意在一些谱线的字母有分歧,这是夫琅和费谱线中的d-线,可能对应于铁的蓝色谱线466.814 nm或是氦3(D3)的黄色谱线587.5618 nm;相似的还有e-线,暨对应于汞(水银),也对应于铁。为了解决在使用上出现的二义性,对模凌两可的夫琅和费谱线会指明对应的元素(也就是汞e-线或铁e-线)。

由于夫琅和费谱线的波长都已经明确的被定义,所以常被用作说明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特性。

夫琅和费谱线也是著名的吸收谱线,因而整个太阳吸收光谱常被称为“夫琅和费光谱”(夫琅禾费光谱)。

相关

  • 本体论论证本体论证明(Ontological argument)是证明上帝存在的一种理论,属于先验性的证明方式。该理论最早由中世纪哲学家伊本·西那和安瑟伦提出。后世的哲学家,包括谢哈布丁·苏哈拉瓦迪
  • 脉络膜脉络膜(Choroid)是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的组织,主要由色素及微细血管组成,呈暗褐色。其血管供给视网膜葡萄糖及氧气。色素则吸收眼球内多余的光,防止它们因折射和散射而干扰视细
  • Agsub2/subO氧化银(化学式:Ag2O)是对光敏感的棕黑色粉末;加热到100°C时开始分解,放出氧气及银 ,300°C时会完全分解;微溶于水,但在硝酸、氨水及氰化钾、硫代硫酸钠等溶液中极易分解。用于制取
  • 遥远未来的时间线虽然未来的预测永远不可能完全准确,但如果仅限于广泛的轮廓,则可以由现今各种知识领域的理解,预测遥远未来的事件。这些领域包含了揭示行星与恒星形成、相互作用与死亡的天体物
  • 老挝中央银行坐标:17°57′57″N 102°36′25″E / 17.965772°N 102.607003°E / 17.965772; 102.607003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老挝语:ທະນາຄານ ແຫ່ງ ສ.ປ.ປ.ລາວ;英语:Bank
  • 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 Angiosperm裸子植物(学名:Gymnospermae)是指种子植物中,胚珠在一开放的孢子叶上边缘或叶面的植物,孢子叶通常会排列成圆椎的形状。裸子植物共有5个门约14科88属超过一千
  • 伽倻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伽倻(42年-562年),亦称加耶、伽耶(韩语:가야),是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流域由弁韩
  • JHU Press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英语: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也由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或JHUP的简称)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出版部门。它始建于1878年,拥有在美国连
  • 爱娃·庇隆玛丽亚·伊娃·杜阿尔特·德·庇隆(西班牙语: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1919年5月7日-1952年7月26日),常被称为庇隆夫人或艾薇塔(Evita),是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的第二任妻子。她
  • 张 龙张龙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