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琅和费线

✍ dations ◷ 2025-11-13 04:21:33 #原子物理学,光谱学,天体化学

夫琅和费线(Fraunhofer lines),港台作夫朗和斐谱线,是一系列以德国物理学家约瑟夫·夫琅和费(1787年─1826年)为名的光谱线,这些是最初被当成太阳光谱中的暗特征谱线。

英国的化学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顿是在1802年第一位注意到有一定数量的黑暗特征谱线出现在太阳光谱中,夫琅和费独立地再度发现这些谱线,并且开始系统性的研究与测量这些谱线。最后,他绘出了570条的谱线,并且以字母A到K标示出主要的特征谱线,较弱的则以其他的字母标示。

后来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和罗伯特·本生确认了每一条谱线所对应的化学元素,并推论在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由在太阳上层的那些元素吸收造成的,有些被观察到的特征谱线则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氧分子造成的。

主要的夫琅和费谱线和对应的元素列在下表:

夫琅和费谱线中的C-、F-、G'-、和h- 线对应于氢原子巴耳末系的α、β、γ、和δ线,D1和D2线是著名的“钠双线”,中心波长是(589.29 nm)以字母"D"标示的589.29 nm。

注意在一些谱线的字母有分歧,这是夫琅和费谱线中的d-线,可能对应于铁的蓝色谱线466.814 nm或是氦3(D3)的黄色谱线587.5618 nm;相似的还有e-线,暨对应于汞(水银),也对应于铁。为了解决在使用上出现的二义性,对模凌两可的夫琅和费谱线会指明对应的元素(也就是汞e-线或铁e-线)。

由于夫琅和费谱线的波长都已经明确的被定义,所以常被用作说明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特性。

夫琅和费谱线也是著名的吸收谱线,因而整个太阳吸收光谱常被称为“夫琅和费光谱”(夫琅禾费光谱)。

相关

  • 招魂术招魂术(英语:Necromancy)是指一种与死者灵魂沟通的巫术,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通常和黑巫术或巫术有所关联。
  • Opisthokonta后鞭毛生物(学名:Opisthokont)是真核生物的一个范围广泛的主要类群,包括动物和真菌界,以及原生生物的领鞭毛虫门和Mesomycetozoa。基因和超结构的研究都强烈地支持后鞭毛生物会形
  • 牡丹亭《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
  • 圣殿山圣殿山(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
  • 钡餐钡餐是硫酸钡乳液,可以辅助X-射线成像。硫酸钡乳液被患者喝下去之后可以附着在消化道管壁上,阻挡X射线穿过,常用于显示食管和胃的形态。硫酸钡不会被消化,最终会和粪便一起排出
  • 集中趋势在统计学中,集中趋势(central tendency)或中央趋势,在口语上也经常被称为平均,表示一个几率分布的中间值。最常见的几种集中趋势包括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集中趋势可以由有
  • 2000年悉尼奥运第二十七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XVII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XVIIe Olympiade),于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此乃奥运史上,继1956年
  • 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贝纳迪诺·德拉·特里尼达德·冈萨雷斯·里瓦达维亚·伊·里瓦达维亚(Bernardino de la Trinidad Gónzalez Rivadavia y Rivadavia,1780年5月20日-1845年9月2日),阿根廷共和国第
  • 江西省道江西省道是指在江西省境内的由江西省编制编号的道路,省道的命名规则与国道一致,于1983年6月17日《关于划定省级公路网的通知》中正式出台;之后的一次改动形成了大概在2015年之
  • 彼得大帝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俄语: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为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