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家饥饿指数

✍ dations ◷ 2025-02-23 21:33:58 #印度国家饥饿指数
印度饥饿指数(英语:India State Hunger Index (ISHI) )是一个表现印度局部地区饥饿和营养不良程度的指数,它是以2008年全球饥饿指数(GHI)为模板,统计了印度的17个邦,超过全国95%的人口数量。印度饥饿指数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推动,并且与非政府组织救济世界饥饿组织和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系在2008年首次提出。尽管印度经济表现良好,但仍有超过2亿人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印度是全球遭受饥饿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中,印度在排在第66位(总数位88),而且指数达到了23.7的警戒值。这个国家的主要问题是有大量的五岁以下体重未达标的儿童,其原因归咎于营养量过低和妇女的教育地位。印度饥饿指数通过多种方法来衡量饥饿和营养不良水平。它结合三个同等分量的加权指标:印度饥饿指数使用了两个数据源:该指数涵盖了印度的17个邦,超过全国人口的95%。

相关

  • 软骨钙质沉积病软骨钙质沉积病(英语:chondrocalcinosis)又称为软件钙化是指透明软骨和/或纤维软骨的钙化(钙盐沉积)。可以在放射线摄影术(英语:radiography)或 X 光检查时发现。一般人群中约有 50%
  • 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英语: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简称MARPOL),现称“关于1973年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之1978年议定书(英语:Proto
  • 多峇巨灾理论根据多峇巨灾理论,史前人类受到近期一次在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多峇湖(2°37′N 98°49′E / 2.617°N 98.817°E / 2.617; 98.817)大型火山爆发造成的巨灾所影响。这个理论由
  • 光解光解(Photolysis)是指化合物被光分解的化学反应。大气中最常见的光解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O3 + hν → O2 + O1D λ < 320 nm臭氧被光分解成了氧分子和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氧原子
  • 罗马时代荷兰南部地区在古代被罗马人所占领,从公元前55年被凯萨所征服,到公元410年成为墨洛温王朝的一部分,一共历经四百余年,在罗马几年的统治之下,荷兰从此往后的生活以及文化层面深受
  • 纽卡斯尔坐标:54°58′26″N 1°36′48″W / 54.9740°N 1.6132°W / 54.9740; -1.6132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英语:Newcastle upon Tyne 英式发音: i/njuːˈkɑːsələpɒnˌtaɪn/;本地发
  • 杨国桢杨国桢(1938年3月14日-),生于湖南湘潭,籍贯江苏无锡,中国光物理学家。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该系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
  • 群体平均平均数(英语:Mean,或称平均值)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集中趋势的最常用测度值,目的是确定一组数据的均衡点。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
  • 李红良李红良(1974年9月-),中国生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2018年,他被武汉大学千人计划专家霍文哲实名举报涉嫌
  • 冤案冤狱(Miscarriage of justice),或称司法误判、审判不公或冤假错案。当被认为是嫌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犯下被指控的罪行,可是在司法判决中予以定罪与刑罚。有时候当冤狱的判决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