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嗜睡症
✍ dations ◷ 2025-07-17 10:20:31 #嗜睡症
嗜睡症(hypersomnia)是一种会睡眠过度的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嗜睡症和反复性嗜睡症。两者的症状相同,但发生频率不同。患有嗜睡症的人会反复发生过度日间嗜睡(英语: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这和因晚上缺乏或中断睡眠而导致的疲倦不同。他们被迫在白天内多次地打盹,且经常会在不适宜的时间,如工作、吃饭或是在谈话时。这些白天小睡通常没有提供救济的症状。嗜睡症患者在晚上也经常会有过长时间的睡眠,且很难从长时的睡眠中醒来,若硬要醒来,则会感到无所适从。其他症状还有焦虑、逐渐增加的怒气、逐渐降低的活力、坐立不安、思维缓慢、说话缓慢、没有食欲、幻觉、记忆困难等。一些患者会无法维系原来的家庭、社会、职业或其他的社交关系。一般,嗜睡症多首发于青春期或成年初期。上述症状在两种嗜睡症中都会出现。原发性嗜睡症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反复性嗜睡症会出现很多次,在正常睡眠和过度睡眠之间不断地反复。克莱恩-莱文症候群是最有名的反复性嗜睡症,虽然很罕见,但这些人一天通常会睡超过18个小时,却不觉得清醒。嗜睡症可能是因为脑部的伤害或重性抑郁障碍、尿毒症及纤维性肌炎等疾病所造成的。另外也可能是猝睡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脚动症和周期性肢动症(英语: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等睡眠障碍的一种症状。其他,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治疗抑郁症、焦虑或躁郁症的一些精神药物)、中止服用某些药物或毒品,或是酒精滥用等,也有可能出现嗜睡症这类的副作用。遗传体质可能也有关系。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感染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些患有嗜睡症的例子被发现是在感染之后立即发病的。并不是所有的嗜睡症都可以找得出病因,那些找不出病因的即称为特发性嗜睡症。嗜睡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成人会有过度日间嗜睡的困扰。这种疾病通常好发于15岁至30岁之间,且随着年纪缓慢发展。要诊断为睡眠过度,必须要有一个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且对患者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另外,嗜睡症也必须不能是其他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院的网页上写道:上述的药物疗法可能有效或无效,嗜睡症是一种终生疾病,而最近有研究推论治疗脑下视丘是一个可能解决的方法。医学导航: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历程障碍(o, p, m, p, a, d, s)症状/齐名/涉及操作(评估/治疗)药物(N5A/5B/5C/6A/6B/6D)
相关
- 免疫增生性紊乱免疫增生性紊乱,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原代细胞异常增殖,包括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或过量产生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 吸烟吸烟(英语:Smoking),又称抽烟、烧烟、食烟(粤语),指燃烧特定物质,使它产生气体,之后再利用呼吸,让烟雾进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吸收其中的某些成分进入人体血管的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最常
- 惊恐发作恐慌发作(Panic attack)的意义为患者在强烈恐惧下,表现出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常见换气过度或气喘)当恐慌发作,患者会感受到强烈不适,因此常求助于急诊室。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出现极
- 硫3s2 3p42, 8, 6蒸气压第一:999.6 kJ·mol−1 第二:2252 kJ·mol−1 第三:3357 kJ·mol−1 (主条目:硫的同位素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
- 双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肝硬化肝硬化指的是肝脏因长期受到伤害,导致最后无法正常运作。肝硬化是漫长的过程,在早期通常没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开始感到容易疲倦、虚弱、下肢水肿、皮肤泛黄、容易瘀
- 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spartate Transaminase,缩写 AST),也称作谷草转氨酶(SGOT),是一种磷酸吡哆醛蛋白质,也可以作用于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EC 2.6.1.1)。谷草转氨酶
- 癌症疫苗癌症疫苗(英语:cancer vaccine)可以用来治疗或预防癌症,那些用来治疗已存在的癌症又被称作治疗性癌症疫苗。有些或很多疫苗是“自体”的,也就是说,它是从病人自己的身体中萃取的,所
- 电影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字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起来,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电影中看起来连续的画面,是由一帧帧单独的照片完成的,至
- IbalizumabIbalizumab,是一种非免疫抑制性的单克隆抗体,属于融合抑制剂类靶向药物。本品会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主要受体CD4结合,进而抑制病毒进入细胞。Ibalizumab为一种非免疫抑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