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缓刑
✍ dations ◷ 2025-11-11 05:32:25 #缓刑
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为 · 责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 · 犯罪意识直接正犯 · 间接正犯
共同正犯 · 共谋共同正犯
教唆犯 · 帮助犯想像竞合 · 牵连犯 · 连续犯
数罪并罚 · 一罪一罚死刑 ·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 罚金 · 科料
拘役 · 没收
褫夺公权 · 剥夺政治权利
量刑 · 宣告刑
自首 · 减刑 · 缓刑缓刑,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认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法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因此,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例子:如罪犯被判刑“判囚21日,缓刑1年”,代表该罪犯只要在1年内没有再犯事便可免去入狱的刑责,否则即时判囚21日。缓刑与死刑缓期执行(简称“死缓”)制度都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也都不是独立的刑种,但两者在适用对象、执行方法、考验期限和法律后果等方面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49条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因此,战时缓刑制度是缓刑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在于考验期满后可能撤销原刑罚,而并非“不再执行”原刑罚。因此对罪犯而言,战时缓刑比普通缓刑制度更为有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缓刑需要符合下列条件: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3条规定,考验期限如下表所示:在考验期间内,犯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犯罪人住所地的司法机关负责对犯罪人进行上述事项的监督,犯罪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当地基层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要予以配合。通常是由乡镇街道办的司法所负责对缓刑犯人接受社区矫正的考察监督,至少每月当面报告并提交书面汇报材料。此外,根据刑法72条第2款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并不影响附加刑的执行。因此,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加刑。根据刑法76条的规定,犯罪人在考验期间内没有再犯新罪,没有发现尚未判决的漏罪,没有情节严重的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的,在经过考验期间后,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这意味着原判决的有罪宣告依然有效,原判刑罚也无错误,只是由于犯罪人满足了某种条件后,原刑罚不再执行。通常是由缓刑罪犯社区纠正所在地的县区司法局书面填写解除社区纠正通知书,并一式四联书面告知原判法院、本地公安局、本地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缓刑的撤销,是指由于未满足上述条件,而将原判决的缓刑撤销,使犯罪人执行原判刑罚的手续。这包括两种情况:中华民国刑法第1编总则第9章就是缓刑。刑法第74条(缓刑要件)规定,受2年以下有期徒刑(少年犯为3年)、拘役或罚金之宣告,而有特定情形之一,认以暂不执行为适当者,得宣告2年以上5年以下之缓刑,其期间自裁判确定之日起算。因为规定认以暂不执行为适当者,可宣告缓刑,所以不是所有初次犯轻罪者都能缓刑。
民国45年(1956年)11月2日,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66号解释公务员贪污被判缓刑,须俟缓刑期满而缓刑之宣告并未撤销时,始得应任何考试或任为公务人员。必须以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或前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执行完毕或赦免后,5年以内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而法院认为以暂不执行为适当者。缓刑期间自裁判确定之日起算。法院为缓刑宣告,得斟酌情形,命犯罪行为人为下列各款事项:1、缓刑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销其宣告:2、受缓刑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足认原宣告之缓刑难收其预期效果,而有执行刑罚之必要者,得撤销其宣告:缓刑期满,缓刑之宣告未经撤销者,其刑之宣告失其效力,不再执行,与未曾受刑之宣告相同。日本刑法第25条,也规定了缓刑制度,称为“执行犹豫”(现代日语:執行猶予)。其适用条件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50万日元以下罚金。
相关
- 大洋洲大洋洲(英语:Oceania),是指地缘政治学,将澳大利亚洲与太平洋诸岛屿并称的地理区域,大洋洲并不是地质学上严格意义的“大洲”,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6%。在4万至12万5千年前,澳大利亚土
- 中药学中药学是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为中国基于弘扬本国医学传统理论的立场以中国传统医学
- 反硝化反应脱硝反应(英语:denitrification,亦称为脱硝作用、脱氮作用)是指细菌将硝酸盐(NO3−)中的氮(N)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NO2−、NO、N2O)还原为氮气分子(N2)的生物化学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细
- 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法语:Michel Eugène Chevreul,1786年8月31日-1889年4月9日),法国化学家,对动物脂肪的组成和皂化反应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多种脂肪里提纯了硬脂酸、油酸
- 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英语:phosphodiester bond)也称为“3′,5′-磷酸二酯键”或“磷酸双酯键”,是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的磷原子与另外两个五碳糖分子的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这种形
- 天基动能武器天基动能武器是一种处于概念阶段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基于所有必备科技在理论上已经实现,非属科幻领域,而应视为近未来概念武器。其构想最早来自美国星战计划概念提出后,世界上许
- 19-去甲-4-雄烯二酮19-去甲-4-雄烯二酮(英语:19-norandrostenedione,也被称为Bolandione,19-去甲雄甾-4-烯-3,17-二酮,19-norandrost-4-en-3,17-dione 或雌-4-烯-3,17-二酮,estr-4-ene-3,17-dione)是
- 玛琪雅朵咖啡古罗马 ·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 现代威尼斯和威尼托 · 托斯卡尼 · 西西里 · 维琴察 · 罗马 (罗马饮品) · 那不勒斯面包 · 奶酪 (PDO) · 油酥糕点 ·
- 二聚体二聚体(Dimer)或称双体、二聚物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意义,但基本涵义都表示相同或同一种类的物质,以成双的型态出现,可能具有单一状态时没有的性质或功能。化学上,凡是两个分子结合
- 莫瑙恩湖莫瑙恩湖(Lac Monoun)是非洲中西部国家喀麦隆的湖泊,位于该国西部省 (喀麦隆),1984年8月15日,莫瑙恩湖发生湖底喷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37人死亡,当局于2003年在湖中安装抽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