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荷比

✍ dations ◷ 2025-07-18 08:42:15 #质荷比
荷质比又称比荷、比电荷,是一个带电粒子所带电荷与其质量之比,其单位为C/kg。计算时,粒子无论带何种电荷,应一律代入正值计算。电子电荷 e {displaystyle e} 和电子静止质量 m {displaystyle m} 的比值 e m {displaystyle {frac {e}{m}}} (电子比荷)为电子基本常量之一,可通过磁聚焦法、磁控管法、汤姆孙法及双电容法等进行测定。2014年,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对于电子比荷的推荐值是 e / m e = 1.758820024 ( 11 ) × 10 11 {displaystyle e/m_{e}=1.758820024(11)times 10^{11}} C/kg。质子比荷的值为 9.578309 {displaystyle 9.578309} C/kg,一般计算中取 1 × 10 8 {displaystyle 1times 10^{8}} C/kg.阴极射线和β射线等带负电粒子的 e m {displaystyle {frac {e}{m}}} 之值相同。1897年,约瑟夫·汤姆孙透过测定阴极射线在磁场和电场的偏转,获得电子的电荷对质量的比值,且电子在带电粒子中具有最大质荷比。1901年,沃尔特·考夫曼发现β射线(高速电子流)的荷质比随速度增大而减小,由于电子电荷守恒,因此实验表明电子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也成为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之一。在某些领域,质荷比( m Q {displaystyle {frac {m}{Q}}} )也常被使用,这是荷质比的倒数。在质谱分析中,当加速电压与电场强度恒定时,粒子运行轨迹半径与质荷比成正比。 质荷比不等于荷质比

相关

  •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基础医学(BMS),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
  • 种(拉丁语:Species)或称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后一级,在属之下。较为笼统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并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后代
  • 玻那病毒玻那病毒科(Bornavirus),又称博尔纳病毒科、鲍那病毒科,RNA病毒的一种,属单股负链病毒目。其下仅有玻那病毒属(Bonavirus),目前只有一个病毒被发现,玻那症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 飞蚊症飞蚊症正式名称为玻璃体混沌或玻璃体浮游物,又称云雾移睛。是一种因投入眼睛的光线将浮游在玻璃体的混浊物投影在视网膜上,而在视野中看到物体漂浮的现象。这些玻璃体浮游物在
  • 施氏食狮史《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所写的同音文章,全文共92字(连标题97字),每字之普通话拼音都为shi(注音符号为ㄕ),只是声调相异。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这篇文言文
  • 宇宙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英语: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又称3K背景辐射)是宇宙学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在早期的文献中,“宇宙微波背景”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
  • 漂白红砂土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土壤资源参考基准中漂白红砂土的定义是,土壤连同薄而深色的外表层在缺乏光亮层(一个白土层)呈舌形突出成为黏土淀积层。粘土淀积层有一个不规则或损坏造
  • 灵芝灵芝属(学名:Ganoderma),又称木灵芝、神芝、芝草、仙草、瑞草,广义上灵芝包括灵芝科(英语:Ganodermataceae)及其近缘科属的种类,狭义上则是指广泛栽培的特定种类。中国古代认为灵芝具
  • 留尼汪岛坐标:21°06′52″S 55°31′57″E / 21.11444°S 55.53250°E / -21.11444; 55.53250 留尼汪大区(法语:La Réunion),通称留尼汪,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为法
  • 赛璐珞赛璐珞(赛璐珞,Celluloid Nitrate)是一种合成树脂的名称亦也指塑料(plastic)所用的旧有商标名称。是历史上最早发明的热可塑性树脂。以硝化纤维和樟脑在增进其可塑性后再加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