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缺血

✍ dations ◷ 2025-09-17 06:48:45 #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缺血(Mesenteric ischemia)是描述因肠系膜的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小肠损伤的情形。肠系膜缺血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发病的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痛。患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的急性发作,相较没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其症状出现较为缓慢。慢性发病的特征与症状包括饭后腹痛,无意性的减重,呕吐和害怕进食。肠系膜缺血的风险因子包括:心房震颤、心脏衰竭、慢性肾衰竭、先天性血栓形成体质(英语:Thrombophilia),以及心肌梗塞病史。血液供应不足可借由四种机制发生:动脉栓塞(英语:Arterial embolism)(他处血栓堵住血管)、动脉内的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英语:Mesenteric vein)内的血栓形成,以及由于低血压或血管收缩造成的血流不足。慢性肠系膜缺血也是其急性发作的风险因子之一。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缺血的黄金标准,而电脑断层扫描也可作为其诊断的替代方法。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可利用介入放射学(英语: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在找到的阻塞处使用支架置入术或溶栓药物(英语:Thrombolytic drug)。开放手术也可用于移除阻塞或架设旁路,并且可用来移除可能坏死的肠道。若缺少迅速的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的预后非常差。病人即使受到治疗,死亡风险也高达70%到90%。而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可选择血管绕道手术(英语:TVascular bypass)治疗。对于发生静脉栓塞的患者,可采用抗凝治疗,例如使用肝素或华法林;在药物治疗无改善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在发达国家中,大约每十万人就有五人受到急性肠系膜缺血影响。而大约每十万人中有一个人会受到慢性肠系膜缺血影响。受到影响的人大部分超过60岁。同年龄层的男性与女性比例相同。肠系膜缺血最早于1895年被现代医学记载。

相关

  • 肺癌肺癌(英语:Lung cancer)是恶性的肺部肿瘤,肇因于肺部组织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英语:cell growth)。如不治疗,肿瘤细胞会转移至邻近组织或身体的其他地方。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 NAMN-乙酰胞壁酸(英语:N-Acetylmuramic acid,简称为MurNAc或NAM)是N-乙酰葡糖胺与乳酸形成的醚类,化学式C11H19NO8。它与N-乙酰葡糖胺共同为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单糖。细菌疾病 · 科
  • 美洲原住民美洲原住民,是对美洲所有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因纽特人。美洲原住民属于东亚人种美洲支系,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
  • 世卫基本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法语:Listes modèles OMS des médicaments essentiels;英语: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简称EML)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称世卫组织)的出
  • 亲属亲属(kinship),又称亲人、家人或家属,是指具有同一个系谱起源的实体(人、天神或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无论这个系谱起源是透过生物、文化或历史的继嗣关系。在人类学,亲属体系同时包
  • 免疫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坏死坏死(英语:Necrosis),又称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一种由外部或内部物理性因素(例如热力、应力和辐射等)、强碱、强酸及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以及内毒素和病原体等生物性因素诱发的永久性细胞
  • 降水降水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水汽几乎全部集中于对流层中,温度越高,大气可以容纳的水汽含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一定温度下,当空气
  • 胆囊炎胆囊炎(Cholecystitis)是指发生于胆囊的炎症,症状包括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偶有发烧。多半在急性胆囊炎之前会有胆绞痛(英语:Biliary colic)的症状。但胆囊炎造成的疼痛会比
  • 眼科用药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眼科学是医学上研究眼部疾患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