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缺血

✍ dations ◷ 2025-08-07 12:23:16 #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缺血(Mesenteric ischemia)是描述因肠系膜的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小肠损伤的情形。肠系膜缺血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发病的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痛。患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的急性发作,相较没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其症状出现较为缓慢。慢性发病的特征与症状包括饭后腹痛,无意性的减重,呕吐和害怕进食。肠系膜缺血的风险因子包括:心房震颤、心脏衰竭、慢性肾衰竭、先天性血栓形成体质(英语:Thrombophilia),以及心肌梗塞病史。血液供应不足可借由四种机制发生:动脉栓塞(英语:Arterial embolism)(他处血栓堵住血管)、动脉内的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英语:Mesenteric vein)内的血栓形成,以及由于低血压或血管收缩造成的血流不足。慢性肠系膜缺血也是其急性发作的风险因子之一。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缺血的黄金标准,而电脑断层扫描也可作为其诊断的替代方法。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可利用介入放射学(英语: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在找到的阻塞处使用支架置入术或溶栓药物(英语:Thrombolytic drug)。开放手术也可用于移除阻塞或架设旁路,并且可用来移除可能坏死的肠道。若缺少迅速的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的预后非常差。病人即使受到治疗,死亡风险也高达70%到90%。而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可选择血管绕道手术(英语:TVascular bypass)治疗。对于发生静脉栓塞的患者,可采用抗凝治疗,例如使用肝素或华法林;在药物治疗无改善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在发达国家中,大约每十万人就有五人受到急性肠系膜缺血影响。而大约每十万人中有一个人会受到慢性肠系膜缺血影响。受到影响的人大部分超过60岁。同年龄层的男性与女性比例相同。肠系膜缺血最早于1895年被现代医学记载。

相关

  • 侵袭性的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炎链球菌(学名: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球状的革兰氏阳性菌,持有α溶血性,链球菌属下的一种菌。肺炎链球菌于1880年代已被发现能引致肺炎,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因,亦是体液
  • 克林霉素克林霉素(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Clindamycin /klɪndəˈmaɪsɨn/)是一种抗生素,可治疗中耳炎、骨骼或关节感染、骨盆腔发炎感染、链球菌咽炎、肺炎、心内膜炎等多种感染;有时也会
  • 创伤受伤或创伤,是生理创伤、损害,身体受外物力量侵害,身体功能丧失、流血、断裂、骨折等。在工作时的受伤,称为工伤;在运动时受伤,称为运动创伤,学科名为运动创伤学、运动医学,总称创伤
  • 耳部疾病ICD-10 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创建的ICD-10中涉及耳与乳突的疾病分类。外耳疾病(H60-H62)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内耳疾病(H80-H83)耳的其他疾患(H90-H95)
  • 罗伯特·科赫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科赫(德语: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国医师兼微生物学家,为细菌学始祖之一,与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1905年,因结
  • 单链RNA反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地美环素地美环素(INN,USAN和BAN名称:Demeclocycline),又名去甲基金霉素或脱甲金霉素,是衍变自金黄色链霉菌(英语: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突变菌株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地美环素定位于治疗
  • 抗菌剂抗细菌药(英语: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 由微
  • 高压氧治疗舱高压氧治疗,或简称高压氧,英文: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 ,乃医学上利用高压的氧气来提供治疗的方式。高压氧治疗利用了几个原理:高压氧最主要的治疗适应症包括:以上除一
  •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英语:Immunosuppressive drug)是对免疫系统有免疫抑制效用的物质,分为外原的免疫抑制药,一类压制人体免疫反应的相关药物,用于器官移植与各种自体免疫疾病。和内原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