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缺血

✍ dations ◷ 2024-07-05 03:39:27 #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缺血(Mesenteric ischemia)是描述因肠系膜的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小肠损伤的情形。肠系膜缺血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发病的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痛。患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的急性发作,相较没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其症状出现较为缓慢。慢性发病的特征与症状包括饭后腹痛,无意性的减重,呕吐和害怕进食。肠系膜缺血的风险因子包括:心房震颤、心脏衰竭、慢性肾衰竭、先天性血栓形成体质(英语:Thrombophilia),以及心肌梗塞病史。血液供应不足可借由四种机制发生:动脉栓塞(英语:Arterial embolism)(他处血栓堵住血管)、动脉内的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英语:Mesenteric vein)内的血栓形成,以及由于低血压或血管收缩造成的血流不足。慢性肠系膜缺血也是其急性发作的风险因子之一。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缺血的黄金标准,而电脑断层扫描也可作为其诊断的替代方法。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可利用介入放射学(英语: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在找到的阻塞处使用支架置入术或溶栓药物(英语:Thrombolytic drug)。开放手术也可用于移除阻塞或架设旁路,并且可用来移除可能坏死的肠道。若缺少迅速的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的预后非常差。病人即使受到治疗,死亡风险也高达70%到90%。而慢性肠系膜缺血患者可选择血管绕道手术(英语:TVascular bypass)治疗。对于发生静脉栓塞的患者,可采用抗凝治疗,例如使用肝素或华法林;在药物治疗无改善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在发达国家中,大约每十万人就有五人受到急性肠系膜缺血影响。而大约每十万人中有一个人会受到慢性肠系膜缺血影响。受到影响的人大部分超过60岁。同年龄层的男性与女性比例相同。肠系膜缺血最早于1895年被现代医学记载。

相关

  •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胎儿胎儿(拉丁语:fetus)是指已经怀于母体但尚未出生的人类。在法律上,胎儿因为尚非为人,不具权利主体地位,没有权利能力。但是为了保护其将来得享有的利益,通常以非死产者为限,增设法律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
  • 羟基脲羟基脲(INN:Hydroxycarbamide,又名Hydroxyurea,商品名包括Hydrea和Droxia)是一种化疗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疾病。
  • 动物相动物相(拉丁文:Fauna),又译动物群或动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特定动物种群。Fauna的另一个意思是动物志,是对一个动物区系的纪录和描述。“动物相”翻译自欧洲语言的Fauna,这
  • 角膜炎角膜炎(英语:Keratitis),是指眼睛角膜发炎的症状,患者会感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及流眼泪等。角膜炎的最主要成因是由病原体引致,如棘变形虫、镰孢菌等。佩戴隐形眼镜的人士,有较大
  • 白三烯白三烯(Leukotriene, LTs)是一类含三个共轭双键的20碳直链羟基酸的总称,是与过敏性反应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他与过敏性反应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组胺、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
  • 疲劳疲倦或疲劳,是生理信号的一种。是生物其中一种的不舒服感觉。大致可分为精神上和肉体上。短期的疲倦通常是由于过度活动并且缺乏休息所致,严重疲倦或可致命。一般认为疲倦的人
  • 核黄素缺乏症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维他命B2,维生素G。分子式C17H20N4O6。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作为维生素B族的成员之一,微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钠溶液,易溶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1879年英
  • IgE免疫球蛋白E(英语:Immunoglobulin E,简称IgE)是一类只发现于哺乳动物内的抗体,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E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效应B细胞合成,IgE的单体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