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

✍ dations ◷ 2025-10-24 18:39:11 #公孙龙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邯郸),传说字子秉,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以“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而著名。与公孙龙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到目前只残留6篇,共一卷,保存在明代《道藏》中。该书流传情况复杂,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本《公孙龙子》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公孙龙子》的本来面目。《公孙龙子》第一章《迹府》描述其生平事迹。第二章《白马论》提出“白马非马”,讨论概念之间相等和包含的关系,和现代集合论思想有共通之处。第三章《指物论》提出“物莫非指”,讨论现实世界和主观概念的关系。第四章《通辩论》提出“鸡足三”,第五章《坚白论》,提出“离坚白”,讨论的是物体和物体的属性的关系。第六《名实论》。传统上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认为,公孙龙是诡辩学的代表,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诸子各家普遍认为公孙龙为诡辩,但似乎又无法在辩论中胜出。《公孙龙子》第一章《迹府》记载了孔子的后代孔穿企图驳倒公孙龙但失败的故事。《庄子·天下篇》称公孙龙“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荀子·不苟篇》中认为君子不看重惠施等名家的辩才,因为其不符合礼。君子并不是无法反驳坚白离的观点,而是不与之辩论。《荀子 正名篇》认为白马非马论是“此惑于用名以乱实者也”。《资治通鉴》中记载邹衍认为公孙龙是“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敦,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于是不和公孙龙辩论。周昌忠《公孙龙子新论》把公孙龙的思想和西方哲学相比较,认为公孙龙“构造了一个相当丰富的关于语言本身的哲学理论”,并不比亚里士多德逊色。张远山在著作《寓言的密码》中认为,公孙龙开创了中国的理性学派的先河。但诸子百家都未能理解他的观点。

相关

  • BNE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西班牙语:Biblioteca Nacional de España)是西班牙的国家图书资讯机构,也是西班牙最大的图书馆,位于马德里的雷科莱托斯大道。1712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创建了
  • 窄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第三党议长:南希·裴洛西(民主党) 多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斯坦利·霍耶(民主党) 少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
  • 混合经济混合经济体系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以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建立于混合经济上的国家称之为混合
  • 普世主义普世主义是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且被理解。在伦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这种思想存在于许多宗教或哲学体系之中。普世
  • 汪达尔人汪达尔人(Vandals)是古代一个东日耳曼部族,在民族大迁徙中于429年占领今北非突尼斯一带,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公元455年,他们从海上出发,并于6月2日洗劫了罗马城。公元533年,东罗马帝
  • 化学药物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化学疗法(英语: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
  • 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博物志《博物志》是晋朝张华所著的一部奇书,共十卷:136。内容包罗万象,有山川地理知识,有历史人物传说,有奇异草木虫鱼、飞禽走兽,也有神仙方术,可谓集神话、古史、博物、杂说于一炉。据
  • 女性健康女性健康(Women's health)是指和女性有关的健康议题,和男性的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女性健康是人口健康(英语:population health)的例子之一,依照WHO的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虚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