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目动物

✍ dations ◷ 2025-04-04 05:28:07 #单孔目动物
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动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曼尼亚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历史上曾存在另外两个科,但都已灭绝。现存的单孔目动物有以下两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及针鼹科(Tachyglossidae),它们都是澳大利亚的独有物种。单孔目动物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都是恒温动物。早期的研究指出单孔目动物在控制体温上并未完全发展,但最近的研究却指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仍能维持体温。这是由于单孔目动物会维持一个较其他哺乳动物低的体温(约32℃),而一般作为研究对象的澳洲针鼹只会在活跃时才维持正常的体温。因此,动物学家凭着这个特征而推断出单孔目动物的进化史。他们应该是于三叠纪期间从其他的哺乳动物中分化出来。他们是现存哺乳纲动物当中最原始的一群。单孔目动物的最大特征,正如其名所指,是它们没有分开的尿道、肛门及产道,而是由统一的泄殖腔代替。与这样相似的结构可以在爬行动物中找到。单孔目动物与爬行动物及鸟类一样,是单靠产卵来繁殖下一代的生物。它们会把蛋保存在母亲的育儿袋内,由母亲给予养份及以它的体温孵化出来。但孵化出来的幼兽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由母乳养育而大。由于没有明显的乳头,幼兽会自行寻找母亲的乳腺吸食乳汁。一般的单孔目动物都较长寿,所以生殖率相应较低,而喂养幼兽的时间则较长。身体表面上由毛发所包围,成年的单孔目动物却没有牙齿,从化石及现今的鸭嘴兽都是有着“磨楔式”的喙。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它的下颚是单块齿骨构成,而把声音传至内耳的细小的骨头则在下颚之上。中耳骨由三组骨组成,耳孔在下颚的底部,没有外耳。在它们的肩胛骨中,有着其他哺乳动物所没有的间锁骨。足部的运动则像爬行动物般是在身体两旁,而非在身体的下方。脚跟部位有着刺,雄性的鸭嘴兽会在这些刺分泌毒素,称为毒距,而在澳洲针鼹中则已失去效用。现存单孔目的物种都是栖息在澳大利亚及新畿内亚等地区,在新南威尔士就曾发现约1亿1千万年前的下颚化石碎片。这些碎片是现时发现最古旧的化石,是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动物硬齿鸭嘴兽(Steropodon galmani),而Kollikodon、Teinolophos及Obdurodon的化石亦相继被发现。于1991年,在南阿根廷发现了一块约6千万年的鸭嘴兽牙齿。

相关

  • 浮霉菌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一小门水生细菌,在海水、半咸水、淡水中都可被发现。其中浮霉菌属(Planctomyces)和小梨形菌属(Pirellula)等都是专性好氧菌。它们通过出芽法繁殖
  • 组氨酸组氨酸(英语:Histidine,, C6H9N3O2)简写为His或H,α氨基酸结合咪唑官能团。是存在于蛋白质之中最普遍的23种氨基酸之一。初以为只针对婴幼儿是必需的,较长期的研究表明,它也是成年
  • 卡尔曼综合征卡尔曼综合征(英语:Kallmann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患者是无法进入青春期或青春期发育不完全。该疾病也伴随着嗅觉丧失或嗅觉减退。此种疾病男女皆可发病,但多
  • 杯状病毒Lagovirus Nebovirus 诺如病毒 Norovirus Sapovirus Vesivirus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又称嵌杯病毒科,是巴尔的摩分类法(Baltimore classification)第四纲病毒,它们具有正股不
  • 康拉德·洛伦兹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伦兹,FRS(德语:Konrad Zacharias Lorenz,1903年11月7日-1989年2月27日)是一位著名奥地利动物学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也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
  •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又称为游标尺子或直游标尺子,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由主尺子和附在主尺子上能的部分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主尺子一般以毫米为单位。根据分格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
  • 顺世派顺世论(Lokāyatika),亦作顺世派,7世纪后被称为遮卢婆迦(Cārvāka),是六师外道之一。顺世论是一种唯物论思想,是当时的一种享乐主义思想。顺世论是反对婆罗门种姓制思潮中有利的一
  • 拳击袋鼠拳击袋鼠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化身,常见于流行文化,尤其在澳大利亚运动员参与板球、网球和澳式足球等体育竞赛,近年来亦伴随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屡次出现在世界杯足球赛以及亚洲杯足
  • 奔奔石奔奔(Benben)是从太初水域升起的原始丘,在古埃及宗教赫里奥波里斯的创世神话中,原始丘是由雌雄同体混沌水神努恩(Nun)巨卵而生成的,然后诞生了亚图姆又衍生为九柱神团共同成为宇
  • 洛伦兹力在电动力学里,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是运动于电磁场的带电粒子所感受到的作用力。洛伦兹力是因荷兰物理学者亨德里克·洛伦兹而命名。根据洛伦兹力定律,洛伦兹力可以用方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