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蚤科

✍ dations ◷ 2025-05-19 16:05:42 #拟步总科,鞘翅目

大花蚤科(Ripiphoridae,早前拼法 Rhipiphoridae 为误拼)是鞘翅目下的一科,英文俗名为“wedge-shaped beetles”,指称其体态为楔形。大花蚤科是鞘翅目里特别的成员,他们通常是过变态(英语:Hypermetamorphosis)拟寄生性昆虫,这点和芫菁科相同。大花蚤科的寄主随不同的亚科而异但宿主通常是蜜蜂或胡蜂,但有些则会选择蜚蠊和甲虫当作宿主。

本科成员的形态相当复杂,有的类群类似大型的花蚤(英语:Mordellidae),有的则像膜翅目昆虫,也有的自成一格。大体而言,本科成员头小胸大、触角成栉角或扇状、翅鞘短、足修长。其下的属有、 和 等等。

本科传统上分类为 6 个亚科,然而近年鞘翅学者们普遍引用 Falin 在 2003 年未正式出版的博士论文中的五个亚科及其属级分类系统。在亲缘谱系方面,有些人认为其与芫菁科接近,有些则认为是花蚤科(英语:Mordellidae)的近亲,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则偏向支持本类群与花蚤科的近缘,并阐明大花蚤在拟步总科的基群位置 。

以膜翅目昆虫为宿主的物种通常会将卵产在花上。初生的幼虫会立即变成活动力强的闯蚴 (planidium)以等待宿主的造访,宿主蜜蜂造访时,闯蚴会附着在蜜蜂身上并随着它回到巢中,接着在巢中离开蜜蜂并寻找一个被宿主幼虫占据的育幼室,闯蚴随即进入宿主幼虫的躯体,改变自己的外皮和形状并保持休眠状态,宿主幼虫化蛹后他们苏醒并开始进食,吃掉整个宿主的蛹,接着完成变态的过程并从宿主的巢中离开并交配、产卵。

已知的大花蚤化石物种相当稀少,多数为新生代的琥珀化石纪录,中生代的化石纪录包含了在中白垩纪的法国琥珀发现的 、 ,在下白垩纪的缅甸琥珀中发现的 和 ,以及疑似 的物种。

目前本科已知最古老的化石纪录则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娲皇始源大花蚤,可追溯至约1.65 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从其形态学和古昆虫学研究,研究人员推测本种可能已建立与朽木栖甲虫的寄生关系。

附着于小茧蜂翅膀上的大花蚤三爪幼虫

,可见其栉状触角,躯体成楔状,且鞘翅较短。


相关

  • 法律美国法律(law of the United States)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普通法体系,只是在最高权力条款规定下,美国宪法、国会制定的其他法律和美国参与的国际条约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这
  • 脊椎关节病变脊椎关节病变(英语:spondyloarthropathy,缩写为 SpA)泛指任何影响脊椎关节的关节病变,它是一大类疾病的集合总称,而非单一个特定疾病。脊椎病变则是脊椎骨本身的问题,两者并不相同
  •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学名:ParaHoxozoa)是真后生动物的一个演化支,包含扁盘动物门、刺胞动物门与两侧对称动物,为栉水母动物门的姊妹群。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因拥有同源异形基因/副
  • 法尔茅斯法尔茅斯(英语:Falmouth)可能是指:
  • 锻焊锻焊(英语:Forge welding),又称锻接、锻造焊接,一种固态焊接制程,先加热两片金属,到达白炽状态,之后以槌子反复敲打的方式,使它们熔合,焊接成一块。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冶金技术,人类从很
  • diabetes世界糖尿病日代表符号“包 圈”(Universal blue circle symbol for diabetes.)糖尿病(拉丁语:diabetes mellitus,缩写为DM,简称diabete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特征是患者的血糖长
  • 蹴鞠蹴鞠(拼音:cù jū,中古拟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
  • 二氧化铱二氧化铱化学式为IrO2,是唯一明确知道其特性的铱氧化物,其晶格为金红石TiO2结构,其中有六配位的铱及三配位的氧。二氧化铱和其他稀有金属的氧化物可用在工业电解的阳极电极,以及
  • 唱针唱针,就是装载于唱机唱头上的唱针,唱针通常都是人造宝石以及钢做成的。唱针会跟随唱片纹道的调制,将所得机械运动再次反馈给唱头的换能元件,使其他转换为相应的音频信息。
  • 詹姆斯·布雷迪詹姆斯·斯科特·“吉姆”·布雷迪(英语:James Scott "Jim" "Bear" Brady、1940年8月29日-2014年8月4日)、美国罗纳德·里根政府时期的白宫新闻秘书。1981年的里根总统暗杀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