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盖鹅膏菌

✍ dations ◷ 2025-04-04 11:31:42 #橙盖鹅膏菌
橙盖鹅膏菌 (学名: Amanita caesarea ),又名凯撒磨菇、橙盖伞、黄罗伞及白橙盖鹅膏菌,有“凯撒磨菇”之称,是鹅膏菌科鹅膏属的食用菌,原产于欧洲南部及北非。它的菌盖呈突出的橙色,菌褶及菌茎呈黄色。橙盖鹅膏菌最初是由意大利真菌学家Giovanni Antonio Scopoli于1772年命名及分类为蘑菇属中,后来由Christian Hendrik Persoon编入鹅膏属中。由于它是罗马帝国众凯撒的喜好,故又被称为“凯撒磨菇”。当时罗马称它为牛肝菌属,是源自其古希腊文的原名“βωλιτης”。其法国、波兰及德国的名称都与凯撒有关,而意大利名则意指其形状像蛋。橙盖鹅膏菌曾被指是A. umbonata,而北美洲亦曾指它与印度的浅橙黄鹅膏菌是同一种。橙盖鹅膏菌与相似的A. arkansana及A. jacksonii有何关系则很不清楚。这些相似菌类的可食性同样是不清楚的,不过就在吃下A. jacksonii后未有不适的个案发生。美味橙盖鹅膏菌的橙红色菌盖呈半球状,突出后逐渐扁平。它的表面平滑,边缘有条纹,直径可达15厘米,甚至较为罕有的20厘米。菌褶及菌茎呈淡黄色至黄金色,菌茎可以高达8-15厘米及2-3厘米阔。菌环松散地垂挂着,顶有条纹,底部平滑。茎座较厚,菌托呈灰白色及杯状,是外菌幕的残余。孢子是白色的。橙盖鹅膏菌很易与有毒的毒蝇鹅膏混淆。毒蝇鹅膏的菌盖呈红色及有白点,菌褶及菌茎都是白色的。橙盖鹅膏菌主要在初夏至中秋时份,在橡木林中或有时在松柏目中生长。它们分布在北美洲及南欧,尤其是在意大利北部的山区。有指它们可能是由罗马帝国军队从阿尔卑斯山北部引入。橙盖鹅膏菌被高度评价,但一些真菌学家则提醒要小心与其他有毒的鹅膏属混淆。

相关

  • 限医生处方 (S4)《药物和毒物的统一调度标准》(英语:Standard for the Uniform Scheduling of Medicines and Poisons,SUSMP)是澳大利亚政府药物管理局(英语: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出
  •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英语:Special relativity)是由爱因斯坦、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创立的,应用在惯性参考系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的《论动体的电
  • 家庭系统排列家庭系统排列(英语: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的一个方法,多用于家庭治疗。该方法由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最早开发出来的。家庭系统排列是系统排列(Syst
  • 道耳吞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amu),现称统一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u)或道尔顿(dalton,Da),是用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单位,定义为静止未键结且处于基态碳12原子质量的1/12
  • 毛毡毡是以动物毛料经湿、热、挤压等作用毡缩而成的片状布料,具备吸震和保温等功能,适于用作各种御寒用品、衬垫材料、鞋或帽子等。自1960年代起开始以化学纤维制毡。化纤毡片是吸
  • 贝希特斯加登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脚下,距离奥地利萨尔茨堡20千米,人口约8千。贝希特斯加登于1978年建立了国家公园,其中包括湖水清澈翠绿的国王
  • 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脑粘体虫脑粘体虫(英语:Myxobolus cerebralis)是一种寄生于鲑科(包括鲑鱼、鳟鱼及其同类)的粘孢子虫,可以导致养殖及野生的鲑鱼和鳟鱼发生旋转病。大约一个世纪前,在德国的虹鳟上首次发现了
  • 云量云量是指视野所及的天空被云所遮蔽的比例,为气象观测的常见数据之一。云量的测量有“十分量”及“八分量”两种,一般采十分量测量,航空则多用八分量,但国际间已逐渐以八分量为主
  • 十四点协议十四点和平原则(英语:Fourteen Points)是为和平协商结束一战,以和平为原则的声明。它的大纲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于1918年1月在美国国会上关于战争目的和和平条款的演说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