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绝灭
✍ dations ◷ 2025-02-23 02:39:46 #绝灭
灭绝是指一个物种完全消失的自然过程。由于生存竞争的关系,灭绝消灭了一部分物种,但同时也为其他物种的发展和新物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例如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恐龙灭绝后,原本被恐龙压制的哺乳动物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取代了恐龙的生态位;还比如,由于蓝绿藻活动所导致的大氧化事件后,厌氧生物几乎灭绝,但又为日后动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物种灭绝在早期并不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因这一概念很易与“其所有后代都死亡”混淆。在地质时代,灭绝是司空见惯的事件,那么除了最原始的生物外,所有前现代的生物死绝,就不可能进化成现代的生物。现在“灭绝”的意思是指名和原始的外观相似,可被识别为同一物种的后代死绝,而存活的后代是透过物种的形成的方式成为与祖先不同的物种在现代生存。据2019年由IPBES提出的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野生哺乳动物的生物量已经下降了82%,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失去了大约一半的面积,上百万物种灭绝。所有灭绝的风险主要由于人类行为。25%的动植物受到灭绝的威胁。2019年6月,一百万种动植物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自1750年以来,我们至少失去了571种物种,很有可能会更多。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栖息地,例如砍伐森林或将土地变成耕地。据估计,地球上曾经生活着超过99%的物种,总计超过50亿个物种已经灭绝,我们将再也无法目睹它们的风采 对地球目前物种的数量的估计在1000万到1400万之间,其中有大约120万已被记录在案,尚未描述超过86%。 2016年,科学家报告说,目前地球上估计有1万亿种,其中仅描述了百分之一的千分之一。通过进化,物种通过物种形成过程出现-当新的生物物种能够找到并利用生态位时,它们便会繁衍生息,而当物种无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或抵抗竞争时,它们便灭绝。动物及其生态位之间的关系已得到牢固确立。典型物种在首次出现后的一千万年内就灭绝了,尽管有些物种(称为活化石)可以存活几亿年,但形态变化很少甚至没有。大规模灭绝是相对罕见的事件。但是,孤立的灭绝是很普遍的。直到最近才记录了灭绝事件,科学家们对目前的高灭绝率感到震惊。大多数绝种的物种从未得到科学记录。一些科学家估计,到2100年,目前多达一半的动植物物种可能会灭绝。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自晚更新世以来,在人类时代消除的300种哺乳动物物种的系统发生学多样性将需要5到700万年恢复。符号(†)旁边放置一个物种或其他分类单元的名称通常表示其状态为灭绝。尽管一个物种完全消失才叫“灭绝”,但当一个物种的个体少于30只时,这个物种的灭绝几乎已经是无可避免了。又或者,当一个有性繁殖的物种只有一种性别的个体存活,这个物种的灭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可能的灭绝的原因包括污染、栖息地的破坏、新的捕食者的引入、生育控制所导致的生育率下降等等。濒危物种是指存在灭绝危险的物种。野外灭绝是用于描述已经没有野生状态的个体,只有人类圈养个体的物种的术语。生物在地球上有周期性的大灭绝,在大灭绝中,很多物种在地质时代的相对短的时间里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灭绝是在白垩纪末期的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以恐龙的消失而为人所众知。据进行400名生物学家的1998年调查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近70%的人认为地球是目前人类造成的物种大灭绝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全新世灭绝。在该调查中,相同比例的受访者同意这一预测,即在20年内(到2028年),将有多达20%的生活人口灭绝。2014年《科学》杂志特别版宣布,人类驱动的物种灭绝问题已达成广泛共识。生物学家EO威尔逊(EO Wilson)在2002年估计,如果目前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速度持续下去,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物种的一半将在100年内灭绝。显著的是,现代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目前是以地球为背景下的100到1000倍(在平均灭绝率进化地球的时间尺度),而未来这个比例可能高出10,000倍。而且某些群体的灭绝速度更快。生物学家保罗·埃里希(Paul R. Ehrlich)和斯图尔特·皮姆(Stuart Pimm)等人认为,人口增长和过度消费是现代灭绝危机的主要驱动力。大灭绝是斯蒂芬·杰·古尔德和奈尔斯埃·尔德里奇提出的跃变平衡假说的关键部分。直到最近,一种动物的灭绝还被认为是意味着它的时代在地球上的结束,可是,有人提出一种假定,通过克隆过程,灭绝的物种可能“去灭绝”(de-extinct)。初期进行克隆研究的的物种包括旅鸽、猛犸和袋狼,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灭绝的物种被克隆成功。另外,克隆已灭绝物种跟重新引进区域灭绝的物种一样,其做法本身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
相关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英语: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是指由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任何类型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有挤压般的疼痛,常放射至左臂或下颌角点(gonion),并伴有
- 阿基斯二世阿基斯二世(古希腊语:Ἄγις B', 英语:Agis II),(?-前399年),前427年—前399年在位,斯巴达埃乌吕彭家族国王,阿基达姆斯二世之子及继承人。公元前426年与公元前425年的阿基达姆斯战
- 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是中部美洲前哥伦布时期玛雅文明的文字系统,也是目前唯一被基本破译的中部美洲文字(英语:中部美洲文字)。最早的玛雅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前3世纪瓜地马拉的圣巴特罗(英语:San
- 子集子集,为某个集合中一部分的集合,故亦称部分集合。若 A {\displaystyle A} 和 B {\displ
-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的规律和方法来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将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体系还是分子体系是区分量子物理学与量子化学的标准之一。目前认为最早的量子化学计算
- 肢体肢,或称肢体,是指动物的手和脚。哺乳类动物拥有四条肢体,故又称为四肢。另一方面,手臂和腿也分别可称为上肢和下肢。昆虫的肢体则多很多,如毛虫、蜈蚣有很多附肢。
-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英语:Political economy),广义地说,是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
- 蔡裴琳蔡裴琳(1983年9月22日-),艺名裴琳,台湾女演员,华冈艺校戏剧科、崇右技术学院时尚造型设计系毕业。1999年6月与张硕芬、王婷萱以滚石唱片少女团体“Kiss”出道。2001年由于唱片业不
- E. Geoffroy艾蒂安·乔弗华·圣伊莱尔(法语:Ét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1772年4月15日-1844年6月19日),法国博物学家。1772年在塞纳-瓦兹省埃唐普出生,担任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之前曾
- 皇帝罗马皇帝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最高头衔,是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最高领导人。在欧洲历史中,皇帝(拉丁语:Imperator;英语:emperor)源自于古罗马时期,音译为“英白拉多”,原意是统帅,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