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

✍ dations ◷ 2025-05-15 12:45:51 #电负性
电负性(英语:electronegativity,简写EN),也译作离子性、负电性及阴电性,是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为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有效核电荷递增,原子半径却递减,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渐强,因而电负性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元素电负性值递减。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就总体而言,周期表右上方的典型非金属元素都有较大电负性数值,氖的电负性值数最大(4.79);周期表左下方的金属元素电负性值都较小,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1)。一般来说,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0,金属元素电负性小于2.0。电负性概念还可以用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和化学键的类型。电负性值较大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由于对成键电子吸引较强,往往表现为负化合价;而电负性值较小者表现为正化合价。在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偏移向电负性较强的原子而使键带有极性,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当化学键两端元素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时(例如大于1.9)所形成的键则以离子键为主。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非金属性也愈强。电负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方法的电负性数值都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3种:利用电负性值时,必须是同一种方法的电负性数值进行比较。同时,电负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分子中元素的氧化态、键合轨道的形状、周围原子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元素的电负性。

相关

  • 内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科,几乎是所有其
  • 共生共生一词在英文或是希腊文,字面意义就是“共同”和“生活”,这是两生物体之间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甚至包含不相似的生物体之间的吞噬行为。术语“宿主”通常被用来指共生关系
  • 目(英语:order, 拉丁语: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级别,是位于纲和科之间的级别:物种属于和不属于每个目是由生物分类学家决定的,和是否应该认可一个特定的目。 通常没有确切
  • 心跳加剧心跳过速(tachycardia、tachyarrhythmia),也称心动过速、心跳过快。是指心跳速度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每分钟一百次以上的现象。剧烈的体育运动、紧张、焦虑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可能
  • 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英语:Chemical Biology)是哈佛大学的斯图亚特·L·施莱伯等人所提倡,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法,搭配有机化学的方式,探讨细胞内核酸或是蛋白质等生物体内分子的功能或是反
  • 伤口愈合伤口愈合或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创伤后人体皮肤和表皮组织再生的自然过程。正常来说,皮肤的表皮(最外层)和真皮(内部或深层)存在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以形成一个保护伤口的屏障。
  • 蛋白尿蛋白尿(法语:Protéinurie,德语:Proteinurie,英语:Proteinuria),在尿液中出现过量蛋白质的现象。出现这个症状时,可能是短暂的异常状态,可以恢复,身体状况仍然是正常,也可能是肾功能出现
  • 鸽子共有30-35种。Aplopelia Bonaparte, 1855鸽属(学名:Columba),是鸠鸽科的一属,此属的鸟类称作鸽、鸽子、粉鸟,包括各种中型和大型的鸽子,其中有我们今天常见的鸽子,即原鸽。鸽属中包
  • 中子镜中子反射体是指可以反射中子的任何材料。如石墨、铍、钢、碳化钨或其他。这里的反射指的是弹性散射而非镜反射。中子反射物料可使原本未达临界质量之可裂变物质达到临界质量
  • 风暴风暴(英语:Storm)指影响环境或天体表面的任何大气扰动,通常会带来恶劣天气(英语:Severe weather)。风暴可能伴随着强风(例如热带气旋);雷电(例如雷暴);强降水(例如雪暴)或随风在大气中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