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

✍ dations ◷ 2025-08-07 07:03:55 #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
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人类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1, HTLV-1)是一种感染后可导致血癌或其他转移癌的病毒,由输血、针头、性行为、母子传染。该病毒在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县、宫崎县、长崎县以及冲绳群众血清阳性率较高,最高的鹿儿岛县平均约为2%,某些村落曾高达37%,与另一高感染率地区加勒比海(2%~6%)相近,远高于巴西(0.08%~1.8%)及美国(0.02%)等目前日本约有108万人感染,但多数无症状所以受染者本人也不知。感染后发病率约为3%~5%。HTLV-1感染后95%的人一生中不会发病,潜伏期可长达15年至30年,但5%的人一旦发病成血癌预后极差,高达9成以上的死亡率。也可能引发另一种称为热带痉挛性痳痹的非癌症病痛和一些轻微炎症(幼儿皮炎、关节炎、肺泡炎、多发性肌炎...等)。HTLV-I病毒是艾滋病毒 (HIV-I) 的远亲,但 HTLV-I 和艾滋病的发生没有任何关连。感染HTLV后经血清检查呈HTLV抗体阳性反应者,就称为HTLV带原者。带原者具有传染力,会经由母乳、血液或体液传染给他人。目前各捐血中心以酵素免疫法全面筛检HTLV-I和HTLV-II型的抗体。引发白血病系为一种复杂偶发机制,是一多阶段演变过程,这也是其致癌发病率仅5%的关键,在此过程中病毒首先与CD4+细胞结合并活化受染细胞,细胞膜上表达IL-2受体,进而经病毒的逆转录酶作用形成病毒DNA,并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形成前病毒;在病毒tax基因作用下,CD4+细胞IL-2及其受体的基因开始异常表达,使受感染细胞大量增殖,带有病毒的宿主细胞可因病毒DNA整合部位的多样性,转化成不同的细胞克隆,并在细胞继续增殖过程中,某一克隆的某一细胞DNA发生突变而演变成白血病细胞,进而形成白血病细胞克隆。目前一旦发病后只能采取支持性疗法或是化疗,然而普遍治疗效果不佳。在美国,1988年起已开始对血库的血源作HTLV-Ⅰ和HTLV-Ⅱ的测定。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

  • 动物学动物学人类学 · 人与动物关系学 蜜蜂学 · 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鲸类学 贝类学 · 昆虫学 动物行为学 · 蠕虫学 两栖爬行动物学 · 鱼类学 软体动物学 · 哺乳动
  • 朊毒体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9-CM以下是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第九版的编码列表:
  • 低通气低通气(英文:Hypopnea)是一种浅呼吸或呼吸速率(英语:respiratory rate)特别低的情形。有些研究者认为低通气没有呼吸中止来的严重,然而也有些研究者发现低通气对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
  • 酒精乙醇(英语:Ethanol,结构简式: CH 3
  • 卡介苗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简称BCG,中文名称来自于其发明者卡氏-介氏)是一种最初被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在结核病常发的国家,常推荐健康的婴儿在出生时候尽快接受一剂
  • 体重减轻减肥学(bariatrics)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目的在探讨肥胖症的起因、预防及治疗。一般简称为减肥、纤体、瘦身或秀身,是指采用人为手段故意降低体重,特别是减少体内的脂肪。减肥的原因
  • 产黄青霉菌产黄青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特别是在食物或者室内环境中最为常见。是生产青霉素的重要工业菌种。1942年,由牛津大学的病理学家弗洛里及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在美
  • 米索前列醇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常见商品名为Cytote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PGE1药物。用于加速分娩、流产、预防或治疗胃溃疡,或治疗因为子宫收缩不足所造成的产后出血。 如果用于流产,常常
  • 外阴肿瘤外阴肿瘤,也称外阴癌(英语:Vulvar cancer),是一类生长于外阴的肿瘤,占所有妇科癌症的4%,且会影响患者终生。它包括有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和乳房外柏哲德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