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六月起义

✍ dations ◷ 2025-02-23 19:34:36 #1941年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抵抗运动,20世纪立陶宛,1941年6月,二战东欧抵抗运动

六月起义(立陶宛语:birželio sukilimas)是立陶宛历史中,发生在介于1940年苏联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和1941年6月纳粹德国占领立陶宛(英语:Occupation of Lithuania by Nazi Germany)之间的起义。在起义发生前一年,1940年6月15日,苏联红军入侵立陶宛并占领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很快地被建立起来。接着苏联开始借由政治上的镇压和红色恐怖,消灭所有的反抗。当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后,一些支持立陶宛独立的组织发动反抗苏联当局的行动,他们宣布立陶宛独立并建立了立陶宛临时政府(英语: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Lithuania)。立陶宛境内两个主要的城市,考纳斯以及维尔纽斯,在德意志国防军抵达以前就被起义者占领。德军在进攻开始一个礼拜之内就攻占了整个立陶宛。立陶宛人视德军为将他们从苏联的压迫中救出来的解放者。他们期待德军会协助他们独立,或是允许他们有某种程度的自治(类似斯洛伐克共和国_(1939–1945))。然而德国人没有给立陶宛人这种支持,德国人希望以他们自己的机构取代立陶宛政府。奥斯兰总督辖区于1941年7月下旬成立,立陶宛全境被划入该地。而立陶宛临时政府(英语: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Lithuania)则被德国人剥夺了所有权力,最后在8月5日,立陶宛临时政府(英语: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Lithuania)宣告自动解体。

早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之后,立陶宛就已成功独立。这次的独立持续到1940年8月,当时苏联入侵立陶宛,并强行将立陶宛改组成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着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被合并成苏联的一部分。立陶宛被迫实施苏维埃化以及国有化,而苏联也对持不同政见者以及被指控为"阶级敌人"的人民展开大规模的逮捕。于是立陶宛境内的文化、宗教、政治组织被迫解散。经济的恶化也让立陶宛人的生活水准渐渐下降。一年之后,就在起义发生的前一个礼拜,苏联将多达17,000名立陶宛人,其中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流放到西伯利亚,许多人因为当地非人的生活环境而死亡(参见六月流放)。这是起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惨剧也让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取得某些正当性。立陶宛人开始组织起他们的武装团体,并躲进森林中,等待时机发动起义。

立陶宛武装团体,立陶宛行动前线(英语:Lithuanian Activist Front)(LAF),于1940年秋天成立,其目标为重建立陶宛的独立,由驻柏林的立陶宛大使,凯西斯·斯基尔帕(英语:Kazys Škirpa),所领导。因此他们准备组织、整合立陶宛的起义行动并储备起义行动所需的物资。其以伞式组织(英语:umbrella organization)的方式运作而且有许多团体以LAF自居,即使他们跟LAF一点联系也没有。LAF在维尔纽斯和考纳斯建立了军事-政治总部。然而他们和柏林的联系却十分薄弱。然而苏联在1941年6月,对其的扫荡使得LAF遭到极大的破坏。大部分的人被逮捕,并于1941年12月被处决。

1941年3月,LAF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名为(Dear Enslaved Brothers)。其记录了一旦苏联与德国爆发战争,立陶宛人该做出什么行动来因应。这份备忘录指出一旦起义开始,起义者应夺取立陶宛境内的战略要点(监狱、铁路、桥梁、通讯设施、工厂),保护他们免于遭受撤退的苏联红军的破坏,接着LAF总部将会成立立陶宛临时政府(英语: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Lithuania)并宣告独立。4月,一份立陶宛临时政府(英语: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Lithuania)成员的名单被确定。依照这份名单,凯西斯·斯基尔帕(英语:Kazys Škirpa)将成为总理,其他的成员大部分来自于维尔纽斯以及考纳斯。而政府成员也被认为是涵盖多个政党,足以代表大部分的立陶宛人。6月14日,德国人告诉凯西斯·斯基尔帕(英语:Kazys Škirpa)和他的幕僚,不准在没有经过他们同意下组织政府和做出任何公开宣言。凯西斯·斯基尔帕(英语:}Kazys Škirpa]])同意这个要求,但他在当时对起义者的控制十分微弱。

6月22日早上3点15分,德国北方集团军以及德国中央集团军开始进攻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两支部队分别攻向立陶宛西、北方以及维尔纽斯。德军进攻立陶宛的部队有40个师、700,000人、1,500辆坦克以及1,200架飞机。而苏联波罗的海军区(英语:Baltic Military District)则有25个师、400,000人、1,500辆坦克以及1,344架飞机。

第一波攻击以德国空军空袭机场以及立陶宛城市开始。大批的苏联空军飞机被击毁于机场(322架飞机在空战被击毁,而1,489被击毁于地面)。德军进展快速,而其受到的抵抗十分零星,进攻的德军也受到立陶宛人的帮助。在拉塞尼艾战役中,苏军尝试以坦克发动反攻,但这次反攻以苏军遭受大量损失告终。在一个礼拜之内,德军以3,362人死亡的代价攻占了整个立陶宛。苏军的损失则不能确定,其被估计有12~15个师。苏军的损失还包含大批飞机、坦克、火炮及其他装备。

尽管立陶宛人以友善的态度欢迎德军,但德军仍然对立陶宛人发动屠杀,以报复被杀害的士兵。更多的暴行被撤退的苏联红军所执行。大约有4,000政治犯与罪犯被转移到苏联内陆地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在其撤出立陶宛之前组织了屠杀(英语:NKVD prisoner massacres),立陶宛境内共有40个地方发生了屠杀。一份有关苏联屠杀受害者的名单在德国占领立陶宛期间被发布,共有769人遇害。

在维尔纽斯,由于苏联对LAF成员的逮捕,因此当地能够组成的起义者并不多。因此,当地起义的规模较小且于6月23日才开始。起义者占领了邮局、电台以及其他机构,并在戈迪米纳斯塔升起立陶宛国旗。由于苏军撤退迅速,因此相较于其他城市,维尔纽斯更快地被起义者占领。6月24日,担任德军前锋的第7装甲师攻入维尔纽斯。其原本认为苏军将会抵抗。

6月23日早上9点28分,,立陶宛的国歌,于考纳斯的电台被放送。 LAF成员Leonas Prapuolenis宣读了独立宣言 (Free Lithuania is Restored)–

Prapuolenis宣布了立陶宛临时政府(英语: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Lithuania)的成员并向人民保证私有财产的安全。工人们组织了保护工厂、公家机关的巡守队,而警察也开始在国境线上巡逻。

6月24日,立陶宛临时政府召开第一次会议。LAF成员Juozas Ambrazevičius(英语:Juozas Ambrazevičius)取代了凯西斯·斯基尔帕(英语:}Kazys Škirpa]])(其被德国人软禁在家中)成为立陶宛临时政府总理。临时政府尝试取得对整个立陶宛的统治权以确保独立和开展去苏维埃化的行动。在临时政府存在期间,多达100条法律被讨论与审查;包含防止国家社会主义的蔓延、企业管制、房地产、地方政府、警察组织的重建等议题。然而临时政府无法控制维尔纽斯,其正处于德军占领之下。

德国不愿意承认临时政府,但德国人也没有尝试以武力解散该政府(但斯捷潘·班杰拉成立的乌克兰政府就被德军强制解散)。一开始德军容忍临时政府的行动,也没有尝试控制政府单位。7月17日,德国成立奥斯兰总督辖区,准备以其取代临时政府。德国人并没有对临时政府动用武力,而是以渐进的方式移除临时政府的权力。(例如,不允许临时政府将法令刊登在报纸或是于电台广播),接着德国人给临时政府两条路选择:自行解散或是成为德国的傀儡政权()。尽管临时政府愿意在独立获得承认的前提下与德国合作,但其不愿成为德国占领当局底下的机构,最后临时政府于8月5日自行解散。

在临时政府消亡之后,德国人仍持续干预立陶宛人的政治活动。1941年9月,立陶宛行动前线(英语:Lithuanian Activist Front)被禁止存在而其领导人被送入集中营。12月,立陶宛境内最后一个合法政党,亲纳粹的立陶宛国家社会主义党,被禁止。 大部分被临时政府通过的法律沦为一纸具文,但一些有关地方政府和教育的法律仍被允许执行。所以立陶宛地方政府得以发展起来,其也允许立陶宛人加入。这让立陶宛人有机会在德国人下命令时,采取非暴力抵抗,也就是将德国人的命令挡在地方政府。例如,立陶宛人抵制武装亲卫队组建立陶宛师、反对将立陶宛人送至德国服劳役、反对在立陶宛学校教授德国化思想。

相关

  • 同形字同形字又称重形字,最广义的同形字就是写法(字形)相同义项不同的字即可称为同形字(参见多义字)。但也有学者不认同这种宽泛的定义,一部分学者认为“同形字”必须写法相同读音不同(参
  • 奇科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hico,Chico State)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内、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奇科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887年。 2015年《美国新
  • 孟 冰孟冰(195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剧作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团长。
  • 法兰克尼亚王朝法兰克尼亚王朝亦称萨利安王朝是11世纪和12世纪一个统治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王朝,由来自法兰克尼亚的施派尔伯爵康拉德二世创建,故名。1024年罗马帝国奥托王朝的皇帝亨利二世
  • 马克·戴维斯 (天文学家)马克·戴维斯(英语:Marc Davis,1947年9月8日-),美国天文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学和物理学教授。1969年,戴维斯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1973年,他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
  • 艾里斯·玛丽恩·杨艾里斯·玛丽恩·杨(英语:Iris Marion Young)(1949年1月2日 - 2006年8月1日)是一位美国政治理论家和女性主义者,专注于正义的本质和社会差异。她曾担任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并在那
  • 番薯圆蕃薯圆是汤圆的新创意食材,将原来面粉汤圆加入地瓜浆,煮制造甜汤;因为加入地瓜浆、树薯粉,所以蕃薯圆呈现半透明晶莹剔透光泽,格外有嚼劲,在台湾几乎已取代小汤圆,与芋圆制作相同,也
  •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米亚西舍夫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米亚西舍夫 (俄语: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Мясищев,1902年9月28日-1978年10月14日),苏联飞机设计师。1902年生于一个商业职员
  • 蒋徐乃锦蒋徐乃锦(英语:Syu Nai-Jin,Nancy,1937年-2005年8月20日),浙江绍兴人,亦是中德混血儿。烈士徐锡麟之孙女,蒋经国的儿媳。父亲徐学文(1906—1991)早年留学德国,曾任公卖局长,母亲徐曼丽(191
  • 伟大的公民《伟大的公民》(俄语:Великий гражданин)是苏联于1938年上映的一部黑白剧情片,分为上下两集。该电影以1925年至1927年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1934年联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