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ch信号

✍ dations ◷ 2025-04-02 16:20:55 #Notch信号
Notch信号通路是大多数多细胞生物体中存在的高度保守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哺乳动物具有四种不同的notch受体,分别称为NOTCH1, NOTCH2, NOTCH3, NOTCH4。Notch受体是单跨膜的受体蛋白。它是由大的胞外部分构成的异源寡聚体,通过钙依赖性的非共价作用与包含有短的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区域和一小段膜内结构域的notch蛋白相互作用。Notch信号通路提升了神经增殖过程中的增殖信号,而其活性被Numb所抑制,以促进神经分化。他在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1914年, 约翰·S·德克斯特(John S. Dexter)注意到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翅膀上有缺口出现。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在1917年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确定。其分子层面上的分析和测序由Spyros Artavanis-Tsakonas和迈克尔·扬(Michael Warren Young)在20世纪80年代独立进行。 根据发育表型鉴定了两个线虫(C.elegans)中Notch基因的等位基因: lin-12 和 glp-1.果蝇lin-12的克隆与部分序列同时由Iva Greenwald报道。Notch蛋白横穿过细胞膜,部分在细胞内而部分在细胞外。配体蛋白结合到胞外域后诱导蛋白切断并释放胞内域,胞内域进而进入细胞膜并调控基因表达。剪切模型最初在1993年基于在果蝇Notch 和线虫lin-12上的研究而提出。对于这一模型,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自于1998年在果蝇上的活体分析以及细胞培养。. 尽管这个模型在最初引来争议,无可辩驳的证据在2011年被提供。受体通常被直接的细胞-细胞接触所触发。Notch能够使得细胞自我组织-一旦一个细胞表现出一定特性,这一特性可能会通过notch通路被相邻的细胞消除。从而,一群细胞通过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大结构。由此可见,水平抑制机理对于Notch通路是很关键的。 lin-12 和Notch 介导双细胞的命运决定, 同时水平抑制也包括了放大初始差异的负反馈机制。Notch 级联包括了Notch和Notch配体以及细胞内把Notch信号转导到细胞核内的蛋白。Notch/Lin-12/Glp-1 受体家族 被发现在果蝇和线虫的细胞命运特化中起作用。

相关

  • 脾脏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外周淋巴器官。人类的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由红髓、白髓、边缘区,以及将之被覆的被膜、小梁组成。健康成人的脾脏约重150-200克:68。活体时,脾为暗红色,质
  • 矿难矿难,指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通常造成伤亡的危险性极大。世界上每年至少有几千人死于矿难。矿难发生的频率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在2003年,中国生产了世界约35%的煤,
  • 甲硝哒唑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目前多以咪唑尼达(Flagyl)的商品名流通,是一种抗生素和抗原虫剂(英语:antiprotozoal medication)。常单独或和其他抗生素一起使用,作为治疗骨盆腔炎、心内膜
  • 叙任权斗争叙任权斗争(英语:Investiture Controversy)或叙任权争夺(英语:Investiture Contest)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重大冲突事件,矛盾的双方是教会和世俗君主。在11和12世纪之际,数位教宗挑战
  • 细胞融合细胞融合(英语:Cell fusion)是两个或多个细胞自然或经人工诱导而合并成单个细胞的过程,其中人工诱导细胞融合一般另称作“细胞杂交”。细胞融合是细胞成熟所必经的,它使细胞在其
  • 百悔经《百悔经》,福建人刘乙撰。《清异录》载:“闽士刘乙尝乘醉与人争妓女,既醒惭悔,集书籍凡因饮酒致失贾祸者编以自警,题曰《百悔经》。自后不饮,至于终身。”
  • 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语:Honoré 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原名奥诺雷·巴尔扎克(Honoré Balzac),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
  • 勒内·科蒂勒内·朱尔·古斯塔夫·科蒂(René Jules Gustave Coty) (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
  • 蔡其巩蔡其巩(1932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祖籍福建泉州,中国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金属学会理
  • 金振民金振民(1941年-),中国构造地质学家。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任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