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炎帝
✍ dations ◷ 2025-04-03 12:59:39 #炎帝
炎帝(?-?),姜姓,连山氏(烈山氏),因善火耕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汉族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天下共主,年代早于黄帝,炎帝部落从少典氏及有蟜氏派生出来。《吕氏春秋》记载,神农氏传17代,都称为炎帝,最后一代炎帝为榆罔。除了神农氏之外,蚩尤也曾被称为炎帝。炎帝的传说与五德终始说及图谶相关。现今包括汉族、羌族、京族、苗族等各民族皆以炎帝为先祖。学者许倬云认为,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融合,后裔形成上古华夏部落。距今四千年以上生于华阳,长于姜水。相传,炎帝和黄帝曾有姻亲关系,为神农之后。据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部落在中原地区发展,而当时在今山东省地区,居住着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南方一带。据说因炎帝部落屡次被封王,而造成黄帝部落不满被炎帝部落统治,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流传记载下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面对着统领熊、罴、貔、貅、䝙、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炎帝部落分成三派,一派以刑天为首,继续反抗黄帝,另一派以炎帝为首,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代炎帝而为天子,另一派以夸父为首,因既不愿臣服,也不愿继续反抗,遂往东边逃走(可能往东后被黄帝派出的应龙击杀,然后被包装成夸父逐日渴死的传说)。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双方势同水火,蚩尤带领着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鹿之战。最后蚩尤被打败。“炎黄子孙”一词是中国学者对汉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生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炎帝是农神,始教天下播种五谷,尝遍五谷,这是炎帝与神农氏渊源;炎帝又是火神、灶神,始教人民摩擦生火而热食,用火来铸造金属器具,因此炎帝的后代有祝融这样的火神。据《山海经·北山经》,白嘴赤足的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所变。据《路史·后纪四》,蚩尤也是炎帝后裔,并驱逐炎帝及其后裔榆罔,并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不死战神形象的巨人刑天,是炎帝的部属。炎帝的传说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战国时代,或是汉朝。他与五德终始说及图谶相关。古籍记载,在黄帝之前,神农氏存在了五百年。神农氏是一个氏族,为中国传说历史中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由神农开创。其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在炎黄两大部落融合之前,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已有数千年以上的历史。《史记》云:‘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在黄帝时代,神农氏部落已经衰落)。神农和神农氏最后一代炎帝为两人,炎帝为神农后裔,但大部分的文献对此并不细分,比较倾向视为同一人,或同为南方部落势力的代表性领袖。根据传说,神农氏部落有五个方面的贡献:神农氏族部落后期的杰出首领炎帝和黄帝两部落融合以后逐渐形成华夏部族,因而炎帝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初祖。神农为三皇之一,炎帝也被列为五帝之一。炎帝相传姓姜(有说因为生于姜水),并显示仍依存有母系社会的传统,羊加女合二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征)。炎帝是汉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妇,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伏羲 · 女娲 · 神农(《史记索隐·三皇本纪》说法)
伏羲 · 神农 · 黄帝(《帝王世纪》说法)
燧人 · 伏羲 · 神农 (《尚书大传》说法)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史记·五帝本纪》、《礼记》和《春秋国语》说法)
少昊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白虎通义》和《尚书序》说法)
太昊(一说即伏羲) · 炎帝 · 黄帝 · 少昊 · 颛顼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说法)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囊肿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化(英语:cystic fibrosis,缩写作 CF),亦称为囊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变性、囊肿纤维症、纤维性囊肿或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此病症最常影响肺脏,但也常发生于胰
- 肠道肠脏,或称肠,是指消化系统中,由胃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道,为大部分化学消化过程的所在地,将食物的营养吸收。肠脏主要分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两部分。
- 持续性植物状态神经科神经科 ICD10 =持续性植物状态(英语: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缩写为 PVS),是指大脑已经完全或大半失去功能,亦即已经失去意识,但尚存活的人。这类病患俗称为植
- 尼夫赫语尼夫赫语(自族称呼:Нивхгу диф)或称吉利亚克语(此名称源自满语gilyak),是一种孤立语言,有时归类于古西伯利亚语,通行于外满州的亨滚河(黑龙江支流)、库页岛北部与黑龙江下游
- 亚历山大·冯·洪堡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里希·亚历山大·冯·洪堡(德语: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
- 二甲炔酮二甲炔酮,也译作地美炔酮(英语:Dimethisterone,商品名:Lutagan 或 Secrosteron等)是一种黄体制剂药物,过去被用于治疗一些妇科疾病以及作为避孕药,但现在已不再使用。
- 降雨量降水量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如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其单位是毫米,符号是mm。常用年降水量来描述该地气候,是除气候
- 异特龙可疑物种异特龙属(属名:Allosaurus)又称异龙或跃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米,最长可达12到13米。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
- 伯格斯特龙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语:Sune Karl Bergström,1916年1月10日-2004年8月15日),瑞典生物化学家。于1975年成为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并于同年与本格特·萨米尔松(Bengt I. Samuelsso
- 扭角林羚扭角林羚(学名Tragelaphus strepsiceros),又名大旋角羚、大捻角羚、大弯角羚及大扭角条纹羚,是东非及非洲南部的羚羊。由于栖息地的衰落、伐林及被猎杀,它们也有散布在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