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嘉矩

✍ dations ◷ 2025-04-04 07:53:48 #伊能嘉矩
伊能嘉矩(1867年5月9日-1925年9月30日),是一位日本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一生致力于台湾原住民人类学研究,并对日本远野地区进行历史民俗研究。台湾历史学者杨云萍在《台湾风土》中曾评论伊能嘉矩对台湾研究的贡献“可以说,‘台湾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没有一处没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并将伊能嘉矩所著作的《台湾文化志》列为“台湾研究必读十部”的著作之一。伊能嘉矩出生在日本远野横田村新屋敷(现岩手县远野市东馆町),从小就在祖父的严厉督促下熟读四书五经。1885年,前往东京游学。1887年,进入岩手师范学校就读。1889年2月11日(日本建国纪念日:纪元节),日本宪法设立,与菊池房松、鹈饲悦弥、里见朝佑结盟鼓动(学生运动)而被退学。同年10月,进入每日新闻社接任编辑。1893年,加入“东京人类学会”。1894年12月,与鸟居龙藏创办“人类学讲习会”。1895年11月,伊能嘉矩以陆军省雇员身份来到台湾,任职于总督府民政局。1897年11月,伊能嘉矩抵达兰屿,与鸟居龙藏相遇。将台湾原住民分成8类(泰雅、阿美、布农、曹、赛夏、排湾、漂马、平埔),打破以往在清政府抚番时所做生番、熟番的划分。1898年4月,伊能嘉矩任“蕃政研究”调查员,发表《台湾土番开发状况》。1900年,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成立,任命伊能嘉矩为干事。1904年4月,伊能嘉矩以《台湾蕃政志》向东京大学申请博士学位,但在1907年遭撤回。1906年,伊能嘉矩辞去一切职务,回到故乡远野后,专心进行文献编纂的工作,期间发表《岩手县史》、《台湾文化志》等著作。1925年8月9日,因为在台湾所染疟疾复发,进入盛冈一家医院治疗。同年9月30日,伊能嘉矩病逝,享年59岁。

相关

  • 缩胆囊素· extracellular space · axon · dendrite · axon initial segment · terminal bouton · axon hillock· neuron migration ·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from m
  • 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或称次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例如: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等等。亚原子粒子,按照参与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以及:一个不属于规范
  • 量子态在量子力学里,量子态(英语:quantum state)指的是量子系统的状态。态矢量可以用来抽象地表示量子态。:93-96采用狄拉克标记,态矢量表示为右矢
  • 瑷珲条约《瑷珲条约》又称《爱珲城和约》,大清朝廷遣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当时俄国使用的儒略历1858年5月16日)和俄罗斯帝国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条
  •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英语:Vladimir),俄罗斯城市,弗拉基米尔州首府,位于莫斯科市东北方向190公里克里雅吉马河北岸。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340,700 (2006年)。弗拉基米尔建
  • 美苏关系美苏关系指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关系,继承了俄罗斯帝国时代的俄美关系(1776-1917),早于苏联解体后的美俄关系。由于相互间的敌视政策,两国很晚才建立全
  • 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英语:Sister chromatids,或称姊妹染色单体)是指被同一个着丝粒相连接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拷贝之一。在DNA复制结束后,每对染色体包含一对相同的备份,被称为姊妹染
  • OsOsub2/sub二氧化锇(Osmium dioxide)是锇的氧化物之一,化学式为OsO2。有两种晶型:第一种:分子量222.20,桔棕色晶体。相对密度11.37(21.4℃),加热到500℃时,其中30%转化为四氧化锇。不溶于水
  • 组蛋白修饰组蛋白(英语:histone)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与原核细胞中的碱性蛋白质,和DNA共同组成核小体结构。它们是染色质的主要蛋白质组分,作为DNA缠绕的线轴,并在基因调控(英语:Regulation
  • 尔撒尔撒(阿拉伯语:عيسى‎),在伊斯兰教中,被认为是真主的使者,穆斯林宣称尔撒即是基督宗教中的耶稣。他是真主安拉派遣予犹太人之先知;并且带给凡人一个新的经文——《引支勒》(未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