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

✍ dations ◷ 2025-05-16 15:43:42 #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太平洋飓风季,2018年气象

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18年5月15日开始;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18年6月开始。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台风,并被列入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在东、中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分别是由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英语:NHC)及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英语:CPHC)命名,国际编号分别为xxE或xxC。

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是1992年后最活跃的太平洋飓风季,一共形成了23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22场是在东太平洋(西经140°以东的太平洋)形成,属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警责任范围,1场是在中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之间的太平洋)形成,属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责任范围。全部23场命名风暴中有13场达到飓风强度,10场成为大型飓风。飓风季于2018年5月11日从东太平洋、9月30日从中太平洋正式开始。

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首个气旋是生成于2018年5月10日的热带低压01E。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6月4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6月6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2E。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阿莱塔(Aletta)。

6月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6月9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6月10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11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8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6月10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3E。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巴德(Bud)。

6月1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6月12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6月13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6月15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13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6月15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4E。

6月16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卡洛塔(Carlotta)。

6月1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22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6月24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5E。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丹尼尔(Daniel)。

6月26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25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6月2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6E。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埃米莉亚(Emilia)。

6月30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6月28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7月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7E。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法比奥(Fabio)。

7月2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7月4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7月5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6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7月26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7月27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8E。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吉尔玛(Gilma)。

7月2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7月28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8月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0E。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赫克托(Hector)。

8月2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3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8月4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8月5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8月6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同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赫克托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

8月8日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8月10日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第三度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8月11日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第三度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8月12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8月13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间,赫克托(Hector)跨越国际换日线。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其发出最后一报,并由日本气象厅接续发报。

8月4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8月5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1E。

8月6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伊莱亚娜(Ileana)。

8月7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其已经并入飓风约翰的环流。

8月4日下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8月6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2E。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约翰(John)。

8月7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同时,其吞并热带风暴伊莱亚娜。

8月8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8月9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0日,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4日凌晨,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8月7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3E。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克丽丝蒂(Kristy)。

8月12日,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11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8月15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4E。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萊恩(Lane)。

8月17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1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8月19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认为萊恩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8月21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8月22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飓风。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飓风。

8月24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8月25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26日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27日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28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26日凌晨,一个热带扰动形成。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5E。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米丽娅姆(Miriam)。

8月30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认为米丽娅姆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

9月1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2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8月26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8月28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6E。

8月29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诺曼(Norman)。

8月30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9月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9月2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9月3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9月4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同时,国家飓风中心认为诺曼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

9月5日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9月7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第三度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再度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8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9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认为其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

8月31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9月1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7E。

9月2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奥利维娅(Olivia)。

9月4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9月5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9月6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再度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9月7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9月8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9月9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认为奥利维娅已进入中北太平洋,交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此飓风发报。

9月11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9月13日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21日,奥利维娅的残余云带横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因此改由日本气象厅发报。

9月5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9月8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8E。

9月9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保罗(Paul)。

9月11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24日上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9月25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20E。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罗莎(Rosa)。

9月26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9月27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9月28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9月29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9月30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10月1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0月2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28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9月29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编号21E,命名为塞尔吉奥 (Sergio)。

10月2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10月2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

10月3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10月4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10月5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10月7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

10月8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

10月10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0月13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9月30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编号01C,命名为瓦拉卡(Walaka)。

10月1日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三级飓风。

10月2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飓风。10月2日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飓风。

10月4日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10月5日凌晨,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飓风。上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飓风。下午,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0月6日晚间,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认为其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

10月13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10月14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22E。

10月15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塔拉(Tara)。

10月17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10月19日上午,一个热带扰动形成。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23E。

10月20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韦森特(Vicente)。

10月23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晚间,再将其降格为残留低气压,造成墨西哥部分泥石流灾情。

10月17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10月20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24E。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威拉(Willa)。

10月21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10月22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飓风。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五级飓风。

10月23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四级飓风。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飓风。

10月24日上午,威拉登陆墨西哥,为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中以最高强度登陆墨西哥的飓风,造成当地泥石流灾情。下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11月1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11月3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25E。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泽维尔(Xavier)。

11月6日上午,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除了被国家飓风中心和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5月7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5月11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1E。

5月12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认为此系统已经减弱消散。

7月26日晚间,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7月27日凌晨,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09E。

7月28日,国家飓风中心认为此系统已经减弱消散。

9月18日,一个热带扰动形成。

9月19日晚间,国家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19E。

9月20日下午,国家飓风中心认为此系统已经减弱消散。

下面的名字将被用于于2018年在东北太平洋形成而又被命名的风暴。如果有退役名称的话,将由世界气象组织在2019年春天宣布。在这个名单中未退役的名字将在2024年的风季中再次使用。黑色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黑色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未使用之名字则以灰色字体表示,橙色表示下一个将会使用的名称。

下列名称将用于2018年在中太平洋形成的风暴。

以下图表显示了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以及它们的登陆资料(如有)。在括号内的死亡人数属于非直接,但仍与风暴有关的死亡。所有破坏及死亡数字都包括风暴在扰动及温带气旋阶段时的资料。

ACE的计算公式: v m a x 2 10 4 , {\displaystyle \sum _{}^{}{\frac {{v_{\mathrm {max} }}^{2}}{10^{4}}},} ,单位为 10 4 k t 2 {\displaystyle 10^{4}kt^{2}}


相关

  • 巴里·马歇尔巴里·马歇尔(英语:Barry J. Marshall,1951年9月30日-),生于澳洲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是西澳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他的主要成就是证明了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原因
  • 生命力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俄罗斯行政区划俄罗斯行政区划可以作以下几种分类:俄罗斯本身是一个联邦国家,共由85个不同大小的联邦主体(俄语:субъекты)组成。这些联邦主体虽然大小不一,但都有着相同的联邦权利,同样有
  • 世界卫生组织的必备药物清单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法语:Listes modèles OMS des médicaments essentiels;英语: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简称EML)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称世卫组织)的出
  • 玄叶光一郎玄叶光一郎(1964年5月20日-),日本政治家,民进党所属的众议院议员(当选8期),前任外务大臣(第146代),前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新公共管理”、科学技术政策、少子化对策、男女共同参划)、民
  • 和歌山县和歌山县(日语:和歌山県/わかやまけん Wakayama ken */?)位于日本本州岛纪伊半岛西部,属近畿地方。首府和歌山市。因不少人口迁往大阪府,和歌山县也是近畿地方近四十年唯一人口
  • 米德塞克斯米德尔塞克斯(英语:Middlesex /ˈmɪdəlsɛks/),或译米德塞克斯,是英国的一个历史上的郡,位于东南英格兰。现在米德塞克斯的大部分地区和伯克郡、赫特福德郡和萨里郡的部分地区共
  • 二氧化铬二氧化铬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rO2,为黑色的具有磁性的固体。它曾被广泛应用于磁带制作所需的乳浊液中。随着CD和DVD的日益普及,二氧化铬的使用也有所下降。然而,它仍然用
  • 魏国 (战国)魏国,自名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
  • 2014年瑞典羽毛球大师赛2014年瑞典羽毛球大师赛为第11届瑞典斯德哥尔摩羽毛球国际赛,属世界羽联国际挑战赛级别,亦是2013/14赛季欧洲羽联巡回赛的其中一站。本届赛事于2014年1月16日至1月19日在瑞典